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华洪兴

双月刊

2096-5648

ntnatural@163.com

025-8475517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Sports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体育类院校学报中唯一的自然科学期刊,它以与体育学科相关的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也刊登一些训练学习方面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体育教育改革的进展,是相关的体育工作者,人体科学研究人员和教练员必备的学术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领导人关于足球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楼俊超刘云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一直热爱并高度重视足球运动,不仅多次表达自己对中国足球的期望,而且对足球运动本身和运用足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内政外交具有一系列思考.习近平关于足球的重要论述包含足球运动、足球改革、治国理政、足球外交等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足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足球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为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思想助力,为新时代足球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弘扬中国文化提供了全新渠道.

    习近平关于足球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论上海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体育贸易中心的战略路向——基于赛事、版权与转会市场的分析

    姜嵘嵘李琛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提出了加快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贸易中心的战略构想,但目前关于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建设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从国际贸易学的"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出发,结合全球著名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发展的历程与经验、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已经取得的经验和优势,同时运用PES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国家战略与城市定位、体育产业结构状况、体育消费市场、体育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上海市建设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存在体育赛事缺乏创新、版权保护形势严峻、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并由此提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贸易中心要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强化版权保护、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强化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等战略路向.

    体育经济自贸区体育产业贸易中心战略路向

    国外数字化健身研究的理论视角、问题取向与实践启示

    贾晨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字化健身是"互联网+健身"背景下学界兴起的热点议题.通过对国外数字化健身研究的系统梳理与回顾,总结出数字化健身的概念内涵与本领域研究所采用的代表性理论视角,并就其问题取向及研究动向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国内数字化健身研究对其宏观层面意义的关注,国外学界围绕知识社会学、技术现象学、传播心理学等理论视角已将数字化健身推进到了微观的生活层面,并展开了对数字化健身权力关系、感知经验、心理与行为效用的全方位审视.建议未来我国数字化健身研究在加强对相关理论体系及前沿动态引介的同时,加大对微观层面、生活层面数字健身实践的研究力度,加速在理论视域、分析框架、研究工具和内容议题方面的优化与突破,从而实现我国数字化健身研究的本土化学术探究和创新性理论构建.

    数字化健身理论视角问题取向实践启示

    江苏省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关联融合与耦合协调研究

    周晶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目前的发展规模空前,各自发展势头良好,但产业融合是目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更是成为推动两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研究结合江苏省近5年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体育产业及各子行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并进一步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两大产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良好,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体育产业内部发展尚有差异,部分子行业尚需加强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两大产业从各自独立发展到逐渐协同发展,总体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体育产业信息产业产业融合灰色关联分析耦合协调

    空间、结构与网络:中央国术馆武术家群体结构与人际关系

    李斌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新史料的发掘与阐析,对中央国术馆武术家群体结构与人际关系进行历史考察.其群体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地域分布以河北省为主、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职称结构均衡、形成了具有激励措施的薪酬制度.传统的同乡之谊、亲族相携、师徒之情仍是形成和维系中央国术馆武术家群体的主要网络,其人员空间主要以地缘、血缘和业缘为主的熟人网络构成.对于其群体结构与人际关系整体空间的全面剖析,能够凸显近代武术组织发展与人际关系网络之间的结构性变动关联,进而揭示人际关系视域下武术组织发展帷幕间盘根错节的人际网络与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

    中央国术馆武术家群体群体结构人际关系

    健步对工作人群健康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与健步方案

    王南钱雨卉魏维轩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健步对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脂率5个指标的影响作用,根据文献推荐的健步量,结合健身指南制订适宜工作人群的科学健步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健步强度对工作人群健康指标影响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健步可降低工作人群的 BMI(SMD=-0.18,95%CI[-0.35,-0.02])、心率(SMD=-1.65,95%CI[-3.36,0.06])、收缩压(SMD=-4.29,95%CI[-5.66,-2.93])、舒张压(SMD=-2.11,95%CI[-3.12,-1.10])和体脂率(SMD=-0.44.95%CI[-1.14,-0.25]),在降低心率方面还需更多实验周期较长、同质性更好的研究提供更强的佐证.在健步方案的推荐上,各文献普遍推荐的健步阈值为10 000步/天或60min,但未设定健步强度.结论:健步有利于调降工作人群的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脂率,结合相关健身指南制订适宜工作人群的长期健步方案为:第1周进行3次20min慢走(3.5km/h),第2周进行3次40min慢走、2次40min快走(4.5km/h),后续保持每周6次60min的健步强度,以改善工作人群健康,为科学健步提供社会指引.

    健步工作人群Meta分析健康指标健步方案

    "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因素特征及影响效应研究

    秦旸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减"政策推进以及校外体育活动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因素特征及影响效应是有待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研究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问卷对286名12~16周岁青少年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深入探讨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及其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青少年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个性特征.家庭环境主要体现在父母教育水平、工作类别和经济条件,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性别、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校外体育活动对于青少年自我规制、自我效能、情绪调节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对于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效应高于自我规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建议充分认识非认知能力对于青少年发展的价值功能,充分发挥父母的积极引导作用.将非认知能力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规范校外体育活动机构准入与活动开展,为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校外环境.

    校外体育活动非认知能力倾向值得分匹配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资本保障路径研究——高校体育生活化视角

    汪如锋聂小琳李九祥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资本是与知识、技能资本同等重要的人力资本,高校体育生活化是有效地形成和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资本的重要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大学生的健康资本形成的现状与挑战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当前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高校体育生活化尚存在诸多矛盾,如大学生自身健康资本价值认知较为淡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存在精英化倾向,体育场馆设施供给相对不足,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不够浓厚等原因阻碍着大学生健康资本形成.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资本价值观念,多渠道营造校园面向人人的生活体育氛围,科学运行体育场馆设施以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需要,构建"一站式"体育服务社区提高健康资本积累便捷性,铸牢大学生"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使体育真正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

    高校体育大学生健康资本体育生活化高校体育治理校园体育服务社区

    现实情境羽毛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的视觉行为特征研究

    雷云艳李雨欣李广辉夏永桉...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测试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现场接发球的预判表现与视觉行为差异,研究现实情境下羽毛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的视觉行为特征.24名被试分为专家组和新手组参与测试,通过高速摄像机录制分析被试接发球预判的准确率和反应时,利用便携式眼动仪追踪记录被试视觉行为信息.结果发现,两组被试接发球启动时间和接发效果统计学差异极为显著(P<0.01);准备阶段,两组被试在球与场外区域注视时间的统计学差异极为显著(P<0.01);执行阶段,两组被试在头、肩、场外注视时间的统计学差异极为显著(P<0.01);飞行阶段,新手后场与专家后场、新手前场与专家前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接发球预判过程中,羽毛球专家的启动时间短,接发效果较好,而新手组启动时间长且接发效果差.羽毛球专家的注视轨迹较为集中,无关注视较少,具有高效的视觉搜索模式,而新手组注视轨迹较为分散,无关注视较多,视觉搜索效率低.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羽毛球运动实践,为羽毛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技能、视觉注意技能训练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现实情境羽毛球运动员接发球运动预判视觉行为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青少年户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赵得龙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户外运动所延伸出来的户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尽管其相关研究已开展数年,但在实践深入和理论发展方面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研究以体验式学习为基本出发点,构建了一套包含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4个方面的青少年户外教育模式.(1)青少年户外教育的理念包括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2)青少年户外教育的目标不但要注重青少年的身体运动,还要更加关注其团队协作和情感交流等;(3)青少年户外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态教育;(4)青少年户外教育的途径是要让青少年走出去、动起来、思起来和讲出来.

    体验式学习青少年户外运动户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