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中医药
内蒙古中医药

苏根元 赛西娅

月刊

1006-0979

nmgzyy2088.88@163.com

0471-4223001

010020

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内蒙古中医药/Journal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主要辟有论著、临床报道、中西结合、针灸推拿、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20余个栏目,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医文摘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一气周流"探析运脾止泻推拿手法论治小儿泄泻

    周体群胡利梅刘林左金兰...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小儿泄泻的发病机制及"一气周流"的理论认识,认为"中虚"致气机升降失调、营卫不和,引起大肠传导失常是本病发生的根本.本文从"一气周流"的理论出发,临床上以调中气营卫、复升降斡旋,运脾复阳、调畅经络,恢复气机周流为核心,采用运脾止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覆杯而愈.举案一隅以佐证,以飨同道.

    小儿泄泻中医治疗一气周流运脾止泻推拿

    基于长桑君脉法脉息术大柴胡汤临床运用体会

    阮玉珊廖月红李树森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是李树森教授研究《黄帝内经》,融合先祖传承的脉法从而创立的一种脉诊方法,根据长桑君脉法脉息术,当脉息比值(脉搏次数/呼吸次数)>5为脉躁,建议用大柴胡汤.以此为指导原则,笔者将大柴胡汤广泛运用于脉躁诸症,包括咳嗽、头痛、心悸、崩漏等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提示长桑君脉法脉息比值对于指导临床运用大柴胡汤具有重要意义.

    长桑君脉法大柴胡汤脉息比值临床运用

    周乐年老中医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病经验举隅

    谷玉红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从周乐年老中医辨治腹泻不孕、臂丛神经炎、声音嘶哑验案三则,分析其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病的经验.周乐年老中医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健脾益气、温阳扶正、和胃化饮法首先可消除脾胃本身的病变,使中焦得到气的温煦,血的濡养,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水谷精微化源充足,元气充盛,促进疾病痊愈,因此,对于疑难杂症临床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石,以调理脾胃为切入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周乐年名医经验脾胃论

    解痉针法配合整复手法治疗训练伤性膝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郑殿芳武宇轩张璞史梦德...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解痉针法治疗训练性膝关节紊乱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98例,两组在膝关节手法整复基础上,对照组常规穴位针刺(留针);治疗组解痉针法(不留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观察疗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及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n(%)]四个指标评判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VAS分值治疗组2.85±0.32较对照组分值4.78±0.51明显降低,P<0.05,疼痛减轻;Lysholm功能评分治疗组分值87.8±6.96较对照组分值65.5±4.67增高,P<0.05,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屈曲度ROM,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ROM分值119.80±8.10高于对照组88.21±8.08(P<0.05);两组疗效观察,治疗组治愈率(68.68%)、总有效率(97.97%)高于对照组治愈率(35.35%)、总有效率(81.8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痉针法治疗训练性膝关节紊乱致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膝关节功能改善快速、直接,治疗次数少,每次治疗时间短,患者所受痛苦少.针法安全,无不良反应,建议推广运用.

    解痉针法手法整复训练伤膝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针灸配穴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乔娜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穴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针灸配穴+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下降,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性步行能力、关节功能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功能性步行能力评分提升、关节功能评分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灸配穴+康复训练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针灸配穴康复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步行距离并发症

    隔姜蓉盘龙灸治疗阳虚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胡杏娟戈焰张伦邱健行...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隔姜蓉盘龙灸治疗阳虚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慢性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隔姜蓉盘龙灸组(4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隔姜蓉盘龙灸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隔姜蓉盘龙灸治疗,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隔姜蓉盘龙灸组总有效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隔姜蓉盘龙灸组中医证候积分、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蓉盘龙灸治疗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症状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便秘阳虚型盘龙灸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政德伍朝春罗鸿宇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在脾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予以针灸疗法的重要性.方法:2017年7月—2023年8月为该研究病例选择时段,将我院62例PMS患者(脾肾阳虚型)抽取,随机取样法对其分组(每组病例满足31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汤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中药汤剂基础上联合针灸.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被有效控制,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幅度较大(P<0.05).结论:予以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PMS患者的价值较高,且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围绝经期综合征脾肾阳虚型针灸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

    针刺联合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析

    廖寅邦陆品刚韦柳艳莫毅...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皮肤感觉促进技术(Rood)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CFP)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1年9月—2023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脑卒中后CFP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A组:常规针刺+Rood技术;B组:常规针刺;C组:Rood技术.标准治疗3周后,对比三组疗效、面部功能.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积分(FDI)、多伦多面神经分级(S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的总有效率优于B组与C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CFP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减轻面神经麻痹.

    针刺皮肤感觉促进技术脑卒中中枢性面瘫临床疗效

    针灸配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颗粒对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观察

    黄天文钱艳霞韩文娟高素芳...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单纯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行针灸+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补中益气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0例SUI患者为受试者(2022年8月—2024年3月),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40)行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n=40)行针灸+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补中益气颗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盆底肌肌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排尿情况、症状表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突出(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00%比对照组75.00%更高(P<0.05).结论:将针灸、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用于SUI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恢复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患者排尿情况,推广价值较高.

    针灸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补中益气颗粒单纯压力性尿失禁

    "平肝行气"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王俊富王燕茹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在"平肝行气"原则指导下选穴、实施操作手法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招募的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采用"平肝行气"针法治疗,西药组32例采用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1疗程为15天,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疗程治疗,针刺组治愈7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79.5%,总有效率为97.7%;西药组治愈0例,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78.1%.治疗结束1月后回访,针刺组治愈10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7.3%,总有效率为95.5%;西药组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40.6%.治疗结束3月后回访,针刺组治愈5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显效率为59.1%,总有效率为81.2%;西药组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5例,无效27例,显效率为0%,总有效率为15.6%.针刺组在疗程结束时、1月后随访时、3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P<0.01,P<0.01).结论:采用"平肝行气"针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效果明显,且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面肌痉挛平肝行气针刺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