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管恒禄

季刊

1671-7465

xbsk@njau.edu.cn

025-84396306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在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举凡有关当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哲学、宗教等的研究论文均在本刊选用之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找回群众与双向赋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的韧性机制——基于C村美丽屋场建设的个案考察

    姜国俊袁赞
    11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有效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基本目标.本文从群众路线视角出发,对 C 村"党建引领美丽屋场建设"实践探索进行剖析,探讨党建引领与乡村治理有效之间的机制.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在于,通过群众动员和组织建构两种策略,在过程层面促进党领共治的治理行动生成,在结构层面实现党领共治的治理网络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政党力量融入为牵引、以群众路线回归为主线,实现农民群众主体性回归和村民自治的职能归位,进而以"政治引领自治、行政助推自治"的双向赋能,充分激活乡村社会自主治理效能,持续形塑乡村治理有效的韧性机制.

    治理有效找回群众双向赋能基层党建

    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单产吗?

    钱龙杨光钟钰
    13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 27 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替换核心变量、进行非参数估计和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上述发现可信.(2)机制验证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规模经营、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生产风险三大路径来提高粮食单产.(3)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起伏度较小地形、粮食主产区、较发达地区的粮食单产促进效应更大.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实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需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粮食安全

    "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户内共有权的结构解析与功能实现

    肖盼晴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权分置"改革加剧了农村宅基地权利结构的复杂性.其中,明晰宅基地户内共有权的结构与性质,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民财产权益的前提和基础.在身份与财产的双重作用下,宅基地户内共有权具有典型的"复合性"特征,即集体成员基于身份对宅基地形成利益期待性合有权,而对于地上房屋形成共同共有的财产关系.随着权能拓展的推进,"地合有-房共有"两个层次之间的张力增大,不仅影响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属性,也阻碍房屋财产性功能的实现.对此,应从"国家-集体-个体"等多个层次寻求化解之道.国家层的制度设计,应创设类型化的退出机制、区分外部主体基于房地一体原则所享有的宅基地占用权与集体成员基于身份的宅基地使用权."集体-个体"层次要使个人权利突破集体和农户的限制,从而缩小身份依附与权利流转之间的张力,促进期待性利益向现实利益的顺利转化.

    "三权分置"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占用权户内共有复合型共有

    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非农就业和要素供给视角

    魏滨辉罗明忠
    15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3-2019 年 213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多种方法检验后依然稳健.(2)"需求-供给"两端分析表明,促进非农就业和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供给是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路径.(3)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种植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明显.(4)城镇化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具有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数字经济才能发挥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非农就业准自然实验

    生鲜农产品电商拼价销售影响小农生产经营的内在逻辑——基于陕西省A县甜瓜产业的考察

    周佩萱陈辉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果电商业态中的拼价销售模式在促进果品流通及提升水果消费总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该模式对小农生产经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基于 A县甜瓜产业的田野调研经验,剖析了水果电商拼价销售运营模式,并从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品质控制两个维度考察生鲜水果电商拼价销售模式影响小农生产经营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价格形成过程角度看,经过消费者比价购买、电商经营者拼价销售、供应链和代办压价收购以及果农被动受价等一系列"层层压价"环节,小农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另一方面,拼价电商销售模式放大了水果销售中的品控难题,电商经营者及供应链"拼价不拼质"的销售和收购策略诱发农户"重产轻质"的种植偏好,危害地域品牌发展,也进一步加剧小农的生产经营困境.鉴于水果电商拼价销售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维护水果电商市场秩序和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强化农业产业的富民效应.

    生鲜农产品电商价格战电商下乡小农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