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李坤旺

双月刊

1001-4691

nkes@nankai.edu.cn

022-23508250

300071

天津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1013室

南开经济研究/Journal Nankai Econom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济理论刊物。以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状况为主,兼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的介绍与分析,刊登有创见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产业结构与企业升级的机制探讨

    郑景丽王喜虹张雪梅
    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智能化的同时,势必对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运用 2010-2021 年中国城市与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从系统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宏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应用在宏微观层面均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机器学习法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劳动收入份额.(3)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创新质量、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4)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层面的高人口规模、高市场化水平、高劳动力保护强度、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企业层面的高企业规模、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劳动要素密集度的样本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在数智化浪潮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升级劳动收入份额

    人口"数量-质量"转换、经济增长与养老金可持续性研究

    张苏张辉
    2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占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等问题开始影响养老制度可持续性.本文从人口数量-质量转换视角,先建立数理模型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老龄化程度下人口结构变化的宏观经济结果,最后以 2001-2022 年全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剔除西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人口数量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质量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质量提高会缓解人口数量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即人口数量-质量转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人口质量提高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养老金可持续性.(3)人口数量-质量转换可以增强养老金可持续性.无论以教育投资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是父代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还是行政性政策的结果,人口质量的提高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

    人口数量人口质量经济增长养老金可持续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的经验证据

    储德银程扬帆
    4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不仅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 2013-2020 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借助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水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加突出.随后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显著促进了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产业链扩张.本文以上研究结论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经济效应,更是为培育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税收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益启示.

    "放管服"改革税收营商环境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提质增效

    税收优惠与企业脱虚向实——来自委托贷款的证据

    贺佳郭俊汝罗淑婧
    6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 2014 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税收优惠委托贷款脱虚向实影子银行

    地区司法水平与分工深化——来自巡回法庭设立的证据

    袁淳王浩宇耿春晓梁上坤...
    8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分工深化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深远意义,如何推动分工深化成为亟需探索的时代命题.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是分工深化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体现.本文以 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考察地区司法水平对分工深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巡回法庭设立后,巡回区内企业专业分工水平显著提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巡回法庭主要通过改善契约环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对分工深化的推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面临的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不具备政治关联以及与巡回法庭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近时,巡回法庭对企业专业分工水平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地区司法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分工深化,拓展了法制环境的微观经济后果及企业边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结论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巡回法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地区司法水平分工深化巡回法庭

    地方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与城投债发行定价

    佟岩李鑫徐国铨
    10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 2007-2021 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且相较于参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帮助融资平台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发行利差.机制检验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是通过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媒体监督力度实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融资平台公益性职能较强、地方政府救助能力较弱、地区制度环境较差,以及持股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地位较高、股利分配较多时,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这一新颖的角度切入,丰富了城投债发行定价和融资平台转型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地方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城投债债券发行定价产业化转型

    机构投资者交易与债券收益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唐彬蒋宇翔肖钰杨粲...
    12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债券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收益率可预测性

    新发展格局下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机制研究

    周密王威华李月
    14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 289 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城市循环能力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指数随机图模型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与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

    张硕张鹏杨张瀚元刘蕙嘉...
    16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是破解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实现国际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区分投入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明确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投入要素调整的作用与机制,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及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研究城市低碳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检验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对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低碳发展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的投入服务化,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2)城市低碳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环境规制约束力,一方面倒逼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这是城市低碳发展促进制造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机制;(3)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城市低碳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中服务要素投入对其他要素的替代,以及推动了企业出口产品向以服务要素投入依赖为特征的高技术产品转换.本文研究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城市低碳发展制造企业投入服务化环境规制技术升级"两业"融合

    中国行业尾部风险的测度、预警和传染效应

    李政李丽雯贾妍妍武坤...
    18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左尾和右尾β 系数,分别对中国行业尾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研究,并进一步基于尾部风险网络,考察不同市场状态下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空间维度上,行业尾部系统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体尾部风险;时间维度上,右尾系统风险的前瞻性来源于个体右尾风险.第二,绝大多数行业在市场极端下跌状态下的尾部风险更高,但金融在市场极端上涨状态下的尾部风险更高.第三,工业、可选消费和房地产的左尾系统风险方向性溢出水平明显高于右尾,但能源和金融的右尾系统风险溢出,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右尾系统风险溢入均显著高于左尾.本文可为防范化解行业尾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供指导.

    左尾系统风险右尾系统风险风险分解前瞻性风险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