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冷明祥

双月刊

1671-0479

nyxb_sh@njmu.edu.cn

025-86862862 86862036

210029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本着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结合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立重点栏目为卫生服务、金陵医史和医患沟通,为全国各级医药类高等院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倪飞魏骅黄今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商业健康保险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空间相关性进行测评,发现商业健康保险与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的区域差异,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上升,区域间呈"极化均衡"特征,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方案,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区域空间溢出效应.

    商业健康保险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空间相关性

    我国整合卫生服务研究动态与热点问题分析

    施婷张筱荣陈志超
    329-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4-2023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889篇整合卫生服务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整合卫生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校及附属科研中心,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对该领域的探索演进大致分为奠定基础、萌芽起步、初步探索、研究突破四个阶段;推进整合卫生服务的措施和模式已成为目前热点方向.我国整合卫生服务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但取得的创新性进展较少,应强化本土化理论创新,加强多学科人员整合培养,改进一体化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CiteSpace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违约风险及其治理

    周勇李诗薇李旭
    336-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向医学生违约直接影响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政策效能.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与理性经济人学说的双重分析发现,国家与定向医学生不同价值取向背后有限理性博弈、政策确定性承诺与不确定性过程拉扯中背离倾向加剧、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信息不对称性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医学教育专用性投资与个体利益间失衡诱发套牢问题等多重因素会引发违约风险.规避定向医学生的违约风险,须承认定向医学生就业契约不完全性的客观存在,联动各方利益主体让渡利益空间,构建有效的治理策略.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风险治理策略不完全契约理论理性经济人学说

    数字健康背景下南京农村留守老人数字困境与突破

    蒋昀洁邵于钊张慧娟周辰宇...
    343-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30 位南京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农村留守老人数字鸿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刺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知和能力因素发挥着传导作用;如果现状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鸿沟将可能进一步加剧老年健康不平等现象.应融合个体、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帮助老人转变观念、加强家庭反哺、依靠社会支持等突破数字困境,助推数字健康建设,使数字红利惠及广大老年群体.

    数字健康农村留守老人数字融入扎根理论

    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张国海汪亭亭
    35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老龄化伴随着失能化和空巢化的特点,社会养老需求也随之扩大,文章基于2011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库中三期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双重差分模型(DID)方法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增加了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稳健性检验下结果依然显著;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和城镇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PSM-DID

    "硬法—软法"范式下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路径探析

    徐辉王译
    359-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硬法规范为主干的传统法律科技伦理规则治理具有人机交互"不信任"、决策"不可控"、安全性"不可靠"、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等客观局限,无法提供善治之良法所需.为此,强调"开放—控制"一体化理论结构的"硬法—软法"二元法模式能够为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提供新的治理框架.理论上,"硬法—软法"范式能够完成医疗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规制的合法性论证,确保医疗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决策的回应性;实践中,"硬法—软法"范式已然成为国外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通行治理框架.未来,"硬法—软法"范式下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路径应当通过不断规范软法的生成机制,健全硬法软法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硬法和软法各自的治理优势并实现制度互补,以构建安全、可信、负责的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框架.

    医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通用人工智能软法硬法

    医疗机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风险与规制研究

    张瑞班艺源
    369-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脸识别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机构运营管理效率,同时也伴生了潜在的技术应用与法律风险.在主体合规层面,医疗机构并不是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天然合规主体;在具体实践中,置身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设备审视下的医生的诊疗自主性存在被侵蚀的风险;在信息权利的保障上,患者相对人的知情同意权也有被实质架空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必须针对法律风险完善相应的规制进路:强化医疗机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合规性,区分人脸识别技术在医疗机构应用的不同场域,切实保障患者相对人的知情同意权利等方面着手补充.

    数字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医疗机构规制困境知情同意权

    "后现代社会"视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刘传雷李菲菲陶林
    375-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社会"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倡导差异、容忍、协商和参与原则.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心态特征变化明显.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要加强社会风险的应对意识、社会心态的引导意识、集体记忆的认同意识、制度设计的优化意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同时要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机制,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构建积极的社会心理疏导体系,增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面集体记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现代社会社会心态

    伍连德公共卫生思想研究

    任毅张玲
    382-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时势和国情的影响,伍连德的公共卫生思想在其求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公共卫生思想体系,即传染病防控是当时中国公共卫生的首要内容,海港检疫权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宣教是提高国民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手段,公医制度是公共卫生必要的配套.这些公共卫生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引领了时代潮流,在思想和实践层面为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借鉴意义.

    伍连德公共卫生思想研究

    杨崇瑞妇婴卫生思想

    罗晓瑶张玲
    38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崇瑞是我国妇婴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她基于中国国情与自身临床实践经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妇婴卫生观点:妇婴卫生是复兴民族和国家强盛的基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助产教育,妇婴卫生事业要服务于广大人民,妇婴卫生应治疗与预防两兼,妇婴卫生要着重母亲卫生,节制、优化生育有益强国强种.杨崇瑞的妇婴卫生思想既有从民族生存发展大局上的考量,也有对妇婴群体深深的关切,表现出浓烈的爱国主义和坚定的人民立场.

    杨崇瑞妇婴卫生思想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