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农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农村
南方农村

张德扬

双月刊

1008-2697

nfncun@21cn.com

202-22014955 22014957

510640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石庆路388号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内

南方农村/Journal Southern Rural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农经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创刊20年来,《南方农村》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反映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农村的新情况、新经验,反映专家、学者的新理论新观点,反映领导干部的新思路、新对策。本刊围绕农村经济改革和“三农”问题研究,开设了众多栏目,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农村经济工作者的参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莞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展望

    齐文娥郝光辉江芷晴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东莞荔枝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东莞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并探讨了高质量发展模式.通过"搭面""强点""韧网"的策略,强化基础,提升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利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高产品档次,构建开放多元的市场体系,以及通过文化赋能,增加产业价值,为东莞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荔枝产业发展现状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背景下广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演变分析

    韩利曹俊勇张乐柱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关键要素,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动力.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省为例研究农村产业发展程度及演变特征对于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广东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构建针对性的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广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随后,通过ArcGIS自然断点法对广东省各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级,利用Dagum基尼系数对广东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产业融合指数逐年上升,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成效显著;广东各地市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均有明显增长,但发展不够均衡;广东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效应,农村产业融合评价体系的不同维度对不同地区贡献度存在差异;广东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差异程度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广东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强化政策指引;二是因地制宜突出地区优势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三是加强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富裕农村产业融合熵值法自然断点法Dagum基尼系数空间演变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玉梅刘爽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下,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分析,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影响因素

    高质量发展下成都市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构建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苏晓伟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组成的重要部分,是高效协同储运加各环节的多要度、全链条、多层次、韧性可持续的现代化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成都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重要指示要求,通过政策化引导、标准化建设、科技化支撑、产业化发展、多元化打造等方式发展现代粮食产业.但是也存在资源要素约束紧,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粮食产业链条短,建圈强链有待强化,经营主体小而散,利益连接不够紧密等问题.要从夯实发展基础,筑牢粮食产业生产根基、打造天府好粮,强化粮食产业建圈强链、完善联农机制,实现粮食经营效益最优等三个方面着手,推动成都市现代粮食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成都市

    互动与内生:乡村治理中的情感与干群社会网络建构机制

    张雯闻贾海薇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考察农村治理中情感与干群关系网络互动、内生建构的过程.以中部地区H村为例,本研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乡村治理中干群间社会网络与情感建构的内生过程.研究表明,情感与干群关系网络是一种持续互动的内生关系,制度搭建了最初的关系网络,使干部在与贫困家庭交往过程中获得关系合法性的基础;但随着更多资源投入,干群间信任加强,关系加深,情感加重;在此基础上,干部本身投之以家人般的感情交往使关系升华,形成一对强关系,并具备了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本研究强调,干部类家人般的情感投入是形成干群间强关系的关键,这也是干部得以深入基层,链接国家与社会,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情感治理社会网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机制、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广东省为例

    张小娟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深度融入乡村治理过程,它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与肯定.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驱动机制,推动了乡村治理方式、手段以及治理结构、治理格局的创新,从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方面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本文从数字技术的赋能和赋权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机制入手,分析了广东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具体实践内容及存在的突出困境,并提出了广东省未来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优化路径.

    数字技术乡村治理效能技术赋能技术赋权

    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挑战和对策

    肖立新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主体参与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大的动力,使乡村振兴朝着组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也使乡村振兴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化大生产,以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统一配置.但多元主体的参与必然带来多元化的组织管理、多元化的功能实现、多元化的引导和推动,如果不能将这些组织管理、功能实现、引导和推动,在协同推进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化的运作,不能使这些主体形成一个科学的组织管理系统,那将对乡村振兴的发展形成阻碍.为了解决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主和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的原则,推动多元主体科学参与乡村振兴.

    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困境挑战对策

    科技驻镇: 助力马宁镇打造特色农产品

    封2页

    科技驻镇: 助推对虾绿色健康养殖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