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华大学

邹树梁

双月刊

1673-0755

nhds@chinajournal.net.cn

0734-8160521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2001年继承《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华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99年10月创刊,刊号为ISSN1673-0755CN43-1357/C,双月刊,大16开,120也,国内外发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华大学核能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邹树梁教授任主编。《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第四届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报一等奖。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特色栏目。在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比中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体与程序双重视角下危险作业罪司法适用的限制研究

    宋振武刘洋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险作业罪作为积极刑法观背景下新增轻罪,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生产、作业中"的外延勘定不明、"现实危险"的认定因素混乱、类案刑种的选择与裁量偏差过大等问题.基于预防重罪机能与限制入罪机能的考量,适宜将危险作业罪认定为业务过失具体危险犯.立足于实体与程序协同的治理立场对该罪进行限制,一方面需要采取实质理性的刑法解释对该罪的三种危险行为(侵害类行为、不作为类行为、未经许可或批准类行为)与现实危险状态进行实体法维度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要创设既独立于当前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又区别于当前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微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该罪运行进行程序法维度的过滤.

    实质刑法观危险作业罪协同治理微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制度嬗变与程序完善

    王翠敏王晓静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源于法院执行实践,是法院为无可供执行财产或财产无法强制执行案件设置的一种暂时性退出机制,该制度形成之初强调"清理积案"的工具功能而忽视了自身的系统性构建,以2015 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为分界点,该制度在经历了碎片化、内部体系化、外部体系化的阶段后,逐渐演化为重要的执行监管手段.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中进一步明晰了其适用条件和效力,但该制度仍面临着财产查明倚重职权调查、财产报告"违法过剩"引起制度空转、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可供执行财产认定标准有待明确、异化为"准结案"等现实问题.基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明确制度设计理念、科学设定法院与执行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分工,提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优化设想,以期提高司法执行的工作质效.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制度嬗变程序完善

    困境与出路:交叉性视角下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保障

    朱颖万红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对残疾人就业或妇女就业的讨论,缺乏对女性残障个体的关照.我国残障女性规模庞大,残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等就业权益面临严重困境.文章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剖析我国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困境,分析我国残障女性在宏观(传统观念和法律制度推波助澜)、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残障歧视和性别歧视)层面的多元交叉压力和歧视.对此,残障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应当推动残障女性反就业歧视的理念变革,促进残障主流化和社会性别主流化;建立性别与残障双重评估立法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建设;优化多元主体协同网络以谋求社会合力,切实保障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

    残障女性就业权益交叉性理论

    王夫之《噩梦》稿本讳字探析

    张国良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楷书《噩梦》,原文共24 629 字,残去129 字,是现存不多的王夫之手写文献之一.从用字角度看,《噩梦》遵从崇祯三年颁布的国讳,避了"照""常""洛""由""校"等字,避了"朝""聘"等王氏家讳,不避清代国讳"玄"字.这真实地反映了王夫之避讳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王夫之坚守明代遗民身份的书写状态.

    王夫之楷书《噩梦》国讳家讳

    人文与自然两合:及物性系统下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生态话语分析

    岳好平文雯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及物性系统标注和生态话语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报中 48 篇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映节气变化、农事活动和气象特征的物质、关系过程及其参与者成分在语料中占比较高.同时,以上成分还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背景信息,包括范围、定位、方式和因果环境成分等.高频词汇在各成分中突出了人类承担生态责任和重视自然的生态地位.通过及物性系统下的生态话语分析,文章认为,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展现了人类了解、顺应、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效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在引导公众正确认知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话语分析及物性系统文化报道二十四节气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