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中医药
内蒙古中医药

苏根元 赛西娅

月刊

1006-0979

nmgzyy2088.88@163.com

0471-4223001

010020

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内蒙古中医药/Journal 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主要辟有论著、临床报道、中西结合、针灸推拿、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20余个栏目,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医文摘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外敷联合低频电子脉冲及红外仪治疗乳腺增生效果研究

    渠海章赵胜强翟新法孟童...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结合低频电子脉冲及红外仪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4例,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红外仪治疗,对照组采取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中医组则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持续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性激素指标以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组治疗疗效更高(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较前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较,中医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性激素指标均有所提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组性激素水平更低(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结合临床理疗方式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增生中药外敷低频电子脉冲红外仪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宋思霖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在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不同针灸疗法所可以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以2023年6月—2024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红桥医院接受中风后SHS治疗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患者分组时所采用的方法为电脑随机分组法,共分为观察组(n=28,针灸疗法:温针灸)与对照组(n=28,针灸疗法:电针灸).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肿胀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中风后SHS患者治疗时温针灸、电针灸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其中温针灸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予以进一步临床推广.

    温针灸电针灸中风SHS

    中医序贯疗法联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疗效观察

    唐成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中医序贯疗法+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样本为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78例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9例对照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39例实验组(中医序贯疗法+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对比指标:①临床治疗有效率.②中医症候评分.③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量表分值.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评分、鼻腔鼻窦结果测试-20量表分值:治疗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选取中医序贯疗法联合功能性内鼻镜手术疗法,可缓解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序贯疗法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慢性鼻炎鼻窦炎临床效果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王雪娇常晶莹于翔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颈肩腰腿痛采取平衡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60例对照组(传统针灸疗法)、60例实验组(平衡针灸疗法),对比指标:①临床治疗有效率.②疼痛评分.③疾病复发率.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指标数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治疗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复发率:实验组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平衡针灸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以及疾病复发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平衡针灸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

    针灸结合循经推拿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临床观察

    赵先一
    134-13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针灸+循经推拿应用在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的71例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遵循随机数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36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纳入35例,加用针灸+循经推拿),评价组间腰屈曲活动度、疼痛因子.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腰屈曲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循经推拿可以改善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腰屈曲活动度,调节疼痛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针灸循经推拿老年颈肩腰腿痛腰屈曲活动度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丁伟孟曦王耀光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导致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中医药在治疗蛋白尿和拮抗激素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疗效,蛋白尿的形成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生理状态下足细胞具有较高的自噬活性.目前研究发现自噬信号通路PI3K/Akt/mTOR对足细胞的损伤具有调控作用,可能是减轻足细胞损伤的靶点.本文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相关研究归纳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膜性肾病PI3K/Akt/m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以状态辨识为核心的围绝经期郁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陈朝玺王素英蔡晓诗钟瑶...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提示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人数逐渐增多,该时期女性郁病多发,探索围绝经期郁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医学与社会意义.围绝经期郁病的中医健康管理应以状态辨识为核心,对围绝经期女性郁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全周期的健康状态进行辨识、评价从而采取合适手段进行干预、管理 围绝经期郁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强调将采集的三观(宏观、中观、微观)健康状态的参数信息,进行整体合参、审查,对围绝经期女性所处的郁病四态(未病状态、欲病状态、已病状态和病后状态)进行辨识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所处状态的差异运用相应的干预手段,才能为围绝经期郁病患者提供整体、动态、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围绝经期郁病中医状态辨识健康管理

    浅析刘完素"玄府气液学说"

    王俪臻王锐郝庚崔友祥...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完素基于《黄帝内经》玄府理论,并结合自身理解及相关诊疗经验,提出"玄府气液学说",其实质为对于玄府理论的二次创新.刘氏玄府学说使玄府在概念及功能方面得到了拓展延伸,刘完素认为玄府遍布世间万物,密布于人体脏腑器官的上下内外,是元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刘完素创造性的将火热论与其玄府学说紧密联系起来,提出热郁玄府的病机,并首创以发汗为主的开玄治法.刘完素的玄府学说对于近现代的病证辨析及治疗疾病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多个疾病领域得到了实践验证,疗效颇佳.但对于玄府学说的微观实质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有不足,亟待中医学者们深入探索.

    《黄帝内经》刘完素玄府气液学说创新

    六经"少阴-厥阴-少阳"与前列腺增生症辨证思考

    王霆钧黄源鹏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柯韵伯有言,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为六经之节制.六经辨证也可论治内伤杂病,少阴元阳不足,为发病之本.厥阴病阴尽阳生,一气周流,肝木欲伸而未伸,兼具风火相煽,以生少阳相火,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复杂证候即瘀、毒、痰、热、虚,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笔者结合历代医家对于厥阴的论述加以辨析,并结合康泉方的方药组成提出了六经少阴-厥阴-少阳辨治的可取之处.

    前列腺增生症六经辨证厥阴阴火阴阳错杂

    从脾论治卵巢早衰

    许震灵王洋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早衰(POF)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如今中医治疗卵巢早衰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的特点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濡养胞宫乃至全身,脾的运化失常与卵巢早衰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临床中医一般认为卵巢早衰以肾虚为本,大多围绕肝、脾、肾为治疗中心,在补肾基础上进行辨证加减.卵巢早衰的发生又与肝脾肾三脏致病互相牵连,脾之运化失常与肝郁、肾虚息息相关.故文章从脾出发,从健脾、补肾健脾、疏肝健脾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古今各医家对卵巢早衰的认知与治疗,期以共同论治卵巢早衰.

    中医论治卵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