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国防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国防医药
东南国防医药

曹文献

双月刊

1672-271X

dngfyy@163.com

025-80868555(地) 0501-868555(军)

210016

南京市明故宫路6号

东南国防医药/Journal 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east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疗、科研、教学等机构在医药领域内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密切关注医药科技发展动态,坚持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服务的宗旨,不断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影响

    蒋辉詹刚周骏李中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白细胞计数(WBC)及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11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行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37例)和LCBDE组(行LCBDE治疗,6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C-肽(C-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WBC、GGT水平变化.结果 ERCP组患者手术时间[(60.54±7.74)min vs(109.44±10.71)min]、术中出血量[(5.73±1.67)mL vs(30.92±5.16)mL]、术后排气时间[(12.30±3.77)h vs(18.54±4.69)h]、下床活动时间[(1.11±0.37)d vs(1.44±0.50)d]、术后住院时间[(5.14±1.09)d vs(6.28±1.28)d]、治疗费用[(2.51±0.51)万元vs(3.08±0.57)万元]均小于LCBDE组患者(均P<0.05),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72 h,2组患者血清C-P、Cor、NE、ACTH、WBC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且ERCP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LCBDE组患者(均P<0.05);术后24 h、72 h、7 d,2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均低于术前水平(均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尚可,LCBDE相较ERCP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WBC及GGT水平影响更小,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但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术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疗效应激反应白细胞计数谷氨酰转移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对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测价值

    顾晓凌吴冠楠王栋姚艳雯...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在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临床过程,探索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临床资料.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相关不良反应(TFA-IRAE)的发生率、临床过程、及其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22例(23.4%)患者发生TFA-IRAE.TFA-IRAE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未发生TFA-IRAE组(20.23个月vs 9.33个月;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提示TFA-IRAE的发生是PFS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HR 0.44,95%CI 0.213~0.911,P=0.027).结论 TFA-IRAE与PD-1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相关,可能是一种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甲状腺功能异常

    3 D打印辅助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拇外翻的应用

    熊绪徐敏赵岚双峰...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患者(23足)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组(13足)和传统组(10足).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辅助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患者术前行CT扫描患足,设计截骨,打印足模型及截骨模板,术前模拟及术中辅助截骨.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改良Chevron截骨.统计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术前及术后拇外翻角(HV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足踝外科功能评分(AOFAS).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H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中透视次数(2.46±0.66)少于传统组(3.10±0.74),3D打印组术后IMA(6.38±1.45)°矫正优于传统组(7.70±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足部功能AOFA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及传统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3D打印辅助可以减少术中辐射暴露及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3D打印拇外翻改良Chevron截骨

    臀中肌肌力训练在预防训练伤中的作用研究

    唐曌王洋张宇郑超文...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臀中肌训练对臀中肌肌肉力量的具体影响,探讨臀中肌训练在军事训练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入伍新兵200例进行双盲随机研究,所有受试者不存在明显的肌肉骨骼损伤,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臀中肌训练组(在常规训练上增加臀中肌训练)和常规训练组(仅接受入伍常规训练),每组100例,分别记录2组士兵臀中肌峰力矩、臀中肌爆发力/力矩加速能、臀中肌总做功量、臀中肌横截面积以及累计训练损伤人次,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训练6个月之后,臀中肌训练组在臀中肌峰力矩[(68.0±6.7)N·m vs(57.7±5.5)N·m]、臀中肌爆发力[(63.3±5.9)J vs(53.7±6.2)J]、臀中肌总做功量[(139.7±6.7)J vs(121.7±7.5)J]、臀中肌横截面积[(2612.5±105.4)mm2 vs(2373.4±89.5)mm2]和累计训练伤人次(53次vs 87次)上更优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 臀中肌训练可以提升新兵在基础训练过程中的臀中肌峰力矩、爆发力、总做功量和肌肉横截面积,通过提高士兵动态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小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改善士兵训练技巧,维护祖国军事武装力量建设.

    臀中肌肌力训练预防训练伤

    miR-9-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林慧陈佳菁郭志锋陈燕红...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9-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预测miR-9-5p靶基因并分析其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3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9-5p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9-5p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9-5p的靶基因并筛选关键节点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miR-9-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45(0.41,4.72)vs 1.01(0.35,3.68),P<0.01],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级别、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Ki67增殖指数和分子分型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无关(P>0.05).miR-9-5p在80.95%(17/21)的三阴性乳腺癌、32.56%(14/43)的管腔型乳腺癌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靶基因有138个,并筛选出SIRT1、BCL6、FOXP1等关键节点基因.miR-9-5p靶基因功能集中于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负调控、生长调控等方面.结论 miR-9-5p过表达与乳腺癌进展关系密切,参与激素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可能是重要的作用机制.

    miR-9-5p乳腺癌激素受体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小儿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预后分析

    祁海啸缪宏梅马丽蒯文霞...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属于小儿少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性疾病,研究其预后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SCMC-ALL-2009化疗方案.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史、实验室检查报告、影像学资料、预后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 54例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3.5个月,2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为90.74%,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48%和77.78%,其中24例(44.44%)初诊时伴有纵隔占位.54例中有10例(18.51%)死亡,其中6例(11.11%)死于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D19是否缓解、D35是否缓解、初诊乳酸脱氢酶、纵隔占位、脾浸润、门冬酰胺酶总量是否足量对3年O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4)、D35骨髓是否缓解(P<0.001)、D35 MRD(P<0.001)、LDH(P=0.019)是影响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CMC-ALL-2009方案对小儿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总体疗效较好,少数患儿死亡主要是疾病复发,初诊时乳酸脱氢酶、年龄及D35缓解情况是独立危险因素.

    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儿疾病特点预后分析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腹横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傅吉强吴意赟徐道明宋旭光...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UE)对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腹横肌(TrA)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9例NLBP患者和27例正常受试者,其中NLBP患者分为单侧腰痛组和双侧腰痛组;测量TrA不同状态下厚度(D)及杨氏模量值(E),分别比较各组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单侧腰痛组及双侧腰痛组患侧TrA各参数均低于对照组,除单侧腰痛组E静息(P=0.33)和双侧腰痛组E%(P=0.38)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腰痛组患侧TrA的D静息、D激活、ΔD、D%、E静息、E激活均高于双侧腰痛组患侧TrA的测值,其中2组间E静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腰痛组患侧TrA的E静息、E激活均低于非患侧,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腰痛组非患侧TrA的E静息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NLBP患者患侧TrA的D静息、D激活、ΔD、D%与对应E的各参数呈正相关(r=0.16,r=0.14,r=0.23,r=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UE能客观地反应NLBP患者TrA的张力状态及收缩功能,并且不受形态学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非特异性下腰痛腹横肌剪切波弹性成像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疗效分析

    王丽芳李晓雨赵艳忠刘玉环...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剖宫产切口憩室修整术和宫腔镜检查联合经阴道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的临床疗效,寻找最佳手术方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70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为宫腔镜检查联合经阴道行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术,共33例;B组为宫腔镜剖宫产切口憩室修整术,共3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剖宫产切口憩室恢复情况及妊娠率.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95.91±4.54)minvs(80.0±10.20)min,P<0.01)min]、术中出血量[(40.91±2.66)mLvs(5.14±0.01)mL,P<0.01]、术后阴道出血时间[(7.56±1.64)dvs(9.47±1.83)d,P<0.05]、住院天数[(5.45±0.23)dvs(2.86±0.29)d,P<0.01]、总费用[(1.07±0.23)万元vs(0.68±0.12)万元,P<0.01]、术前残余肌层厚度[(2.35±0.179)mmvs(3.31±0.33)mm,P<0.01]、术后残余肌层厚度[(6.02±0.13)mmvs(2.83±0.46)mm,P<0.01]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45%,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临床上各有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要求,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剖宫产切口憩室宫腔镜检查联合经阴道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术宫腔镜疗效残余肌层厚度妊娠

    中性粒细胞CD64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王虎蔡苗苗张姣姣孙俊楠...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90例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休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29例和脓毒性休克组61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48例和死亡组42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CD64、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等化验,计算入院24 h内APACHEⅡ、SOFA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PCT、CRP、CD64、IL-6、IL-8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D64及PCT是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测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799、0.795、0.778,CD64的AUC高于其他任一单个血标本检测项目,其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66.7%.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CD64、IL-6、IL-8及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降低(P<0.05).CD64预测28 d死亡率的AUC为0.742,显著高于PCT(AUC=0.706)、IL-6(AUC=0.703)、IL-8(AUC=0.694)及D-二聚体(AUC=0.667),略低于SOFA评分(AUC=0.757)、APACHEⅡ评分(AUC=0.744),CD64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8.87,灵敏度为72.3%,特异度为65.8%.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CD64≥8.87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CD64<8.87组(P<0.001).结论 CD64是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于脓毒症患者住院28 d的病死率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CD64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杂交治疗

    席志龙仇冰梅王常田张雷...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并探讨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合并AR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 5例患者均行杂交治疗,先行升主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血管旁路,再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3.4±4.3)d,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内漏、头颅及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合并AR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临床疗效满意.

    B型主动脉夹层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杂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