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范大学

陈国祥

季刊

1001-4616

lkxb@njnu.edu.cn

025-83598632

210097

南京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校内外作者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本刊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并重的选稿方针,着重展示我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求解线弹性问题的无闭锁低阶虚拟元方法

    王晓涵王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二维区域上线弹性问题的低阶虚拟元方法。用不连续的分段线性向量值函数增扩低阶协调虚拟元空间来构造离散空间,设计了一种离散方法,证明了能量范数下的误差是最优收敛的,和Lamé常数λ无关。最后给出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

    线弹性问题低阶虚拟元方法闭锁现象

    多元广义线性模型经验似然方法分析

    朱春华单苗慧高启兵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元广义线性模型,基于估计相关阵、广义估计方程和经验似然方法,本文构造出经验似然比统计量,此统计量能克服"工作相关阵"方法的误设定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本文也获得了经验似然比统计量渐近Wilks性质,该结果可用作未知参数向量置信域的构造。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多元广义线性模型广义估计方程经验似然置信域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的生脉饮热稳定性评价

    王炜祺宋怡霖薛雯蔚张长丽...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生脉饮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综合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热稳定性评价。通过色谱图的比对分析,筛选出最优的实验条件。采用WondaSil C18(4。6 mm×150 mm,5 μm)作为色谱柱;以 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60 nm,流速为 1。0 mL/min,柱温为 30℃。采用SPSS、SIMCA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模式识别。构建18 份供试品溶液的指纹图谱,确定了8 个共有峰,并指认出4 个主要成分,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党参炔苷、原儿茶酸和五味子醇甲。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达到 0。828 及以上。此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能有效识别生脉饮中的化学成分,为生脉饮质量控制及热稳定性提供参考。随温度升高,峰面积减小,五味子醇甲的热稳定性降低,且不同厂家的生脉饮中五味子醇甲的热稳定性有所差异,其他成分热稳定性良好。

    生脉饮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热稳定性评价

    基于大数据的厦门岛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起讫点分布的影响

    周艳邵海雁靳诚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城市肌理上的共享单车出行活动迥然相异。基于共享单车和兴趣点(POI)等多源数据,运用核密度和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厦门岛共享单车起讫点分布格局及建成环境对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厦门岛共享单车的平均骑行距离为1。08 km,平均骑行时间为7。19 min。(2)起讫点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一带多核"的分布特征。(3)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是共享单车起讫点分布的核心驱动因子,中心可达性和道路交叉口密度则是主要驱动因子。(4)不同建成环境因子围绕2个核心因子形成协同增强效应,不同要素优化组合是共享单车发展的有效路径。

    建成环境共享单车大数据地理探测器厦门岛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

    谭万丽赵媛鄢继尧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育服务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对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配置托育服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研究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成都市托育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并重点分析 20 min单一有效服务阈值和按托育机构规模划分的 3 级有效服务阈值。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托育机构总体呈现中心城区集中、郊区新城分散的特征。(2)不同性质托育机构空间布局存在较大差异,中心城区非普惠性托育机构比例较高,郊区新城不同性质托育机构较均衡。(3)成都市中西部托育机构可达性优于东部,按规模划分 3 级有效服务阈值评价成都市托育机构空间可达性更为合理。

    托育机构空间分布可达性两步移动搜索法成都市

    城市消费活力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鲁珊余瑞郑志元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结合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分析 2012-2020 年城市消费活力空间的演化进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城市消费活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消费活力空间格局由初始的"单核心扩散"演变为"多核心连面",在空间形态上逐渐由点轴向块状空间形态演化。(2)在空间演化方向上,消费活力空间主要呈现"东北—西南"方向的发展趋势,南北向发展趋势较弱。(3)在空间演化速率上,2012-2016 年城市消费活力空间的集聚程度增加,2016-2020 年呈现减缓态势。(4)交通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城市消费活力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各驱动因素存在双因子增强的交互作用。

    城市消费活力空间格局演化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

    不同等级道路对福州市生态空间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研究

    颜子淳游宁龙王璐蓝承威...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空间的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空间的破碎化及其景观连接受阻。科学分析不同等级道路对生态空间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对指导生态修复工程选址和未来道路网络布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基于图论的景观连接度模型,提取福州市主要生态空间,并通过有无道路的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距离阈值下各等级道路对生态空间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等级道路干扰中,高速公路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景观连接度指数LCP、IIC和PC值分别降低了 7。74%、6。53%和 8。96%;(2)道路的存在干扰了生态空间中各斑块的连接度重要性,导致高景观连接度的斑块组合数量骤减,低景观连接度的斑块组合数量剧增;(3)各级道路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速公路、县道、省道和国道,其中县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在距离阈值极低和极高时成为主要影响因素;(4)生态空间占比越大且越靠近城市核心区的区县,其生态空间景观连接度越易受到道路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福州市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道路等级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接度模型阈值生态空间格局

    基于高通量培养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土壤的细菌群落

    宋蕾蕾孙文晓焦可欣陈钰璐...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并鉴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未培养物种,然而,仅依赖非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无法获得发挥关键功能的微生物培养物,限制了对其功能的验证及其应用,这对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稻虾共作和水稻单作两种稻作模式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了传统平板涂布、96孔培养板划线分离以及将非培养和培养法相结合的——"96 孔高通量培养法"3 种方法的土壤细菌分类差异、菌群多样性、组成特异性以及细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涂布培养法,96 孔高通量培养法所获取的细菌数量高约5倍,能鉴定到属的培养物高约4倍,预测功能鉴定提高约2倍。由此可见,"96 孔高通量培养法"大大提高了对土壤细菌培养物的获取和鉴定率。本研究弥补了传统培养法的获得率低的不足,拓宽了高通量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稻虾共作模式参与土壤生态变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高通量测序稻虾共作模式涂布培养法土壤微生物群落

    微塑料对中华鳖稚鳖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

    沈雯佳鲍亦然井木子陈炼...
    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mm的塑料碎片,较难降解,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关于微塑料对淡水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浮游动物、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等。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在胚胎发育期间,向孵化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微塑料对中华鳖稚鳖的形态、行为、生理特征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不同浓度(0。1 mg/L、1 mg/L、10 mg/L)的微塑料,对中华鳖稚鳖 14d龄、1 月龄、3 月龄和 6 月龄的形态指标(背甲和体重)和行为表现无显著影响。通过比较摄入不同浓度微塑料 14d的中华鳖稚鳖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构成肠道菌群的核心菌群,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摄入 0。1 mg/L 微塑料的中华鳖稚鳖肠道菌群的丰度显著降低。此外,摄入不同浓度的微塑料还会改变某些条件致病菌以及消化有关的菌群富集,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管道杆菌属(Cloacibacterium)等。本研究为评估微塑料对淡水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微塑料对其潜在的生态毒理风险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微塑料中华鳖形态行为肠道微生物

    基于泛化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文档聚类模型

    柴变芳李政赵晓鹏王荣娟...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重要任务,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因其可建模文本间的多种交互成为一种主流方法。但现有方法大都依赖标签,而真实标签难以获取。提出一个基于图泛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文档聚类模型(generaliza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eep document clustering,GGCN-DDC),同时实现文本表示学习和无监督文档分类。该模型首先将每个文档建模为文本图;然后采用泛化卷积层学习更有区分力的文档词特征表示和文档表示;最后通过文档聚类损失和文档图重建损失约束参数学习算法。在 3 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GGCN-DDC在多个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基准算法。

    图神经网络深度图聚类文本分类文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