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杜茂林

双月刊

2095-512X

nykjcxb@163.com

0471-6266059

010059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校内、外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的论著、经验交流、综述等方面的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的研究

    姚爱娇仝秀清
    44-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患者20例为病例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头颅磁共振T1WI、T2WI及DWI序列扫描,采用磁共振波谱单体素分析方法(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所有被试者大脑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与其镜像区进行扫描,测定NAA、Cr、Cho、Cr的代谢情况,对病例组、对照组Wernicke区与其镜像区脑组织的代谢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Wernicke区与其镜像区脑组织NAA/Cr、NAA/Cho、Lac/Cr相对值基本一致(P>0.05);病例组镜像区脑组织NAA/Cr、NAA/Cho相对值较对照组镜像区降低(P<0.05);病例组镜像区脑组织Lac/Cr相对值较对照组镜像区升高(P<0.05);病例组Wernicke区脑组织NAA/Cr、NAA/Cho相对值较其镜像区及对照组Wernicke区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Wernicke区脑组织Lac/Cr相对值较其镜像区及对照组Wernicke区明显升高(P<0.05),且出现乳酸峰(P<0.05).结论 脑卒中后病灶内脑组织存在低代谢;磁共振波谱成像是帮助探讨脑卒中后感觉性失语发病机制的有力检查项目.

    脑卒中感觉性失语发病机制磁共振波谱成像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坤高松孔令才王磊...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仪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治疗的106例老年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试验期间,对照组主动退出1例,失访1例;试验组脱落2例,主动退出1例;最终对照组纳入51例、试验组纳入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奥美沙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共计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生存情况和再入院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均减小,且试验组更小(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试验组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病死事件;对照组再入院率为23.53%(12/51),高于试验组8.00%(4/50)(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CHF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和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再入院率方面效果显著.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心脉隆注射液奥美沙坦心功能预后

    AB-PAS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孙微杜华徐晓艳
    53-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B-PAS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包括肺黏液表皮样癌、胃印戒细胞癌、膜性肾病和真菌感染在内的40例病理标本进行AB-PAS染色,判定组织内是否含有黏液、糖原或是真菌感染,从而辅助这类疾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 通过AB-PAS染色,肺黏液表皮样癌肿瘤细胞胞质呈现紫红色或蓝色的液滴状;组织细胞样的胃印戒细胞癌,可呈蓝色或紫红色;膜性肾病可清晰地显示增厚的基底膜;真菌菌丝及孢子均呈阳性,曲菌菌丝在显呈紫红色,杂乱排列,粗细均匀,有隔,分支状,常呈45°的锐角分支;放线菌的菌丝呈紫红色,交织形成菌落,周围部分菌丝排列成放线状,菌丝末端膨大成棒状.结论 AB-PAS染色可直观观察到组织内的黏液、糖原和真菌等物质,可用于诊断及鉴别一些分泌黏液、糖原的肿瘤以及判定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真菌类型,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AB-PAS染色病理诊断黏液糖原真菌

    基于高频超声比较首发痛风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声像图特点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乔春梅刘震蛟李松松李春歌...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首次发作的急性期痛风(Gout)患者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关节的超声表现及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水平,探讨超声检查在痛风不同阶段的诊断价值及APN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首次发作急性痛风患者50例,体检发现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作为痛风组(Gout组)、高尿酸血症组(HUA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固定两名超声医师对所有受检者行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中APN的含量,详细记录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1.Gout组的尿酸盐结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的阳性检出率与HU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out组的滑膜增生、滑膜血供、关节腔积液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UA组(P<0.05);Gout组及HUA组的各超声表现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out组与HUA组相比,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UA水平明显低于Gout组与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out组APN水平明显高于HUA组及NC组,NC组APN水平高于H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PN与UA成负相关.结论 超声对诊断亚临床痛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痛风具有重要价值;血清APN可影响痛风的炎症及代谢过程,可作为预测痛风发病的重要指标.

    痛风高尿酸血症超声表现脂联素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郭强高敏皇甫卫忠李春林...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USP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ET-CT SUVmax值、Ki67、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0例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出USP4的表达情况,通过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 (1)USP4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肺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患者中USP4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肿瘤直径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3)USP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对应的PET-CT SUVmax值、Ki67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USP4表达与致癌、肿瘤生长、恶性程度有关,USP4是NSCLC的肿瘤抑制因子,也有可能成为NSCLC患者新型的预后标志物.

    USP4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

    多发性骨髓瘤中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林云飞胡晓武邵群
    66-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水平与血清游离轻链(sFLC)水平及比值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M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外周血β2-MG、CysC水平与sFLC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清β2-MG及CysC与MM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根据sFLC-κ/λ值将患者分高比率组与低比率组,分析外周血β2-MG、CysC水平与sFLC-κ/λ值的关系及判断sFLC水平及比值异常的效能.结果 外周血β2-MG、CysC与sFLC-κ、sFLC-λ、MM疾病分期均成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2-MG、CysC均是MM患者sFLC-κ、sFLC-λ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血肌酐、骨髓浆细胞比例、β2-MG、CysC均是MM患者sFLC-κ/λ比率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β2-MG、CysC判断sFLC升高的效能较高.结论 外周血β2-MG、CysC水平与MM患者sFLC水平及其比值存在一定的关系,两指标可间接反映患者sFLC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可为未能开展sFLC检测的医院的MM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永枝杨丽丽张晓爽解雅英...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次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与多次SGB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麻组(G)、单次SGB+全麻组(S)和多次SGB+全麻组(M).G组行常规全身麻醉,S组诱导前行术侧SGB,M组于术前、术后6 h及术后2 d交替行SGB,术后2次/d,间隔>6 h,共6次.术后3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1 d及3 d NK细胞、皮质醇、前列腺素E2、儿茶酚胺水平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术后VAS评分、PCA次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3组术后1 d及3 d较术前NK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M组及S组较G组升高(P<0.05),S组与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M组较S组及G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 d及3 d较术前皮质醇、前列腺素E2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 d M组及S组较G组降低(P<0.05),S组与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M组较S组及M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开胸1 h后均明显升高,S组及M组较G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PCA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M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较G组减少(P<0.05),S组与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多次SGB较单次SGB更快地促进患者术后NK细胞、皮质醇、儿茶酚胺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且改善术后免疫抑制效果更佳,降低不良反应.

    肺癌星状神经节阻滞免疫功能应激水平

    慢病管理模式下对痛风患者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春蕾马婧王勇
    76-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痛风患者在进行慢病管理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痛风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44例.两组均进行痛风的常规治疗,定期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科普和电话随访,干涉患者自我戒烟控酒,进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采集两组入组时和干预治疗后的血尿酸值(UA)和体质量指数(BMI)、干预结束后对于自我管理程度的评分,分别记录两组痛风治疗的达标率.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痛风治疗达标率和自主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病管理模式下对痛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痛风治疗达标率,因此有必要对痛风患者进行慢病管理.

    痛风慢病管理临床效果

    人工智能在体外受精和胚胎图像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茹侯石磊托娅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医疗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医学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辅助生殖领域,利用AI预知患者的生育能力、采用个体化方案解决生育问题、智能识别胚胎图像和选择最具发育潜能的胚胎是AI技术研究的方向.在临床工作中,胚胎质量是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IVF-ET)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评估胚胎质量,选择最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是辅助生殖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步骤.目前AI应用于智能胚胎图像识别方面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争议.文本对AI在胚胎图像识别方面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AI在胚胎图像识别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胚胎图像胚胎质量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及其新型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师嘉浩王鑫晶成日青萨仁高娃...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清除自由基、调控抗炎因子、舒张血管等.近年来,对于黄酮类成分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被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药物递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