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朱晓进

双月刊

1001-4608

wkxb@njnu.edu.cn

025-83598341

210097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原则,关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争鸣,鼓励学术创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服务,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先后被各种评选机构列入“核心期刊”,并入选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刑法中个人信息的识别

    欧阳本祺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是个人信息概念中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是连结阻挡层法益和背后层法益的纽带.刑法中个人信息的识别困境,体现在外观识别、内涵识别和体系识别三个方面.应该结合场景理论来确立个人信息的识别标准.识别目的越明确,界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能性越大;识别能力越强,界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能性越大;识别后果越重,界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能性越大;识别概率越高,界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能性越大.刑法中的敏感信息不必与前置法中的敏感信息采取相同的识别标准,应该根据识别后果对背后层的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程度来界定刑法中的敏感信息.

    个人信息非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识别

    寻绎教育概念的逻辑与表达方式

    曹永国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概念及其表达方式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最具前提性、基础性问题.如何入思与谈论教育不仅影响教育理论探究指向,而且影响教育实践的具体形态和价值取向.面对日渐五花八门与歧义纷争的教育概念,致力于教育之"清思行动"或"正本清源",梳理教育概念的逻辑演进实为重要.分析教育哲学提供了一种探究教育之典范:缜密思考、理性分析与规范论证.今天,寻绎教育概念与表达方式意味着: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规范性多元,追寻教育的"本质性特征",关涉认知与价值统一性.

    教育概念分析教育哲学教育人人的全面发展规范性多元

    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新时代公民的培育

    叶飞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等多层面的教育公共治理体系,实现教育的共治和善治的有机统一.它可以为新时代公民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观念基础和实践基础.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新时代公民的培育,需要继续加强教育治理的民主法治精神,开展民主法治之育;增进教育治理的理性对话及公共协商,开展公共理性之育;加强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导向,开展公共价值之育;推进教育治理实践机制的建构及实施,开展公共行动之育,最终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公民的成长.

    教育治理新时代公民治理现代化

    教师教育强国建设:应然逻辑、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

    张蓉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及现实抉择.对教师教育强国基本内涵的理解需要从本体论和价值论两个维度展开,即教师教育不仅自身发展水平高,而且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起着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教师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教师教育强国是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其核心是具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且必须放在世界坐标系中衡量.教师教育强国的建设路径主要有: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教师教育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师培养培训格局,服务基础教育发展;扩大教师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师国际素养;完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以评促改.

    教育强国教师教育强国教师教育高质量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移民子女的学习适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西南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调查

    周琴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教育是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基本路径.研究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的学习适应,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学习策略、学习成效、厌学倾向三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移民子女展开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移民子女搬迁后的学习适应整体良好,但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效的自评略低于本地学生且教师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其学习实效性有待提升.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学校环境、社区支持三者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移民子女的学习适应,且三者整合可产生增幅效应.但学校无力对家庭和社区进行有效引导,家庭和社区缺乏对学校的主动支持,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有必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长效机制,促进移民子女学习提质增效,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型城镇化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学习适应家校社

    关于自我的太极模型的三个问题

    汪凤炎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由于阴与阳可以表征宇宙万物中任何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它才能作为自我太极模型的根逻辑,构成自我太极模型的深层结构.不过,阴阳思维落实到自我的太极图模型中的子模型中,已换成一对对纯粹的心理学术语,自然可建构出吻合儒、道、佛等诸家的自我太极模型的子类型.自我的太极模型至少有三个优势,从而能统合现有几种有代表性的中式自我理论.为了提升自我太极模型的科学性,未来实证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编制出信效度良好的《自我的太极模型量表》;二是以自我的太极模型为理论依据,至少可开展行为实验、质性研究和干预研究等三类实证研究;三是自我的太极模型内蕴含高度心理学,可用来有效指导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治理等.

    自我的太极模型高度心理学抽象继承法深层结构表层结构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管向群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总揽"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贯通文艺、文化、文明,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彼此贯通、有机统一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质特征、精髓要义、科学方法,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风貌、理论特质、理论品格,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观点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周期率"论的整体逻辑

    吴宏政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据此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他把世界历史总体上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阶级社会阶段(史前史),并且是充满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阶段是阶级、国家、民族消亡的阶段,这后一个阶段是史前史的终结以及真正的世界历史的开始.但是,在第一阶段里,尽管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不断变化,但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总是导致一个"特殊阶级"推翻另一个"特殊阶级",世界历史表现为循环往复的"周期率".而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世界化,必然形成一个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普遍阶级",这个阶级不再是以往的"特殊阶级",因而能够作为世界历史的主体创造新的历史阶段,把世界历史带到阶级、国家和民族消亡的历史阶段,这便是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世界历史的"周期率".

    马克思世界历史"周期率"共产主义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阐释

    桑明旭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论述,形成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这一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重大理念.以唯物史观阐释该重大理念,相关探讨必然展开为对如下基础性问题的反思和追问:(1)当今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具备现实基础?(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亟需全人类共同价值予以引领?(3)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作用是什么?(5)如何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6)"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何以超越诸如"社会进化论""普世价值""价值相对主义"等既有全球发展理念?(7)"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何以开辟21世纪唯物史观新境界?深刻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我们系统澄清"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重大理念的历史必要性、现实可行性、理论超越性、世界历史意义及其哲学贡献,对于推动该重大理念历史实践的平稳有序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史观百年变局

    在守正创新中开辟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新境界

    陈雪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景式阐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运演逻辑,完整勾勒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建构过程是开辟人民当家作主新境界的首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的实践历程中,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彰显了政党主导性与人民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制度稳定性与具体制度开放性的有机统一、文化培塑性与话语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以及中国制度与中国方案的有机统一的四大独特优势.目前,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四个向度上面临着亟需应对的多样性挑战.在全面把握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局的基础上,以具体制度改革作为关键抓手,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守正创新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