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发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赵卫东

月刊

1007-0370

nmhbbjb@126.com

0471-2236021

01001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72号园艺所院内

环境与发展/Journal 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自然保护地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汪金英李朝阳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最终目标,而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程度则决定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进程.当前,自然保护地领域专门法缺失,现有相关立法存在参与主体设定较窄、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参与者权利被侵犯后的救济途径不足等问题.对此,立法机关应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引领下尽快出台《自然保护地法》,在总则中明确公众参与原则,在分则中以专章的形式纳入各类必要的参与主体,针对不同参与主体设定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并完善相应的救济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为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法》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产业园区环保信用评价实践及展望

    唐江夏美琼舒丽娟李巍...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省是全国首创产业园区环保信用评价的省份,2020年12月制定《湖南省产业园区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有效提升了省内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本文首先梳理了湖南省开展园区信用评价的背景,概括了现行《湖南省产业园区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园区信用评价开展近三年来参评园区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改善情况.最后,本文从构建权威高效的环保信用系统、强化环保信用结果的运用效果、探索信用联合奖惩新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提升园区环保信用评价影响力,强化园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园区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指标体系

    借鉴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经验 谋划推进黄河流域诗路文旅标志性工程

    高帅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鉴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黄河流域推进诗路文旅标志性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浙江通过挖掘诗词渊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旅游能级,成功激活了文化和生态资源,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和生态资源,人民群众对黄河文化充满向往,建议支持黄河流域具备条件地区先行先试,加强黄河诗词文化研究和活化利用,通过整体性谋划、片区化开发、组团式打造以及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标志性诗路文旅工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旅融合

    公路工程建设对滨海湿地鸟类影响分析

    李胜华刘古月
    17-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芒洲湿地位于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为了研究洪鹤大桥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营期对芒洲湿地鸟类的影响,为其他公路工程穿越滨海湿地的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实地固定样线的调查方法,对比工程建设前的鸟类情况,分析了珠海市洪鹤大桥工程建设期及工程运营期对芒洲湿地鸟种类和数量、居留类型、重点保护鸟类等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期间,芒洲湿地共记录到15目44科123种鸟类;2018-2020年,因洪鹤大桥建设,芒洲湿地鸟类种类、数量、留居类型都明显减少,洪鹤大桥的施工建设期对芒洲湿地鸟类种类数量影响较大,2021年生态修复后,鸟类的种类、数量、留居类型呈现上升趋势;洪鹤大桥建设期间,芒洲湿地的留鸟种类基本维持稳定;对比施工前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的珍稀保护鸟类在项目施工期、运营期调查监测中均有发现其踪迹,且在运营期珍稀保护鸟类种类、数量大幅增长,但也有部分鸟类,仅在2013年或2018年出现过,此后再无记录.[结论]洪鹤大桥建设项目及运营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来自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间的人为干扰、噪声惊扰及光源影响;工程施工和运行的主要影响对象为冬候鸟;工程建成后包含保护鸟类在内的种类均有大幅增长;公路工程对滨海湿地鸟类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应加强工程建设施工期的保护措施.

    交通工程建设芒洲湿地鸟类影响分析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评价及改善对策——以兵团图木舒克市为例

    郭金金卢响军徐盖于辰...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木舒克市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防风固沙的重要功能.为全面、准确、客观评价该功能区生态质量状况,剖析影响生态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文依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开展图木舒克市生态质量评价,深入分析该区域生态质量情况,诊断明确了图木舒克市面临的生态质量问题,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生态质量改善对策建议,以期为兵团同类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及生态质量改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改善对策图木舒克市

    呼伦贝尔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特征及其保护现状

    苏尤勒都乐要振宇
    31-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文献整理,编制了呼伦贝尔市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了其区系地理成分、县域空间分布及濒危状况.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隶属于12科15属,包括真菌类2种、苔藓类1种、被子植物14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泛北极、东亚分和古北极为主.在县域分布上,鄂伦春自治旗最多(13种),其次为牙克石市(12种)、扎兰屯市(11种)、阿荣旗(11种)、额尔古纳市(11种),其余旗、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均小于10 种.按照IUCN评估,濒危植物(EN)4 种、易危植物(VU)9 种、近危植物(NT)4种、无危植物(LC)2种.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区域,均受到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呼伦贝尔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特征保护现状

    某联合站土壤中石油类不确定度评定

    杨丹丹杨琴周娟朱恒...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探讨了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含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计算得到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值为0.036,其中由待测液浓度引入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为0.033;最大的不确定度分量是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值为0.029.测定土壤中石油类结果为57.3±4.12mg/kg;k=2(置信水平约为95%).

    不确定度土壤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

    泰兴市大气PM2.5组分分析及来源解析

    李佳慧潘昕李鑫谢寅...
    41-4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泰兴市大气PM2.5污染来源,针对泰兴市2个省控站点周边开展PM2.5手工采样,共获得112个有效样本.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有机物、硫酸盐、铵盐是泰兴市PM2.5最主要组分,水溶性离子中SO42-、NO3-、NH4+、Cl-、K+占比较高;无机元素中Fe、K、Mg、Zn、Ca、Al贡献较高,表明扬尘、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和工业排放对泰兴市PM2.5浓度有一定影响.不同点位有机碳(OC)、元素碳(EC)来源一致性不同,政务中心点位OC以一次排放为主,受周边近距离燃烧源影响较大,羌溪河点位OC以二次源为主.利用正交矩阵模型(PMF)对PM2.5开展源解析发现,泰兴市夏季PM2.5主要来源为二次源(25.9%)、生物质燃烧源(20%)、移动源(18.5%)、扬尘源(11.9%)和燃煤源(8.4%);冬季PM2.5主要来源为二次源(34%)、移动源(17.7%)、燃煤源(15.1%)、扬尘源(14.1%)和工业源(8.9%).

    细颗粒物源解析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合肥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许承娟千勇牛刚
    49-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合肥市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并探究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合肥市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监测数据,分析了VOCs主要组分及对臭氧生成的贡献,并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臭氧污染高发主要为6-9月份,VOCs高值主要出现在1月和11-12月.烷烃为VOCs中占比最高的,其次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烯烃、芳香烃;主要物种为丙酮、乙醛、乙烷、丙烷、正戊烷.(2)OFP分析结果显示OVOCs、烯烃和芳香烃贡献较大,关键物种为乙醛、乙烯、间、对-二甲苯、己醛、甲苯等.(3)利用PMF模型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源解析发现,合肥市VOCs来源主要为机动车排放源(34.6%)、燃烧源(21.8%)、工业排放源(18.2%)、溶剂涂料(17.9%)和天然源(7.5%)五类.机动车源是控制合肥市VOCs污染的关键,同时要加强对燃烧源和工业排放源的重视.

    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来源解析合肥市污染特征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污水处理过程氨氮软测量研究

    代先锋袁玥曹强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污水处理过程模拟的方法,旨在开发适用于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生活污水的软测量模型.结合易于获取的其他变量的实测值,该模型实现了污水处理重要水质指标的实时监测.通过收集生活污水处理单元的实测数据,并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有效性.本研究的软测量模型为SBR工艺过程水质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通过重要指标的软测量,可以改善运行策略,提高处理效果,为污水处理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循环神经网络SBR软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