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陆小华

双月刊

1671-7627

journal@njut.edu.cn

025-58139286

211800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编委由国内一流化工、材料、生工、化机、土木等方面专家组成,他们不但积极为本刊撰稿、审稿,还积极向同行专家约稿、组稿,从而得证了本刊的学术水平。本刊被英国CA,剑桥文摘,俄罗斯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收录,德国汉诺威大学图书馆,我国国家图书馆以及有关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均订购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属羰基化合物参与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林庭志徐欣阳沈旭涛张东钊...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有机化学中,同时具备亲电中心和亲核中心的化合物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而金属羰基化合物M-homoenolate(M为金属)在这类化合物中最具代表性,它可以作为一种碳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发生作用,实现羰基β位的碳碳键/碳杂键的偶联反应.由于羰基官能团广泛存在于醛类、酮类、酯类、酸酐类等化合物中,因此,对M-homoenolate的探索极具科学研究价值与市场应用价值;同时,它更是一类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和天然分子合成中的中间体.

    Homoenolate化学金属羰基化合物碳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

    油田聚合物解堵生物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曹功泽冯云林军章陈子慧...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过程,如瓜尔胶及其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和纤维素基聚合物等都可应用于压裂过程,但是在压裂作业后聚合物会在储层断裂面堆积形成滤饼,导致储层堵塞,影响油气开采.通常使用酸和化学氧化剂作为"破胶剂"来降解聚合物滤饼,但化学破胶剂可能导致基础设施被腐蚀及储层伤害.基于此,利用生物酶作为破胶剂来降解聚合物则更加环保,也更有吸引力.当前,针对瓜尔胶的酶破胶剂已在油田中得到应用,针对其他聚合物的酶破胶剂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因此,本文综述了瓜尔胶、聚丙烯酰胺(PAM)、羧甲基纤维素(CMC)和黄原胶等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和降解酶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生物酶破胶剂在实验室开发和油田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聚合物生物降解聚丙烯酰胺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水基压裂液酶破胶剂

    粉煤灰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对策分析

    翁安丞万祥龙胡金浪张仕成...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排放和堆置的粉煤灰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对其进行资源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本文分别从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填充物以及高附加值利用等角度分析粉煤灰资源化技术的进展;讨论粉煤灰积存产生的原因、资源化技术与运输半径的关系、资源化技术与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大宗快消品应对粉煤灰产生的持续性、高附加值应对运输半径局限、高附加值资源化产品的多样化应对处理能力.

    粉煤灰资源化技术高附加值运输半径对策分析

    钪改性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马奔邓敦彬吴梦菲陈立宇...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原位合成的方式,成功将Sc原子引入ZSM-5催化剂的骨架中,且制备的Sc改性ZSM-5沸石分子与ZSM-5的拓扑结构(MFI型)相同.通过X线衍射(XRD)谱图及扫描电镜(SEM)可以发现,Sc-ZSM-5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发现共生相.根据SEM及N2吸脱附测试可以发现,其小晶粒堆积的形貌结构形成了明显的微介孔复合多级孔结构.通过X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色散X谱(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谱仪(ICP-AE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发现Sc原子成功地进入ZSM-5催化剂的骨架中.将离子交换后的H型Sc-ZSM-5分子筛用于甲醇制烯烃(MTO)的反应,并与传统的ZSM-5分子筛反应结果进行比较.Sc-ZSM-5因具有更加开放的孔道结构,表现出略高于传统ZSM-5的催化寿命.此外,Sc改性分子筛中的Sc通过调节ZSM-5的酸度以及Al的空间和骨架分布显著提高了丙烯以及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ZSM-5分子筛Sc改性分子筛多级孔结构甲醇制烯烃低碳烯烃

    Pd-ZSM-5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氢气分离性能

    郭宇戴耀城吴红梅
    16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在大孔氧化铝载体表面得到透氢性能良好的钯膜,利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Al2O3载体上生长出一层连续完整的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通过化学镀过程在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的载体上沉积一层钯膜,从而得到Pd-ZSM-5复合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载体、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后的载体和Pd-ZSM-5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X线能量色散光谱(EDX)对Pd-ZSM-5复合膜的表面和截面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而且,为了确定该Pd-ZSM-5复合膜的H2渗透性能,在623~773 K范围内,研究了操作温度、操作时间和测试压力对Pd-ZSM-5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能够有效改进载体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其表面孔径,有助于Pd膜的沉积.所制备的Pd-ZSM-5复合膜表面完整、致密,Pd膜层厚度约为5 μm,ZSM-5沸石修饰层厚度约为3 μm.当操作温度为773 K、渗透压力为0.1 MPa时,Pd-ZSM-5复合膜的H2渗透通量和H2/N2渗透选择性分别为0.113 mol/(m·s)和468.而且,该Pd复合膜在773 K下,连续操作300 h后,其H2渗透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Pd膜沸石分子筛化学镀多孔载体氢气分离

    低熔点熔体弹珠的造粒过程及其性能

    冯学宁姜宁宁刘树源梁一凡...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解决硫磺造粒过程中存在的拖尾和破碎等问题,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操作连续性.基于液体弹珠概念引申到熔体弹珠,引入了超疏水表面制备硫磺熔体弹珠.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包覆颗粒,并成功将硫磺造粒过程中颗粒的合格率从84%提高至97%,同时减少了拖尾和破碎等现象.改进后的硫磺颗粒产品保持了一定的强度,提高了外观品质.此外,硫磺弹珠的概念也可推广至其他具有类似高温相变过程的材料,构建出具有缓释、保水和相变换热潜质的功能性熔体弹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熔体弹珠的特性能有效改善硫磺造粒过程中的成球效果,并增强传质效果,为类似造粒和吸收过程的工业技术创新和优化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超疏水硫磺液体弹珠熔体弹珠造粒

    树脂基防隔热一体化热防护复合材料高温性能演变分析

    李昊宋世聪张炫烽王国庆...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常压干燥的方法,以耐热杂化酚醛树脂(PF)为基体,复合碳纤维编织物(CF)制备树脂基防隔热一体化热防护复合材料(PF/CF-HT01).利用热分析(TG)、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材料热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利用氧乙炔装置研究材料耐烧蚀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衍射仪(XRD)研究材料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空气中树脂基体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87.3 ℃,最大分解温度为644.7 ℃,800℃时残炭率为13.8%;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为405.3 ℃,800 ℃时残炭率为42.8%;复合材料常温压缩强度最大为542.6 MPa,经1 000℃原位热处理30和60s后的最大压缩强度分别为166.2和149.9 MP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隔热一体化性能,其线烧蚀率可达0.039 mm/s,单次热考核结束时背温低于100 ℃、继续热传导后最高背温低于200 ℃.高温作用下材料快速陶瓷化形成致密的SiO2和BN瓷化层,赋予材料突出的耐烧蚀抗冲刷性能,而底层仍然保留着多孔结构使得材料保持较好的隔热性能.

    树脂基热防护材料防隔热一体化高温热考核多孔材料固体火箭发动机隔热材料酚醛树脂碳纤维

    强化驻留效应的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

    朱凌雪朱凯刘杨李明轩...
    18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强化是防护装甲永恒的追求,通过结构创新设计是实现装甲轻强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陶瓷驻留效应防护机制,对填充陶瓷进行结构设计从而达到强化驻留效应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防护装甲的轻强化,并且探索了结构参数对新型防护装甲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装甲的抗弹机制呈现出驻留效应和厚度效应的顺序耦合;当锥角为60°时,新型防护装甲的驻留效应最大,且随着锥角层高度的增大,驻留效应进一步增大;与传统的陶瓷复合装甲相比,在动能耗散率和弹体剩余速度相当的前提下,新型防护装甲的质量降低了 16.7%.

    驻留效应陶瓷复合装甲剩余速度抗弹性能

    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

    许龙杨谋存王薪贺姜琴...
    198-20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系统容量配置问题,以动态投资回收期、CO2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优化评价指标,构建了以综合性能为主、投资成本为辅的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设计优选和智能算法寻优的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并以南京地区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最大矩形法和正交实验法相比,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装置的容量,可以平抑设备出力不稳定带来的影响,优化系统性能.此外,不同优化参数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用参数设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评价指标两阶段优化容量配置

    黄土基坑典型区域不同含水率土体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

    钟华官宸慧刘路路
    205-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黄土地区基坑稳定性受含水率与应力路径影响的规律,针对基坑3个典型区域施工时土体实际受力情况,考虑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强度差异明显的特性,选取具有代表性含水率的黄土进行3种应力路径下的加载、卸载试验,并进行对比研究.对比3类应力-应变曲线的偏应力峰值发现,黄土抵抗加载的能力>抵抗轴向卸载的能力>抵抗侧向卸载的能力;对比强度指标得出,含水率在26%及以上时,试样强度大幅下降,并且两者为指数函数关系;饱和试样的孔压在卸载前期为负值,采用Logistic函数得到的孔压与轴向应变的关系可以反映该现象;3种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均符合双曲线关系,根据该关系可得初始切线模量的经验公式,进而推导出变形模量.试验结果得出的规律和参数取值可为黄土地区基坑建设提供参考.

    黄土基坑含水率土体强度孔隙水压力变形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