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良

月刊

1671-1785

njsyxb@nj-public.sc.cninfo.net

0832-2340042

641112

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705号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危机还是机遇:ChatGPT对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岳伟于润泽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自然语言模型的代表,ChatGPT在教育领域产生巨大反响,并引发其对大学生学业发展是危机还是机遇的思考.虽然大学生在使用ChatGPT过程中产生"论文造假""作业抄袭"等不良事件,但也不可否认ChatGPT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沟通能力以及数字社会责任等数字素养方面产生的正向影响及良性价值.大学生需要正确认知和使用ChatGPT并借助其强化自身在数字时代的生存能力.

    ChatGPT大学生大学生数字素养价值澄清

    理想·遮蔽·澄明:融于"具身"的幼儿劳动教育三重审视

    徐东杨琴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幼儿劳动教育就要回归到幼儿本身.融于"具身"的幼儿劳动教育遵循了幼儿作为生命的主体,回答了幼儿劳动教育"具身"之态应蕴含生命关怀之身、动态生成之情境、完美人格之精神.然而,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幼儿身体的"窄化"、劳动情境的失真、生命主体性的缺失,这些"离身"之困遮蔽了"具身"的幼儿劳动教育回归正途.因此,要回归"具身"的幼儿劳动教育,必须重识幼儿之身,唤醒生命之力;开拓劳动之境,合育幼儿之身;解放幼儿之身,唤醒具身之行.

    幼儿劳动教育具身认知生命关怀

    人工智能的法伦理形态探析

    陈翔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工智能具体形态之一的法伦理,除了体现法律的一般原理之外,也具有伦理认知和伦理实践的特点.从人工智能法伦理认识的深度、人工智能善恶律的高度、人工智能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广度、人工智能的法伦理意蕴厚度等四个方面共同建构人工智能的法伦理形态.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不能只限于对人工智能技术论的把握,而是既要追求"至善"的生活,又要体现人类对技术道德品性的实践探索.要以对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态度,创造人工智能的法治环境,遵守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

    人工智能法伦理形态与建构

    数字赋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问题与出路——以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模式为例

    刘鑫岳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数字赋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省份,对其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数字赋能实践进行实证考察具有代表意义.我国数字赋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地方立法保障不足、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加剧和对数字执法中算法的制约缺位.未来数字赋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应从三方面进行重点推进.第一,发挥地方立法保障作用;第二,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引入个人信息保护独立监管机构,合理限缩行政处罚决定公开之范围;第三,加强对数字执法中算法的治理,公开算法记录,解释算法规则,以及厘清算法责任配置.

    数字执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数字赋能数字法治政府

    大数据侦查的功能、定位与风险规制

    吴钰莹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大数据侦查可以帮助侦查机关侦破案件与预测犯罪,兼具便利与高效的优势.在具体运用中,大数据存在信息和技术自身缺陷带来的风险,如陷被追诉人于不利境地以及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了规制以上风险,应当明确其运行机制、规范信息采集与算法技术,构建以辩护权和个人信息权为核心的权利保障制度.

    大数据侦查强制性侦查措施潜在风险规制路径

    数智化环境下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研究

    李伟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大部分产品在创意方面存在不足和同质化现象,难以充分表达其核心价值和文化意义.尽管如此,在数智化环境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为红色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红色文创产品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红色文创产品在数智化环境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数智化红色文创创新开发

    原创戏剧在高校校地合作中的创新实践思考——以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

    金夏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地合作对原创戏剧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学生与社会的纽带,通过密切的校地合作,为学生和地方人民搭建服务化、创新型、以原创戏剧为载体的美育平台.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将师资力量融入地方本土戏剧创作中,并将地方原创戏剧史料资源引进地方院校实践舞台.校地合作原创戏剧既能将具有地域属性、地域色彩的珍贵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可以将具有地域元素的"名片"通过高校这个平台传递出去,为地方经济创造支撑力量、提高校地合作宣传度对戏剧创作有不小的帮助.高校通过与地方单位合作,对地方单位作品艺术实践进行指导,协同创新育人作品,构建创新演出模式,实现校地合作中原创戏剧的创新实践.

    原创戏剧校地合作创作效用创新路径

    孤岛与陪都:论抗战戏剧的在地化探索——以《夜上海》和《雾重庆》为中心

    刘诗晨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翼剧作家创作的抗战戏剧,通过在地化的书写构建地方意识,能调动民众有关沦陷家园的文化记忆,以此实现对城市生活的文化描摹与艺术化提炼.孤岛上海和陪都重庆分别作为沦陷区和大后方的精神堡垒,两地抗战戏剧创演在构建价值共同体的同时,也受到城市地理要素与地方人文景观的作用,由此呈现出不同面向.在这其中,吸纳海派传统的孤岛戏剧,因直面战场而无保留地彰显精神动员的主旨;地处西部内陆的大后方戏剧,由于受到多重政治势力博弈与权力话语争夺的影响,其表意相对趋于隐晦.

    在地化空间景观文化记忆

    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研究——基于改进的整合技术接受模型

    刘丽娜周发强康超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四川省10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发展环境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和硬件条件不理想,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待优化,缺乏相应制度资金支持.此外,高校创业师资队伍薄弱、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效果不佳,大学生创业意识缺乏,高校大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实践锻炼.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应对政策体系进行完善.政府应出台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措施,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融资支持,解决返乡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同时,要开发利用好乡村的各类闲置资产,便于后续使用.在学校层面上,应帮助大学生提高返乡就业、创业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同时,加强对师资队伍培训体系的建设,提升与市场对接力度,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农村现代化大学生返乡就业结构方程模型

    求得之道何以可能?——传统德福一致的困境与孟子性命论的回应

    闵军李柳苏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西周以来的传统德福一致观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中面临危机,人们以德承天而求得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几近破灭.在此背景下,孟子以性命论作为回应,为人能够以德承天提供了天命依据,他在厘清性与命的关系的同时,从更高维度重新回答了求得之道何以可能.孟子性命论将传统以夭寿穷达为福祸的德福一致观,发展为以道德得失为福祸的超越性德福一致观,并以"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求得观化解了传统德福一致的困境.

    德福一致性命论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