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华大学

邹树梁

双月刊

1673-0755

nhds@chinajournal.net.cn

0734-8160521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2001年继承《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华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99年10月创刊,刊号为ISSN1673-0755CN43-1357/C,双月刊,大16开,120也,国内外发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华大学核能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邹树梁教授任主编。《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第四届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报一等奖。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特色栏目。在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比中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兼论城镇化的门槛效应

    庞玉萍杨子钰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带来了新机遇,而"数字鸿沟"又可能引发新的贫富差距.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认识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 年31 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及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北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受数字经济水平影响较小,而南方较大.

    数字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门槛效应

    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三重批判——基于马克思的劳动关系思想

    刘翠峰薛秀军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拉萨尔劳动批判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的变迁路径及其动力机制——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解释

    阳剑兰陈凌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的变迁路径与内在逻辑,文章以1949 至2022 年中央层面颁布的194 份政策文本为数据基础,运用间断—均衡理论模型并辅之以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变迁划分为 3 个均衡期和2 个间断期,剖析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经历了群众健康安全保障→基本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整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变迁.在中央决策主体注意力转移自上而下推动与焦点事件自下而上驱动共同作用下诱发政策图景变革和政策场域开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转变也对政策变迁起到重要作用,集中显现为均衡调适与突变革新相交替的非线性演进逻辑.研究验证了间断—均衡理论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研究的适用性和本土化路径,并对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发展提出展望.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变迁间断均衡理论动力机制

    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治理

    高敏徐兵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空间均衡布局已是衡量乡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然而,基于乡村发展实践发现,乡村发展仍存在人口空间的离农不离村、土地空间的无序使用、产业空间的利益分离以及公共服务空间的布局失衡等分异问题.究其原因,乡村发展空间分异的形成与乡村发展结构的变迁有着直接联系,多重压力下的理性选择、乡村土地规制措施乏力、农民难以共享产业收益、乡村公共服务的城镇取向等都是导致乡村发展空间分异的重要原因.文章由此提出以机会公平双向保障农民进城返乡、以规范管理完善乡村土地使用规制政策、以价值共创构建乡村产业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打造富有乡村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治理策略,以真正破解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空间分异治理策略

    船山诗词中的酒意象

    彭再新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研究船山诗词,可以发现其中有丰富的酒意象.船山诗词酒意象分为直接酒意象和间接酒意象.内容组合包括酒意象与自然意象组合、酒意象与人事意象组合.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并列式组合、递进式组合、对比式组合.组合的语法结构包括动宾结构、偏正结构.酒意象的作用包括寄托情思、体现审美.

    船山诗词酒意象类别组合作用

    空间视角下《城南旧事》中英子的伦理主体建构

    周天玥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地理空间可以分成现实空间、想象空间与心理空间,简称为文学地理的三重空间.《城南旧事》通过现实空间、想象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交汇融合将英子从六岁到十三岁这七年间的外在景观与内心情感编织在了一起,揭示出英子伦理主体性建构方面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给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三个空间中穿插着多个伦理结,如英子和秀贞,英子和宋妈,英子和小偷,英子和妞儿,英子和兰姨娘,英子和父亲等,多角度展现了英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作出的伦理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英子的伦理观日趋成熟,伦理意识逐步增强,道德品质更加完善.

    现实空间想象空间心理空间伦理

    社会建构论视域下《疾病解说者》中的市场医疗想象

    胡朝霞蒋天平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病解说者》是裘帕·拉希莉的第一部小说集.文章试图在社会建构论的观照下,从比较视域对主流医学与补充医学两种话语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西方的理性文明对印度本土文化而言是一种灾难,通过印度补充医学市场中的以帕西为代表的市场医学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印度文化中的生命文化与爱文化的主题.

    《疾病解说者》补充医学市场医学爱欲文化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