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管恒禄

季刊

1671-7465

xbsk@njau.edu.cn

025-84396306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在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举凡有关当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哲学、宗教等的研究论文均在本刊选用之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体土地征收中用益物权独立补偿否定论

    黄忠魏夏珍
    121-13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七条并不当然含有对用益物权独立补偿的意思.相反,因用益物权内容具有个别性,价值难以统一量化,故对用益物权独立补偿存在技术障碍.并且,对用益物权作独立补偿还面临体系评价的矛盾,会诱发当事人骗取补偿和双重补偿等问题.与土地私有制国家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制在事实上限制了用益物权的处分与收益权能,故对用益物权作独立补偿可能会导致用益物权合同当事人间的不公,涉嫌侵害其他集体成员利益,甚至背离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底线.因此,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的目标应在维持用益物权非独立补偿的前提下,通过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内部治理等改革来逐步实现.

    集体土地征收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补偿费

    农田整治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基于"农田整治—要素市场—作物布局"治理策略的分析

    庄健罗必良
    13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撂荒及其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构建"农田整治—要素市场—作物布局"的农地撂荒治理策略的分析线索,重点考察农田整治及其与要素市场的互动对农户撂荒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农田整治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实施农田整治能使农户撂荒的概率减少约 54%.(2)机制检验表明,农田整治通过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和资本要素替代水平两条路径抑制了农户的撂荒行为.(3)异质性分析表明,如果农田整治项目只注重工程建设,其对农户撂荒的抑制效果相对有限;如果工程建设与地权权属调整相结合则可以有效缓解农户撂荒.(4)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农田整治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治理策略,还与农业要素市场和区域连片种植两类治理策略存在关联性与协同性.农田整治兼具工程建设与权属调整,二者不可偏废,应该有机结合,协同治理耕地撂荒.此外,在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为市场与组织的作用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农地撂荒农田整治权属调整工程建设

    数字农业的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及优化路径——基于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的讨论

    王海侠屈林婧
    14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农业正经历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未来的农业形态将逐步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数字农业被视为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和过程的数字化表达,旨在通过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作业,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本文梳理了数字农业在各领域和行业的具体应用,介绍数字农业为行业发展所提供的应用场景开发案例.数字农业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创新性技术方案,其核心在于实现各类农业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如数字种植、数字温室、数字畜牧、数字渔业及数字农产品溯源等众多的应用场景.整体而言,我国数字农业已有较大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农业基础条件、市场化程度、数据供应主体与数字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与优化空间.

    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技术方案发展困境

    农业要素配置结构、配置效率与数字农业发展

    刘欢钱巍阮俊虎
    15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要素配置理论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从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迁两个维度,深度剖析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依托中国 284个地级市 2012-2022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业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与劳动力结构变迁均能够直接促进数字农业发展,也能够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间接促进数字农业发展;农业资本深化和劳动力结构变迁等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和大规模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小规模城市的要素配置结构变化对数字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政府应多举措推进农业资本深化进程,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配置结构优化;多方位完善数字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为数字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为农业资本深化和劳动力结构变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数字农业农业要素配置结构要素配置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郭珍曾悦
    17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面临布局能力欠佳、供应链不成熟、应用场景缺乏等多重困境.建构国有企业主导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网络,突破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限制条件,形成有效强化链,是破解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多重困境的重要途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具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双重功能,集领先用户、系统集成者、应用场景构建者多重角色于一体,由其主导供给可以破解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布局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进而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双元学习,突破研发、集成、应用等供给环节中的资源约束、能力陷阱、接受度低等诸多限制,生成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应用场景构建能力,使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力得以显现.当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起到非线性效应、乘数效应、循环效应后,"动力—能力—效力"三者将达成有效强化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功能不断涌现,从而推动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国有企业双元学习循环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