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

陈琪

月刊

1007-4368

nyxb@njmu.edu.cn

025-86862862,86862036

210029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i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南京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期刊,1956年创刊。本刊接受国内外校友、专家和我校本部及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作者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从肠论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策略

    濮子杰王梓航芦诗妍蔡良良...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肠轴在调控呼吸系统疾病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实现了肺与肠道的双向调节.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不仅调控肠道菌群丰度,也通过肺-肠轴直接或间接调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病毒性肺炎等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文章介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见解.

    肺-肠轴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呼吸系统疾病

    夜间间歇性缺氧相关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谢葵郭华崔小川
    91-9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由其引发的夜间间歇性缺氧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有密切关系,因此,探索简单、可靠而全面的夜间间歇性缺氧评估指标,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总结了目前夜间间歇性缺氧相关指标的不同评估方法,包括表征间歇性缺氧的频率(氧饱和度下降指数)、持续时间(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饱和度损伤时间)、低氧幅度(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等单项评估指标及低氧负荷、低氧负荷指数、低氧负担、睡眠呼吸障碍指数等综合性评估指标.

    夜间间歇性缺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评估指标

    抗体偶联药物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许杨悦马佩束永前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由3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药物载荷,以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子.ADC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将细胞毒性载荷定向运送至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 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治疗潜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抗体偶联药物肺癌靶向治疗

    用于前列腺癌诊疗的PSMA靶向放射性小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谢佺周雨萱蔡舒玥彭莹...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男性身体健康.自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被证实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标志物,PSMA靶向放射性药物在前列腺癌诊治中取得显著进展,有效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与治疗效果.文章就近年来PSMA靶向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探针结构设计理念并总结临床经验,以期对前列腺癌放射性诊疗分子探针的开发有所裨益.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分子探针诊断治疗

    异质核糖核蛋白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蒋宗赢章聪蒋新卫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质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广泛表达的RNA结合蛋白,可通过识别结合特定的RNA序列使得mRNA前体成熟为功能性mRNA,调控mRNA的核转运和表达稳定,影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HNRNPF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预后标志物.本文将系统性地综述HNRNPF的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模式、预后意义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异质核糖核蛋白FRNA结合蛋白恶性肿瘤分子功能泛癌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在儿童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沈桐胡静章海燕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期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病情进展快,猝死率高,对儿童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超声心动图或者磁共振可以进行辅助诊断,但不能在疾病早期进行.研究发现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基因突变与HCM密切相关,探索cMyBP-C与HCM的关系,可为儿童HCM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改善预后.文章对cMyBP-C的分子结构与分子相互作用,其与HCM的关系以及S-谷胱甘肽化cMyBP-C的诊断前景、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抑制剂的治疗前景和基因疗法进行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cMyBP-C诊断治疗儿童

    巨噬细胞极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药物研究进展

    陈伟凯唐金荣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在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巨噬细胞具有不同的极化状态,包括M1型和M2型,它们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神经炎症中,M1型巨噬细胞可能加剧损伤,而M2型巨噬细胞则有助于组织修复和神经再生.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创伤性脑损伤等密切相关.针对这一现象,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新型药物旨在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一些药物通过抑制特定信号通路来实现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另一些则通过靶向细胞因子或受体发挥作用.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诸多挑战,如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等.文章总结了不同微环境信号刺激下巨噬细胞的不同极化表型及其主要功能,并重点介绍了巨噬细胞极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以巨噬细胞极化为靶点的临床疾病治疗策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巨噬细胞极化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创伤性脑损伤

    甲状腺激素与肠道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云王晓东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能量消耗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肠道功能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甲状腺主要产生甲状腺原激素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hyroxine,T4)及少量活性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4在外周组织中转化为T3,通过与核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功能.甲状腺激素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肠道屏障的维持、肠道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功能的改变会影响甲状腺功能,肠道菌群的平衡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至关重要.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和干细胞的功能,维护肠道健康,并影响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甲状腺激素肠上皮肠道干细胞肠道菌群甲状腺疾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一线诱导方案相关进展

    马萍洪鸣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组成的"3+7"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AML患者的标准诱导方案.此后,不断有临床研究对一线诱导方案进行改良优化,并研究新方案和标准诱导方案相比,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更具优势.文章主要阐述AML一线诱导治疗方案的相关进展及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进展靶向药物

    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