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原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原文物
草原文物

陈永志

半年刊

1001-6406

0471-4951328

010010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展览馆南巷21号

草原文物/Journal Inner Mongolia Cultural Relic and Archae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及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地主办的文博专业刊物,是内蒙古文博界集资料和研究成果的主要发表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积石冢人骨的AMS-14C测年及C、N稳定同位素初步分析

    侯亮亮谢羽宁杨柳红党郁...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考古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明确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积石冢建造、使用的主要时段以及后世对该遗存利用、开发乃至破坏的主要时间段,本文选取积石冢有明确时间先后关系的墓葬出土的人骨进行AMS-14C测年.同时,在人骨直接测年的基础上,对时间明确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初步分析,尝试揭示各个时间段先民的食谱特征,还原当时的生业经济.AMS-14C测年结果显示,元宝山积石冢的年代大致可分为两段.早段年代范围为距今5280~4862年,属于红山文化晚期;晚段年代范围为距今3822~3493年,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因此,元宝山积石冢建造使用的年代大体在红山文化晚期,并被后世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先民重新利用开发.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段和晚段先民基本都主要以C4类食物为生,即粟黍类食物及其基础上饲喂的家畜等.有限的数据和证据似乎还显示出,红山文化晚期粟黍农业发展的集约程度没有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高.但不管如何,就红山文化晚期来看,粟黍农业定是支撑元宝山积石冢建造和使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元宝山积石冢AMS-14C测年稳定同位素红山文化晚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人骨古DNA研究现状

    戴沈汝王明辉崔银秋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六大考古学文化区之一的西辽河流域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红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现代考古学已从动植物遗存、陶器、玉器等实物资料对红山文化进行了诸多研究与解析,但对创造这一地域文化的主体——人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汇总了目前已发表的红山文化相关DNA研究,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古DNA

    红山文化晚期居民变形颅骨测量数据矫正

    张旭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首次对牛河梁和田家沟两处遗址枕部变形颅骨测量数据进行了矫正,采用了夏皮罗教授提出的普适性矫正公式,为理解红山文化晚期居民的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本文还利用马氏平方距离的计算方法,对矫正后的颅骨测量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与相关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后,结果表明,红山文化晚期居民的颅面形态特征与庙后山为代表的古东北类型居民之间的生物距离最小,表明其可能在遗传上与东北地区原住民人群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其颅面形态又与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居民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可能暗示了红山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人群的遗传交流与文化融合.结合古DNA分析和考古学研究,本文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居民颅面形态的多样性是多族群交流与融合的直接体现.

    红山文化颅骨测量矫正生物距离

    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纪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121-124页

    信息动态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