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郑小波

双月刊

1000-2030

nauxb@njau.edu.cn

025-84395214

210095

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多科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园艺科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应用化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土地管理及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和文献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贝莱斯芽胞杆菌CLA178根际定殖的蔷薇根系分泌组分鉴定

    陈淋王兴红刘云鹏
    497-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根系分泌物在植物-微生物根际互作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根际促生菌与蔷薇植物之间的根际互作机制.[方法]通过分根系统检测预接种益生菌或病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和根际促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LA178菌株定殖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蔷薇根际分泌物组分与菌株定殖的相关性,筛选潜在的信号物质;通过检测不同物质与CLA178菌株趋化性、生物膜形成、生长、定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确定调控菌株CLA178定殖的根际信号物质.[结果]预接种CLA178或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58均会促进CLA178定殖.根系分泌物中的葡萄糖酸(GLcA)和海藻糖-6-磷酸(T6P)的含量与CLA178的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和epsD、yqxM、kinC基因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20~100μmol·L-1 GLcA和T6P分别显著提高CLA178的根际定殖;而CLA178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无显著趋化响应,但是该物质与CLA178的生长、生物膜形成、定殖呈负相关.[结论]预接种贝莱斯芽胞杆菌CLA178和根癌农杆菌C58后,蔷薇根系分泌物中GLcA和T6P含量增加,DOP含量降低,参与互作过程中益生菌CLA178根际定殖增强,进而协助植物防控病害.

    蔷薇根系分泌物贝莱斯芽胞杆菌趋化生物膜根际定殖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分析

    廉乐乐薛娇李婉君任建鸾...
    506-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T3SS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方法]以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为研究对象,构建vscI缺失株ΔvscI与回补株CΔvscI,检测野生株、缺失株与回补株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等生物学特性,分析vscI缺失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与ELISA检测HeLa细胞内效应蛋白的易位量.[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菌株ΔvscI在生长速度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下降85%.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I感染细胞组释放LDH量显著下降60%.同时与野生株POR-1感染HeLa细胞组相比,ΔvscI感染HeLa细胞组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了85%.腺苷酸环化酶报告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与POR-1菌株感染组相比,ΔvscI菌株感染HeLa细胞内的cAMP含量显著下降,CyaA融合蛋白的易位量显著下降,而在回补株CΔvscI中上述生物性状均恢复.[结论]vscI提高了副溶血弧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和毒力,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对于T3SS1效应子的易位是必需的.

    副溶血弧菌T3SS1内杆状蛋白vscI

    PEDV流行毒株JS2013诱导Vero细胞凋亡

    梁荣宋海鑫黄佳玲费荣梅...
    514-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流行毒株JS2013诱导Vero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用添加5μg·mL-1胰酶的Vero细胞成功扩增PEDV JS2013毒株后,采用倒置显微镜、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细胞活性计数(CCK-8)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Vero细胞感染JS2013后产生的病变、凋亡细胞比例、细胞活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等.[结果]PEDV JS2013感染Vero细胞后6 h即有少量病毒进入细胞,24 h后出现典型合胞体病变,PEDV JS2013诱导Vero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并且显著抑制Vero细胞活性.Hoechst染色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小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感染PEDV JS201348 h后激活Caspase 8和Caspase 9,60 h左右激活Caspase 3.[结论]PEDV流行毒株JS2013可以诱导Vero细胞凋亡.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细胞凋亡Caspase

    禽流感DNA疫苗(H5亚型Re-8株)对黄羽肉鸡免疫程序的优化

    唐荣宏范莉莉王冬雪李亚杰...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禽流感DNA疫苗(H5亚型Re-8株)对黄羽肉鸡的免疫效果及合理的免疫程序.[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未免疫禽流感疫苗的黄羽肉鸡210羽,随机分为7组,每组30羽,其中A、B、C 3组为单次免疫试验组,分别于1、10和14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D、E、F组为加强免疫试验组,D、E 2组分别于14和10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3周后D组加强免疫同种疫苗,每羽30μg,E组加强免疫H5禽流感D7+rD8二价灭活疫苗,每羽0.3 mL;F组为灭活苗对照组,于10和31日龄分别免疫0.3 mL H5禽流感D7+rD8二价灭活疫苗;G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受试鸡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周(后期每2周)采集血液并测定血清HI效价,研究受试鸡母源抗体和免疫期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黄羽肉鸡母源抗体HI效价至14日龄降至3.5,抗体合格率低于40%.单次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时,14和10日龄免后1~2周HI抗体开始升高,1日龄免疫后3周抗体持续下降.禽流感DNA疫苗或二价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1周HI抗体效价均可达到5.0.[结论]黄羽肉鸡于10和14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免疫后3周,每羽0.3 mL H5禽流感D7+rD8二价灭活疫苗或每羽30μg禽流感DNA疫苗加强免疫后,可为鸡群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DNA疫苗抗体禽流感黄羽肉鸡

    乳酸杆菌固态发酵降低菜籽粕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

    朱晓峰张桢丁立人李东颖...
    526-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菜籽粕是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潜在来源,但由于其含有硫代葡萄糖苷、植酸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它的利用,本试验优化了固态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的条件,并在最优条件下探究发酵对菜籽粕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使用3株乳酸杆菌(罗伊氏乳杆菌L45、植物乳杆菌L47和约氏乳杆菌L63)等比例混合菌剂作为发酵液,以MRS培养基作为对照,研究乳酸杆菌在菜籽粕中的生长发酵特性和对碳、氮源的利用;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条件;并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探究发酵对菜籽粕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乳酸杆菌能够发酵菜籽粕产生乳酸,降低发酵培养基pH值,在24 h进入平台生长期,说明乳酸杆菌能够以菜籽粕为唯一营养源进行生长发酵;优化获得了乳酸杆菌固态发酵最适发酵条件:不添加麸皮,料水比1:1.1(质量与体积比),菌种接种量70 mL·kg-1,发酵时间48 h.与未发酵组相比,在最适发酵条件下,菜籽粕粗蛋白含量提高了6.41%(P<0.05),三氯乙酸可溶蛋白含量升高了78.45%(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硫代葡萄糖苷和植酸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酸杆菌固态发酵能降低菜籽粕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改善其营养价值,但对纤维的降解能力有限.

    乳酸杆菌菜籽粕固态发酵正交试验硫代葡萄糖苷

    ACSF2启动子区c.-751 A>C突变影响扬州鹅产蛋性能作用机制研究

    王秋实汪琴韦伟张鑫宝...
    53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2(ACSF2)基因启动子区突变c.-751 A>C与扬州鹅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突变位点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在343个扬州鹅个体中对c.-751 A>C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与产蛋性能关联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检测AA型和CC型启动子活性差异;通过ACSF2过表达试验分析该基因对颗粒细胞能量代谢途径及鹅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AA基因型个体产蛋性能显著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与AC基因型个体的产蛋性能没有显著差异;qPCR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卵巢组织中ACSF2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CC基因型个体(P<0.01);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转录活性检测结果同样表明AA型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CC型.在扬州鹅卵泡颗粒细胞中过表达ACSF2基因,参与能量代谢的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ATP浓度显著升高(P<0.01),暗示ACSF2能够调控颗粒细胞内的能量代谢途径.[结论]ACSF2启动子区c.-751 A>C变异能够改变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改变颗粒细胞能量代谢来影响扬州鹅的产蛋量.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扬州鹅产蛋性能选育的分子标记.

    ACSF2SNP启动子扬州鹅产蛋性能

    日粮添加壳聚糖螯合锌对大肠杆菌攻毒断奶大鼠回肠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的影响

    冯丹张民扬田时祎汪晶...
    54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壳聚糖螯合锌对大肠杆菌攻毒断奶大鼠回肠形态结构、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断奶SD大鼠(初始平均体重55.65 g),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CON)、攻毒对照组(CON)、硫酸锌组(ZnSO4)和壳聚糖螯合锌组(CS-Zn).正式试验开始,N-CON和CON组大鼠饲喂基础日粮,ZnSO4组大鼠饲喂添加含50 mg·kg-1 Zn的硫酸锌日粮,CS-Zn组大鼠饲喂添加640 mg·kg-1壳聚糖螯合锌颗粒(锌含量50 mg·kg-1)的日粮.试验期为14 d,试验第9~12天,CON、ZnSO4和CS-Zn组每天灌胃4 mL总菌数量为1×1010 CFU·mL-1的大肠杆菌菌液.[结果]与N-CON组相比,CON组大鼠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增加,IL-10浓度显著降低.而与CON组相比,CS-Zn组大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上升,隐窝深度显著降低;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基因ZO-1、Occludin、Claudin-1表达量显著上升,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抑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TLR-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基因MyD88、IRAK1、TRAF6表达量明显下调,MyD88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有益菌Lactobacillus的数量显著上升.[结论]壳聚糖螯合锌可显著改善大肠杆菌攻毒大鼠的回肠形态结构,并且可通过上调有益菌含量及抑制TL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壳聚糖螯合锌大肠杆菌大鼠回肠屏障功能

    不同产羔数和发情时期湖羊代谢产物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研究

    王智博姚晓磊张红琳张艳丽...
    548-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繁殖力湖羊直肠内容物代谢产物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特点,分析湖羊繁殖性能与肠道微生物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体型均一、生理状态相似的连续三胎产三羔(高繁组,HP组)和产单羔(低繁组,LP组)空怀湖羊各6只,每组3只,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分别在撤栓时(发情前,LP1组、HP1组)和发情时(LP2组、HP2组)采集直肠内容物,测量其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直肠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发情前,LP组湖羊乙酸含量显著低于HP组(P<0.05);LP组湖羊在发情前直肠内容物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发情时(P<0.05),HP组湖羊在发情时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发情前(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发情时,LP组与HP组湖羊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β多样性的箱型图分析显示LP组和HP组湖羊菌群结构差异在发情时与发情前均极显著(P<0.01).[结论]不同繁殖力和发情时期湖羊的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呈现较明显的差异性,为湖羊繁殖力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湖羊繁殖力肠道微生物挥发性脂肪酸(VFA)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程紫薇赵紫迎张萌曹婷婷...
    55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近饱和高湿条件对青花菜贮藏期间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高湿贮藏在青花菜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青花菜分别置于4℃干雾控湿高湿冷库[相对湿度(RH):96%~99%,高湿组]和普通低湿冷库(RH:70%~75%,低湿组)中贮藏35 d,贮藏期间每隔7 d取样,分别测定青花菜品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低湿贮藏相比,高湿贮藏能有效抑制青花菜失重率和黄化指数的上升以及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总硫代葡萄糖苷和萝卜硫素含量.此外,高湿贮藏还能使青花菜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的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抑制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结论]高湿贮藏不仅能有效延缓青花菜的黄化,还可通过维持较高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保持采后青花菜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营养价值.

    青花菜高湿贮藏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紫苏叶中甘油糖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訾玉祥陆兆新吕风霞别小妹...
    56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紫苏叶中3种不同分子结构甘油糖脂的抗氧化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活性构效关系.[方法]通过化学评价法评价甘油糖脂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及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并测定其还原力,采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甘油糖脂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紫苏叶中分离纯化获得了3种甘油糖脂单体,即MGDG(C18:3/C18:3)、DGDG(C18:3/C18:3)和DGDG(C18:3/C16:0).MGDG(C18:3/C18:3)和DGDG(C18:3/C18:3)的抗氧化能力强于DGDG(C18:3/C16:0).3种甘油糖脂均可抑制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O·-2的产生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结论]3种甘油糖脂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但脂肪酰基组成不同的甘油糖脂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脂酰基及糖基数量对甘油糖脂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

    紫苏甘油糖脂抗氧化活性结构-活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