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欣生

双月刊

1672-0482

xbnjutcm@126.com

025-85811769,85811934,85811935

210046

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1959年创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王琦
    993-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人文精神,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及临床价值进行表述,揭示其引领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具体生理过程的解释上,更在于其理论在现代科学中的持续应用和验证.《黄帝内经》的理论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内在的逻辑严谨性和对现象的解释力上,更在于其能够指导实践、预测未来,并推动学科的发展,从生命周期理论、象数思维、滋生新学科等方面为现代医学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医学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黄帝内经》亦蕴含着丰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了诊疗理论、制方用药理论和流派理论.《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医学的经典,也是全人类的经典,其思想精髓与实践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彰显了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黄帝内经》科学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临床价值

    基于络病理论从气血相关角度论治心律失常

    李红蓉高美兰张洁晗吴以岭...
    1004-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和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基石,络病理论构建了以"气血相关"为突出特色的学术体系,指导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防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络运行经气,脉络运行血液,气络与脉络的关系本质上是气与血的辩证关系.气血在络脉中发挥络属调节、温煦濡养、供血供气、津血互换等功能,络脉结构功能正常是维持各脏腑结构功能正常的关键因素.络脉入脏腑为脏腑之络,在心则分为心之脉络和心之气络.心之脉络渗灌濡养心脏组织,为维持心脏结构功能提供物质基础,与现代医学冠脉系统和心脏微血管具有同一性;心之气络络属调控心脏功能,维持心脏的舒缩搏动,与心脏传导系统和调节机制具有同一性.心之脉络病变和心之气络病变相互影响,均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原发性心律失常.根据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心律失常的治疗关键为通畅络脉、调和气血,对于心律失常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仅要祛除致病因素,改善心脏传导功能,还应注意保护心脏微循环,尤其是对于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律失常提供了新思路.

    心律失常络病理论气血相关气络脉络微血管保护

    中药物质基础新形式及其药动/药效研究

    惠璇张竞研康安张经纬...
    1013-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过去几百年,大量结构明确、活性显著、机制清楚的活性化合物被发现,其研究初步明晰了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然而,中药的天然成分具有骨架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除了单体小分子化合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存在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新形式,如活性单体化合物形成的超分子,以及具有药理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等.聚焦中药物质基础新形式,通过新技术、新机制、新应用的分析,以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药动/药效相关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中药物质基础新形式超分子生物大分子药动/药效

    从孟河医派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田传玺谢鹏飞黄慧丽关惠芳...
    1024-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河医派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学术特色主要为博采众长,开放包容;醇正为本,汇通为长;调和为道,轻灵为技.孟河医派发端于孟河,发展于上海,开枝于全国,散叶于世界.对孟河医派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其中御医受赏,加持孟河;海派群星,根基孟河;血缘师承,姻亲相助;开办教育,引领发展等是主要因素.仝小林教授在继承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象思维的培养路径、态靶辨治、方药量效等学术思想,根据孟河医派磅礴发展的路径,分析了其对现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启示.

    孟河医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

    肖伟张欣徐芳芳章晨峰...
    1030-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么""怎么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先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开展了智改数转的研究和建设实践.最终建立了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为解决过程质量控制难题提供了契机.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功效物质智能制造过程分析技术

    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研究

    张建斌
    1039-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中医学术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先后构建现代中医学科框架、确立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诠释部分中医经典理论内涵、发明伤寒针方、创建现代针灸学科,在中医针灸的学术发展、临床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承淡安先生取得的学术成果,也与其立足临床、注重学理、执中守正、与时俱进等思想的指导分不开.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已经、还将指导我们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承淡安中医学针灸学中医教育澄江针灸学派

    吴考槃教授学术思想述略

    任威铭吴承玉吴承艳
    1044-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考槃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学家、中医教育学家,该文对吴考槃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吴考槃教授不仅对《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进行考证,还提出要理性认识五行学说的作用与价值;为医之道当通晓经络学说;要知常达变,反对按图索骥呆执五运六气;药取神效,须圆机活法等思想.吴考槃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医教学、科研、临床等领域贡献一生.

    吴考槃学术思想五运六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

    国医大师干祖望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思想精粹

    史军陈小宁
    1050-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研究,总结及归纳干氏中医耳鼻咽喉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内涵,包括"中介"理论、"五诊十纲"学说、"仿内经"理论、"多涕症"和"喉源性咳嗽"两个新病种的创立、耳鼻喉科"脾胃学说",首次提出耳鼻喉口黏膜病"辨证十要"和"治痰九法".以及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耳鼻咽喉局部辨证等中医耳鼻咽喉临证诊疗思路和技术创新方面,阐述了干祖望教授在中医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卓越贡献,为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促进中医耳鼻咽喉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医大师干祖望学术思想中医耳鼻咽喉科

    邱茂良教授针灸退热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探析

    周子秋许骞朱海滨陶蒋佳...
    1059-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邱茂良教授审证求因和穴术配合的针灸退热学术思想.邱茂良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了解表退热、清里泻热、滋阴泻热、助阳退热四种针灸退热法,分别对应表热证、里热证、阴虚发热证和阳虚发热证四种热证,体现了邱茂良教授中西医汇通、针药互鉴、效应机制与学理贯通等学术特点.邱茂良教授针灸退热法的学术思想,不仅为当代临床进一步运用针灸提供依据,也丰富了针灸医学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邱茂良针灸发热退热法学术思想

    江育仁教授"运脾法"治疗小儿脾胃疾病的传承创新与现代诠释

    汤玲玲赵霞严花吴嘉宝...
    1064-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育仁教授基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并将"运脾法"作为小儿厌食、泄泻、疳证、缺铁性贫血等脾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系统剖析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学术内涵、临床实践与传承发展,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诠释"运脾法"内在分子机理,为进一步促进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运脾法江育仁脾胃病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