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气象
内蒙古气象

乌兰

双月刊

1005-8656

0471-3335338

010051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大街49号

内蒙古气象/Journal Meteorology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8年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气象科技期刊,作为一个技术刊物,她忠实地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按照确定的办刊宗旨,在刊载科技论文,促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为内蒙古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61-2021年托里县汛期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分析

    马亚林热米拉·阿力木许铭张山清...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1961-2021年托里县国家气象站及2012-2021年6个区域气象站5-9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托里县汛期暴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托里县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汛期暴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两类站点暴雨分布具有差异性,国家气象站暴雨日数月际变化与区域气象站暴雨日数主要出现在5-8月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但与区域气象站峰值出现在8月不一致;旬变化也与区域气象站暴雨日数主要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中旬结论不一致;暴雨空间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雨最多出现在西南部山区,最少在东北部山前平原,特别是高海拔山区更容易出现暴雨,说明托里县暴雨受地形影响明显,以突发性和局地性暴雨为主.区域气象站可以更加精细地监测到复杂地形下暴雨变化,对今后开展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及布设区域观测站网有较大参考价值.

    暴雨日数变化特征托里县

    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

    张保龙程文博赵宇新王敏...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17A3和气象站点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偏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2002-2021年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植被NPP呈波动增加趋势,2011年以前以负偏离为主,2012年以后以正偏离为主.(2)植被NPP平均值为169.15 gC·(m2·a)-1,自西向东递增,101~250 gC·(m2·a)-1区域占总面积的77.0%,裸地<灌木<其他<草地<农田<林地.69.1%的区域植被NPP变异系数Cv≤0.2,整体稳定性较好.(3)植被NPP与气温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31,仅有6.7%的区域通过了 0.01的显著性检验;与降水量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62,有81.1%的区域通过了 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植被NPP显著增加的主要气候因子.(4)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植被 NPP的变化.

    NPP黄河内蒙古段气候响应残差分析

    承德市PM2.5和PM10浓度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王朋朋薛思嘉谭国明张晓辉...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承德市2016-2022年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数据以及同时段气象数据,分析了 PM2.5和PM10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以及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承德市颗粒物污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近7年PM10和PM2.5的超标日数和超标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PM10和PM2.5浓度峰值普遍出现在4、11月和12月;PM10和PM2.5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双峰双谷的变化规律,且PM10的这种日变化规律更为明显.各季节PM10与PM2.5浓度相关性显著,CO与PM10、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他污染物;PM2.5和PM10浓度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风速、日最大风速、日照时数、最小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PM2.5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M10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秋季降水日PM2.5和PM10的浓度分别较非降水日降低了 2.5 μg·m-3和18.3 μg·m-3;相对湿度达到75%左右时,PM2.5浓度值达到峰值;在一定范围内气温每升高1.0 ℃,PM2.5浓度下降0.37 μg·m-3.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承德地区PM2.5和PM10的预报模型,拟合优度分别在0.8和0.7以上,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模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承德市PM2.5PM10气象因子预报模型

    冬季路面最低温度统计预报方法对比研究

    贾晓红魏巍石岚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8-2020年G6京藏高速(简称"G6高速")兴和服务区、卧佛山隧道出口两个交通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冬季路面最低温度日变化特征,利用逐步回归、回归树、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及深度神经网络4种统计预报方法,开展了简单特征方案及复杂特征方案下冬季路面最低温度预报建模和检验.结果表明:冬季夜间路面最低温度与气温接近,上午迅速增温,13时左右提前于气温达到峰值.在模型验证过程中,兴和服务区、卧佛山隧道出口复杂特征方案在4项评价指标方面均好于简单特征方案.从总体评价指标来看,深度神经网络效果模拟最好,其中复杂特征方案中兴和服务区准确率可达74.72%,平均绝对误差为2.53 ℃,卧佛山隧道出口准确率高达96.38%,平均绝对误差为1.14 ℃,可应用于路面温度预报业务.

    G6高速路面最低温度统计预报方法

    基于GIS技术光伏电站宏观选址技术分析——以四子王旗为例

    东方姜雨蒙王乐乐刘诗梦...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光伏发电站的选址工作举足轻重.文章通过GIS技术提出一种适合大规模、大范围的宏观选址方案.结合四子王旗的辐射条件、经纬度、地形因素及环境敏感区对光伏电站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四子王旗平均的水平面总辐射年辐照量为1621.6 kWh·m-2,平均的最佳斜面总辐射年辐照量为2239.4 kWh·m-2,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总量等级B类"很丰富"区.四子王旗南部、西南部区域优先开发;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灵活多样的特点,除在四子王旗南部、西南部外,亦可在四子王旗中部、东部等区域开发分布式光伏,发挥这些区域的资源优势.

    光伏电站宏观选址水平总辐射坡度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山地沙被空间格局及其植被调查

    吴国周裴浩苗百岭温文杰...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西部区山地广泛分布着沙被景观,但目前学者们对于山地沙被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山地沙被的动态、特性、功能和空间格局也还认识不足.文章采用卫星遥感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的山地沙被空间格局、斑块数量和植物群落特征等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山地沙被覆盖比分别为4.68%、10.61%和24.40%,表现为越接近较大规模沙漠,山地沙被的覆盖比越大.大多数山地沙被与上游沙源地沙漠间存在地表沙被连续性,在距上游沙源地较近处的山坡、沟谷分布较多;距上游沙源地相对较远处,山地沙被具有在山谷集中分布且在相对宽阔的沟谷堆积的格局;仅有少量山地沙被呈孤岛状存在于山地基岩之上.从空间连通性上看,山地有效阻碍了沙物质向东南方向的移动;但有些区域的上游沙物质已覆被到了山谷和山坡,形成了特殊的山地沙被景观,有些区域的沙被甚至翻越了整个山地,构成了两大沙漠间的连接带.另外,山地沙被空间分布范围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对稳定.从气候和植被的角度看,贺兰山、狼山西段、雅布赖山的山地沙被属于沙漠性质,狼山东段及中段的山地沙被属于沙地性质.山地沙被上的植物群落具有沙被植物群落和山地砾化山坡植物群落的双重特征,但更倾向于沙被植物群落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西部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的生态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和灾害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内蒙古西部山地沙被空间格局植被特性生态价值

    基于探空数据探讨河套地区层云、层积云降水的物理量特征

    于水燕苏立娟蔡敏张峰...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9年内蒙古河套地区雷达、卫星探测资料,将降水过程分为层云降水和层积云降水,并基于L波段探空秒数据反演云的垂直结构.得到如下结论:(1)层云降水和层积云降水大多为1~2层云.降水云为1层云时,层云降水和层积云降水的云底均在2.0 km左右;但是,层积云降水的云厚明显大于层云降水.降水云为2层云时,层云降水和层积云降水的云底也均在2.0 km左右;但是,层积云降水的下层云厚度大于层云降水,总厚度也明显大于层云降水,夹层更薄.(2)降水云为层云时,云系的整层可降水量为26.2 mm,总指数为41.91 ℃,K指数为28.32 ℃,抬升凝结温度为10.00 ℃,对流有效位能为59.39 J·kg-1,云系稳定.降水云为层积云时,云系的整层可降水量为32.1mm,总指数为42.03℃,K指数为32.29 ℃,抬升凝结温度为12.61 ℃,对流有效位能为103.09 J·kg-1,云系比较稳定.比较而言,降水云系为层积云时更多,且整层可降水量更多,更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探空数据云垂直结构层云降水层积云降水物理量特征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