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刚

双月刊

1674-7070

nxdxb@nuist.edu.cn

025-58731025 58731117

210044

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类双月刊. 主要刊登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遥感与测绘技术;机械仪器仪表、电气工程;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生物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数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 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图数据库和图计算的源网荷储协同日内调度计算方法

    王珍意高道春莫熙戈本星...
    838-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优化调度.目前,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基于多个关联表进行数据查询和存储,难以满足计算的快速性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的源网荷储协同日内调度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图数据库实现源网荷储时空数据的融合;其次,综合考虑火电机组、可调节负荷和储能等多种资源,构建源网荷储协同日内调度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图计算的潮流计算方法,快速进行系统安全校核;最后,基于安全校核结果修正系统运行状态,直至满足所有的运行约束条件.通过对改进的IEEE118和IEEE1354节点系统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方法能够提升计算效率.

    图计算时空数据融合源网荷储协同日内调度

    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VSLAM综述

    王曦杨陈炜峰尚光涛周铖君...
    84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环境建图时,使用轻便的机器人群去感知环境,采用多机器人协同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案,可以解决在单个机器人SLAM方案下面临的个体成本高昂、全局误差累积、计算量大和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有着极强的鲁棒性与稳定性.本文回顾了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相关的融合算法与融合架构,并从机器学习分类的角度梳理了现有的协同SLAM算法;同时还介绍了未来多机器人SLAM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语义地图与多机器人VSLAM的结合问题,并对未来发展侙作出了展望.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视觉SLAM多机器人SLAM移动机器人多源数据融合语义

    CO2浓度缓增和氮肥减施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帅斯樑武熳秋商东耀刘淼...
    870-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麦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对二氧化碳(CO2)浓度缓增与氮肥减施的响应,选用扬麦22为试验材料,基于开顶式气室(OTC)构成的CO2浓度自动控制平台开展田间试验.在环境大气CO2浓度(AC,对照)的基础上设置CO2浓度缓增处理(EC,自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起在AC基础上逐年增加40 μmol·mol-1,至2018-2019年生长季CO2浓度比AC高120 μmol·mol-1);在常规施氮量(N1,25 g·m-2)基础上设置氮肥减施处理(N2,15 g·m-2).使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冬小麦田N2O的气样采集与通量测定.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CO2浓度与氮肥水平下冬小麦田N2O通量生长季变化较为一致,整体均呈现波动下降特征;AC处理下,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使得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45.2%(P=0.004),EC处理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田N2O排放无显著影响;在冬小麦孕穗至乳熟期时,氮肥减施处理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CO2浓度缓增与氮肥减施共同作用时,施氮量是影响麦田N2O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冬小麦CO2浓度氮肥N2O排放

    大气中气态氨的采集分析及氮同位素源解析综述

    刘刚
    879-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是大气中生成PM2.5的主要前驱物之一.为了用同位素方法更精确地识别大气中氨的来源,减轻城市大气PM2.5污染,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态氨的采样与浓度分析方法、氮同位素比值测定和估算方法、不同来源氨的氮同位素组成及同位素分馏、大气中氨的氮同位素组成及分馏、大气颗粒物和降水中N4H+的氮同位素组成,以及大气中氨的源解析等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据此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被动采样法会引起NH3的氮同位素分馏,采样前应确定最低采样质量;需加强对生物质燃烧、天然土壤、海洋、污水处理厂、植物及其他潜在排放源氨的氮同位素组成研究;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排放源氨的氮同位素组成变化机理;应以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同时测定气态NH3和颗粒态NH4+的质量浓度和氮同位素组成,以探讨颗粒态NH4+生成过程中氮的同位素分馏机理;需更加深入地研究不同大气污染状况和气象条件下气态氨的氮同位素分馏机理.

    大气氮同位素源解析

    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