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中医药
内蒙古中医药

苏根元 赛西娅

月刊

1006-0979

nmgzyy2088.88@163.com

0471-4223001

010020

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内蒙古中医药/Journal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主要辟有论著、临床报道、中西结合、针灸推拿、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20余个栏目,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医文摘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探析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治

    范富竣吴建民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踝关节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常常因足部受力不平衡使关节超出活动范围而诱发.踝关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负重关节,是生活、运动、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中最常见的损伤,且复发率较高,属于中医学"筋伤"范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患病率正在呈逐渐上升趋势.踝关节损伤类疾病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运用"筋骨并重"理论为指导,以"摇拔戳"手法促进筋骨关系恢复,"弃杖膏"外敷促进局部循环,针刺触发点加快损伤踝关节修复,配合康复锻炼可有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损伤发生.综合运用以上治疗方式可使患踝逐渐达到"筋柔骨正""气血调和"的正常状态,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踝关节损伤筋骨并重临床诊治

    颈动脉斑块的中医药辨证论治新进展

    袁鹏过伟峰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是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泛血管"这一理念被医学界所引入.颈部动脉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显示部位,其表面较浅,定位准确.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动脉斑块形成,就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脑梗死都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要想实现对此疾病的有效防治,就要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发病机理.鉴于此,本文在中医学角度,分析了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对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借鉴价值.

    颈动脉斑块中医药辨证论治

    推拿治疗"乳络不通"相关乳腺病研究进展

    王子扬王建朝冀来喜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络不通是多种乳腺相关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行气导积,疏通乳络是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总原则.乳络不通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与乳管、乳叶病变高度相关.中医治疗乳络不通的方法众多,推拿是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推拿疏通乳络,可达到"通、达、散、软"的目的.本文归纳以推拿为主要手段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产后缺乳以及乳腺癌术后等乳络不通相关疾病的研究,总结手法治疗乳腺疾病的特点,以期为治疗乳腺病拓宽思路.

    乳腺疾病推拿手法乳络不通外治法

    中药传承视角下分析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

    王丽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饮片是按临床治疗需求,对中药进行炮制.随着技术的发展,临床研制出了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技术,制作成了便于医师配药及患者使用的颗粒.本文通过对传统中药饮片、散装颗粒剂、小包装中药饮片及小包装颗粒剂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更加合理地用药.

    中药传承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

    从肝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露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肝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调节气血、疏泄气机、参与津液代谢等功能.在CHF的发病过程中,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停滞,从而加重心脏负担,由此可见,CHF患者与肝功能的关系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随着从肝论治CHF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从肝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从肝论临床研究治疗进展

    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分析

    刘琪徐立光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检索历年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方法:借助计算机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以"针刺"、"周围性面瘫"为检索词的文献,文献为2004-2023年收录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期刊文献,成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归纳整理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临床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了符合标准的32篇文献,涉及到26个腧穴,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选取的频次大于20次的腧穴为主要所属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以头面颈部为主,选取的特定穴主要以交会穴为主,占总频次的63.33%.结论: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选穴常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主要集中在头颈面部,重用交会穴.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穴分析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运动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胜酋张联玲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特点,卒中后多数会遗留运动等各种功能障碍,目前成为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刺激有效降低脑卒中致残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康复中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针刺联合rTMS在脑卒中运动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脑卒中针刺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

    基于"肾虚、血瘀、脾虚"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张金威李秀成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学常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机,"血瘀"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脾虚"也是其重要致病因素.以上三者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也对"肾虚""血瘀""脾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摘要,本文基于"肾虚、血瘀、脾虚"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相关理念,并总结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

    肾虚血瘀脾虚骨质疏松症

    基于《傅青主女科》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及相关现代临床研究动态

    张婷丽张晓甦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环境、社会、医源性等多因素作用下,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相关疾病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呈年轻化趋势,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处于卵巢功能衰退的早期,其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方案较为单一,西医治疗以激素补充为主,但激素类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争议,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且存在一定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基于"治未病"思想,中医辨证施治一方面保证治病个体化,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卵巢功能指标改善,后期受孕率提高、月经正常,另一方面患者的不良反应小、接受度高、应用前景好,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旨在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临床思路及相关现代研究动态思考,以《傅青主女科》这一经典的传统理论为依据,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新方向、多角度支撑.通过总结归纳,傅青主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上,主张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心肾不交,气血失和为重要因素,强调培本补肾,平衡阴阳为本,兼柔肝健脾,交通心肾,养血活血理气,最终达到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提高生育力,调节月经的作用.

    傅青主女科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心肝脾肾气血理论

    中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悦包智明张瑀琼王靖波...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科常见疾病,是一种侵蚀性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将RA归于"痹证"、"历节风"等范畴,因《素问·痹论》云:"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故寒湿痹阻型是主要证型之一.寒湿之邪作为致病因素,可涩滞筋骨关节,出现关节冷痛,晨僵,屈伸不利,终可致关节变形,使患者运动功能受限.中医药在RA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将从促炎因子、信号通路、实验室指标及T细胞免疫与RA相关性探讨中药对寒湿痹阻型RA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中药治疗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