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农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农村
南方农村

张德扬

双月刊

1008-2697

nfncun@21cn.com

202-22014955 22014957

510640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石庆路388号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内

南方农村/Journal Southern Rural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农经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创刊20年来,《南方农村》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反映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农村的新情况、新经验,反映专家、学者的新理论新观点,反映领导干部的新思路、新对策。本刊围绕农村经济改革和“三农”问题研究,开设了众多栏目,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农村经济工作者的参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财政支农对农业现代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

    曹俊勇张乐柱韩利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为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与影响,文章首先从理论方面探讨了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理.随后,基于农业现代化内涵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测评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中国大陆31省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选取系统GMM方法和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财政支农支出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动态影响及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提升较慢,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发展不够均衡;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具有单一门槛特征.财政支农支出水平位于第一门槛值(10.872)水平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最为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加强对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农路径优化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财政支农农业现代化动态影响系统GMM模型门槛效应

    广东省共同富裕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贝贝李白雪毛伟
    15-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经济总量常年高居全国第一,但省域内部差距较大,两极分化严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富裕、共享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空间自相关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广东省共同富裕的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银行存贷比、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政府干预和创新能力对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共同富裕空间自相关Dagum基尼系数空间计量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张思敏黄灏然方凯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了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深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存在问题,提出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促进农产品保质保量,提高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政策试点创新中的路径依赖及其优化研究——以J区试点为例

    张运红叶恺倩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试点在创新突破中又面临着路径依赖的风险,需要对路径依赖进行突破.本文运用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揭阳市J区政策试点情况进行调研,并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构建形成路径依赖自增强的分析框架.发现J区在政策试点创新过程中落入思维局限、资源依赖、评价体系守成的"路径依赖"陷阱中.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创新失误的包容性缺失、科层制下的协同不足和政策创新动力要素与约束要素的博弈共同作用是重要根源.为了破解政策试点创新中的路径依赖,应在意识层面摆脱主观依赖,在执行过程中建立容错机制,在参与主体上强化多元协同效应,在评价导向上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城乡融合政策试点路径依赖

    "智慧+协同+治理":数字乡村的运行机理与路径探析——以潮州市凤凰镇为例

    洪荧荧贾海薇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数字乡村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数字治理,能够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治理转型.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构建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要素协同以及空间协同的数字乡村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并以潮州市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凤凰镇为例,分析了该镇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经验,总结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运行机理,并提出促进潮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策略.

    数字乡村协同治理理论运行机理

    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权丽华崔梦潇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高新科技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态,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手段,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内在逻辑体现在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乡村治理、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的深刻影响和变革中.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数字化技术伴随着负面效应、顶层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数字乡村建设在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人为本为目的,提升我国乡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提升乡村数字化技术水平、加快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等.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加速数字乡村建设,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

    科技驻镇:为"百千万工程"汇聚农业科技智慧

    封2页

    科技驻镇:"一站式"农业科技服务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