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刘伟冬

双月刊

1008-9675

83498094@163.com

025-83498094 83498095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创刊20多年来,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关注当代艺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莲花纹样的跨文化交融及其内涵——汉晋莲花纹样来源问题蠡测

    李方芳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莲花纹样始于商周,至战国秦汉时期,混入到四叶纹到柿蒂纹的发展序列中,运用范围渐广.而从汉晋开始,出现了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下的"莲花礼佛""莲花化生"乃至"莲花坐佛"等新兴莲花纹样,且主要以中国传统莲花的绘制风格来描绘佛教莲花形象,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发展.

    莲花纹传统纹样宗教纹样文明交融跨文化

    一个多维的历史疑问:再鉴《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的文本、景观与造物设计

    周景崇吴晨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的文本分析和部分考察,一则研究宋元与外界在互看、互识交往中的历史图景;二则通过宋元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三交关系史中的重要片段,对社会资情、见闻日志等域外旅行文本进行逻辑梳理,鉴别游记中的艺术叙事问题,为今后白图泰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

    伊本·白图泰游记文本路线与见闻景观与造物

    中国宋代与西方19-20世纪纸衣应用比较研究

    李雅璠李珏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宋代与19-20世纪的西方都盛行用纸造衣,两种文明对纸衣的应用不约而同地展现出纸材料特殊的物质性,在用户阶层和纸衣的社会特征上也具有共性.而在服装形式、制作方式、日常用途和符号象征上存在差异,甚至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两种设计观.从中西方纸衣应用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文化再造与传统材料现代化的一般路径.

    纸衣设计中西方宋代19-20世纪

    室内的空间生产:论维克多·霍塔的"开放式平面"

    王兆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比利时新艺术运动设计师维克多·霍塔的室内空间设计,透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以霍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塔塞尔住宅为案例,探索霍塔"开放式平面"的室内空间生产方式及特征,揭示其在建筑与设计史上的创新性价值与变革性意义.

    维克多·霍塔开放式平面塔塞尔住宅室内设计空间生产

    数智技术介入下的紫砂器形态再设计

    王欣张雨航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在紫砂器设计和制作中的融合及其对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强调了这些技术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提升设计创新与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精粹的同时,融入现代技术.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数智技术在紫砂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与传统手工艺之间的互动关系.

    数智技术紫砂器设计创新

    思辨设计视角下绵竹年画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洪敏嘉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的新体系绵竹年画,探索绵竹年画创新设计思维、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绵竹年画思辨设计创新未来语境

    "空间转向"的再思考:替代空间艺术实践的多元维度(1970s—1990s)

    庞贻丹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已成为艺术生产和展览制作中的关键要素.替代空间随之崭露头角,成为既定艺术体制之外进行实验的重要平台.本文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线索,论述替代空间如何突破已有的艺术类别和经验,将静态的空间转变为艺术生产中的积极因素.

    替代空间机构批判物质性关系美学

    技术与艺术的合谋:基于"物恋"谱系下的虚拟物

    马梦娇符绍强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物在数字技术景观中以计算编码的形式构建了一种新的虚拟存在与泛美学的审美体验.通过"物恋"谱系的研究切面,对实存之物到虚拟物的演化路径进行透析,沿着技术与艺术耦合关系下的虚拟物在奇观幻化、符号枷锁与意义断裂的视景传播向度中审思文化深层的视觉性命题,并对站在智能数字时代门槛上的人类发出警示.

    虚拟物物恋拜物教收藏癖恋物癖

    日本战记绘卷的生成及其中国渊源

    向伟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古代战争图像颇为丰富,最典型的就是战记绘卷.日本战记绘卷受到了中国律令制度、"战图"传统等影响,却又呈现出不同的取向,最终成为"大和绘"的重要代表.在中日比较的视域下对日本战记绘卷进行考察,有助于探明为何中日两国战争图像的渊源相近,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战记绘卷阵别战图律令

    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数字叙事范式思考

    甄雯黄光辉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通过数字叙事重塑新时代展览,已成为当代艺术博物馆发展亟需回应的时代之问.本文对"何谓叙事""如何叙事""叙事为何"关键议题进行追溯与思考,提出应从观念范式、规则范式和操作范式三个向度分析展览数字叙事整体图式.意图弥合展览理论、实践与效度之间的认知分离,为艺术博物馆展览数字叙事体系形成提供参考.

    艺术博物馆展览数字叙事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