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范大学

田立新

季刊

1672-1292

gkxb@njnu.edu.cn

025-83598631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电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本刊的主要读者是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理工科的教研开发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冷除湿/预热再生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刘泽霄吴薇翟翀许梦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预冷除湿/预热再生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利用热泵的低品位热能预处理溶液,同时使用温度 18℃、浓度 27%的低温低浓度溶液作为除湿溶液.通过实验研究了除湿侧溶液预冷、再生侧溶液预热后对系统除湿/再生性能的影响,以及系统采用低温低浓度溶液后整体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预冷后除湿溶液温度降低,空气含湿量差和除湿效率分别提升 16.3%和 6.4%;随着溶液流量的提升,空气含湿量差和除湿效率分别上升 22%和 20%.(2)随着预热后再生温度的升高,再生量由 0.132 g/s增加到 0.414 g/s,再生热效率由 0.196 增加到了 0.397.预热后再生溶液流量上升时,溶液再生量提升近 13%;再生热效率提升 6%左右.(3)相较于常温高浓度溶液,系统采用低温低浓度溶液后除湿能力基本不变,除湿前后空气的温降增大,运行成本降低了 23%.研究结果为高温高湿地区溶液除湿系统整体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预冷除湿预热再生热泵低浓度溶液

    不同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降解VOCs的研究进展

    陈雨润席剑飞李广陆洋...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对人体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适用范围广且能在常温常压下分解VOCs.对不同类型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进行分类,并关注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电参数和配气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线-筒式电晕放电反应器和电极的直径、线-板式电晕放电反应器的线线间距和线板间距对降解效率影响较大;圆筒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在性能上优于平板式介电阻挡放电反应器;等离子体内催化反应器降解VOCs的能力优于等离子体后催化反应器,但在副产物控制方面不如等离子体后催化反应器;催化剂的选择在VOCs的降解中有重要影响.最后,对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低温等离子体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器降解催化

    压电风扇激励射流强化凸表面换热研究

    陈心竹张霞陈莹武彬彬...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数值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针对压电风扇激励射流强制冷却凸表面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凸表面的相对曲率和压电风扇排布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凸表面相对曲率对流动换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凸表面相对曲率的增大,壁面射流的贴壁效应越好,因此表面强化换热效果也越好.而压电风扇的排布方式主要影响换热表面的温度分布形态,顺向排布时凸表面的壁面温度围绕包络区呈哑铃状分布,而叉向分布式则呈X型分布.总之,顺向排布的压电风扇对于大曲率凸表面的强化换热作用最显著.

    压电风扇凸表面强化换热流线数值模拟

    一种基于料位计的燃煤电厂分仓计量方法

    徐文辉董春雷郭勇赵德虎...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仓计量是锅炉性能计算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为燃烧策略的确定提供指导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料位计读数的燃煤电厂分仓计量方法.为了避免料位计读数的影响,利用加煤偏差值和停止加煤偏差值对料位计读数进行处理,从而获取料位计的峰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拟合来获取料位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继而利用料位计读数来计算存煤体积.结果表明,在满足给煤量恒定以及煤仓未加煤这两个条件时,短时间内存煤体积基本随时间线下下降.本文利用存煤体积的变化趋势,结合给煤量便可获取煤的堆积密度.通过改变给煤量来获取不同工况,并以此验证堆积密度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煤堆的堆积密度,便可获取当前煤场内存煤量,结合煤仓给煤量的累计值便可获取煤仓的加煤量.本文所提出的分仓计量方法,避免了煤流速度不准确、皮带打滑、犁煤器漏煤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皮带秤的累计误差,有助于煤仓煤量的准确计量.

    料位计煤仓分仓计量

    流控型Buck变换器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薛雯闵富红步娇娇曹蕴藉...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电流控制型Buck变换器,利用不连续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其非线性振荡行为.通过调节控制电路的电压幅值和直流激励电源值,给出碰撞边界的和时钟脉冲触发的参数分岔图,获得了电流控制型Buck变换器从稳定的周期 1 到混沌状态的参数节点.分别绘制周期和混沌运动的相轨迹和时序图,分析各子域内具有不同映射结构的系统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流控制型Buck变换器在参数变化时其运动行为丰富,边界碰撞现象明显,观测到倍周期分岔和阵发混沌.通过分析映射类型,说明其边界的非线性振荡行为.

    非线性动力学电流控制Buck变换器切换边界分岔行为

    高保真度超高频局放检测天线研究

    毛仲虎顾剑锋张陈旭王泽典...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款用于超高频局放检测的超宽带椭圆缝隙天线.该天线具有时域保真度高、尺寸较小、馈电简单等特点.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在 300~1 500 MHz频段内的回波损耗低于-10 dB,平均等效高度 15.7 mm,满足局放检测天线的指标要求.通过CST Microwave Studio软件对其时域波形保真度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对局放检测时天线的摆放方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椭圆缝隙天线在一些角度上的保真度超过 0.9,能较好地还原局部放电波形,同时天线较小的尺寸也能更好地适应局部放电现场检测.

    超宽带天线局部放电检测超高频时域保真度

    TS-Aug架构的半监督自训练情感分类算法

    郭卡王芳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教学资源的普及使得资源评价的文本数据规模逐步增大.传统的有监督学习文本分类对标注数据的依赖度较高,需要足够的数据量和高质量数据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在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文本工作中,由于标注数据难以获取且质量参差不齐,使得这一任务的难度越来越高.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一种TS-Aug半监督自训练方案,通过添加无标签数据并进行伪标签训练,能在强力数据增广的作用下大幅扩充样本集,解决数据增广中的过拟合风险.首先利用标注数据和弱增广策略进行初始化监督训练,然后利用无标注数据和强增广策略进行半监督训练,最后使用标注数据进行微调监督训练.在自建的在线课程评论数据中,能将分类F1-Score从0.88 提升至 0.95,表明TS-Aug半监督自训练方案在文本分类任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少样本学习半监督训练数据增广情感分类

    顾及多重分类与粒度划分的国土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与应用

    周海洋汪洋兰馨周良辰...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数据在分类分级、过程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分类、互依赖、组合构成和前后次序等高阶关系,现有的图层、面向对象、数据立方体等数据模型难以完全刻画全部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有向超图的顾及多重分类与颗粒体系的国土空间数据模型,运用关联矩阵进行逻辑描述,基于超级图形数据库进行物理模型实现和国土空间演化过程的时空分析,解决了全域、全要素、全空间国土空间数据多重分类与颗粒体系表达的难题.相关成果在南京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了应用验证,增强了平台对复杂关系的运营效能,实现了多维关系数据的聚合,为平台实现数据资源自动分类和信息智能定向推送奠定了基础.

    国土空间数据模型多重分类多颗粒分割有向超图

    生物炭对水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

    张彤宇康静静严乙洋王雨...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在水中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吸附去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生物炭对NSAIDs去除过程和机理的报道较有限,尤其对于动态吸附的研究非常缺乏.以对乙酰氨基酚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批次吸附实验和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了商业生物炭对其静态和动态吸附过程.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均能较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曲线,Langmu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程度大于Freundlich模型,吸附容量拟合值为 131.578 mg/g.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表明生物炭添加量和流速均可显著影响其动态吸附过程,Thomas模型、Yoon-Nelson模型、Clark模型和BDST模型均可对动态吸附过程进行较好的拟合和预测.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大规模应用于水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去除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生物炭对乙酰氨基酚吸附固定床

    基于遥感影像的多方法评估氮元素对太湖水华影响

    吴梓隽孙亚辉
    72-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元素与太湖水华暴发有强相关性,是太湖水华暴发的重要因子.论文基于多源数据深入探讨了氮元素对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氮元素通过营养盐释放和循环利用推动水华暴发,与蓝藻生长之间构成正反馈.高水温下,蓝藻生长与反硝化过程对硝态氮的竞争,削弱了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氮效果,导致太湖水华持续化.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形态氮与叶绿素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论文从多层次、多角度解析氮元素与太湖水华暴发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水体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蓝藻水华太湖藻蓝素遥感影像机器学习模型水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