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燃机与配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燃机与配件
内燃机与配件

刘玲

月刊

1674-957X

nrjpjroot@sina.com

0311-89651802

052165

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大道66号

内燃机与配件/Jour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arts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会刊,由协会和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内燃机中的洛塞、洛塞环、洛塞销、气缺套、气门和轴瓦六大配件为主,是全国内燃机行业唯一一份专业技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平均热通量进行TMPI发动机传热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刘亚奇赵铮赵宝新史建祥...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一款改进型TMPI发动机缸体缸盖温度场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通过自然吸气 MPI 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为一维热力学计算平均热通量提供校准基础,依据各模块平均热通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校核,并基于冷却水套CFD和缸内燃烧CFD计算的对流换热系数,为结构温度场进行预测。基于发动机交变工况,对发动机关键位置进行多通道瞬时温度采集,并与发动机温度场仿真值对比,确认其误差约 8%,论证了基于平均热通量校核发动机温度场最高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可行性,同时为改进型增压发动机温度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平均热通量CFD传热分布温度场

    柴油机DTI试验影响温升因素的研究

    余国成王再兴王磊张俊杰...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六和非道路四阶段法规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限值越来越严格,对颗粒捕集器DPF的综合性能要求很严苛,其中一项就是在再生过程中,车辆突然降至怠速时因排气流量瞬间降低,而DPF内温度很高,热量无法快速排出,会导致DPF内部温度快速升高,非常考验DPF载体耐热能力,如果不摸清DPF的耐热能力和温度极限,确定DPF一个安全累碳量,后期市场上极大可能产生很高的故障率,造成成本提升和信誉降低。所以需要对载体的耐热应力性能及其耐久性能进行验证摸底,DTI试验就是测试DPF耐高温的一种方法,研究DTI试验测试影响因素,有助于很好的把控试验过程,规避试验失败的因素,提升试验成功率,降低重复测试成本和试验周期。

    柴油机DPF高温DTI影响因素

    基于高斯热源模型的曲轴磨削研究

    王思远莫秋云李乐黄斌...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轴的磨削过程中,磨削参数选择不当,易引起磨削区温度过高,导致轴颈表面烧伤。针对这一问题,参照已有研究,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热源模型,验证高斯热源模型的适应性,并应用该模型预测曲轴连杆颈表面的温度,通过瞬态热分析与材料组织相变探究磨削烧伤机理,并利用荧光探伤检测对其进行验证。

    曲轴高斯热源模型瞬态热分析磨削烧伤

    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朱明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3种不同的燃烧室,压缩比降低,缩口直径及凹坑深度增加,缸内气流运动增强,有利于形成均匀的缸内混合气。并利用柴油机台架进行了两级增压柴油机燃烧室选型及其与 EGR 耦合试验开发,实验结果表明:低负荷工况,相对于原机,SF1,SF2,SF3 滞燃期较长,但其瞬时放热速率及最高放热速率较大,燃烧持续期相对较短,有利于降低传热损失,改善比油耗。大负荷工况下,二级增压柴油机通过降低燃烧室压缩比(16。8 及16。2),缸内燃烧温度降低,最大爆发压力及压力升高率降低,缸内最高压力可以控制在 160bar 范围内,满足柴油机强度设计要求。低速大负荷及中速小负荷工况下,SF1 及SF4 都能明显改善Nox与烟度和BFSC之间的 trade-off关系。综合几个工况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SF1 综合性能最好。

    两级增压柴油机燃烧室形状燃烧过程排放特性

    白车身曲面轮廓度误差评价方案研究

    陆雨薇刘宇鹏郑伟王柏杰...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点云数据过程中存在点云坐标系不对应问题,本研究提出改进ICP点云配准方法,对理论与实测点云进行配准。结合极限逼近的思想,将点云轮廓度转化为局部点云平面度的误差评价过程,利用最小区域法评价点云轮廓度误差。经对仿真实验分析结构验证,改进的点云配准方法可收敛于更优的目标函数,配准效果分别提升 23%、20%。评价方案所得到的轮廓度误差减少了 30%,有效提高轮廓度评价精度,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白车身型面点云配准轮廓度误差评价算法设计

    基于转矩需求和进气量广义预测的汽车发动机空燃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朱慧敏颜天敏杨雪莉林远鹏...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燃烧特性与温度值,进行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但是忽略了发动机内部喷输油过程的延迟性影响,导致控制结果空燃比与理想值偏差较大。因此,提出基于转矩需求和进气量广义预测的汽车发动机空燃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基于转矩需求分析汽车动力系数,针对发动机喷输油过程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广义上的预测,根据预测值对喷输油延迟进行补偿,优化空燃比控制律实现控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应用后得出的控制结果,表现出的空燃比变化与理想的 14。7 空燃比十分接近,控制效果较为优质,满足了汽车发动机燃烧质量的实际需求。

    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空燃比转矩需求进气量广义预测神经网络空燃比控制

    RT-flex型柴油机的控制系统WECS-9520功能性分析研究

    田彪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船用新一代电喷智能 Win GD RT-FLEX系列柴油机,在燃烧性能的不断优化,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深入,对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本篇主要针对 RT-FLEX系列机型的核心控制单元WECS-9520 功能性分析研究,WECS-9520 是柴油机控制的核心,本篇对WECS-9520 控制系统的组成,外部系统的通信以及功能性设计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拟帮助船舶工作人员熟悉 WECS-9520 的控制核心功能,掌握柴油机故障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柴油机运行的可靠性,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

    电控喷射柴油机WECS-9520控制系统

    两级增压系统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马徐林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原机单级增压柴油机,匹配了2TC1及2TC2两种两级增压系统方案,2TC2 高压级压气机流量范围及高效区大于2TC1。相对单级增压系统,两级增压系统压缩终了时压力较高,能够改善燃烧过程,加快燃烧速率,降低后燃比例,降低排气温度。两级增压系统能够明显提升柴油机空燃比及进气流量,从而提高中低转速的扭矩能力,从而使得低速扭矩提升 75~115Nm,有效燃油消耗降低 10~25g/kW·h。2TC1及2TC2较高的空燃比,使得燃烧较充分,尤其是烟度生成量较低。900rpm时,单级增压系统的烟度为 1。5 FSN,2TC1及2TC2的烟度仅为0。1 FSN。

    两级增压系统燃烧过程排放特性

    气道及燃烧室对米勒循环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赵磊赵铮关昊杨敏敏...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ONVERGE软件对比分析了中、高滚流比进气道及挤气结构对缸内流场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仿真与试验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结果表明,在 2500rpm 1。2MPa工况下,相比高滚流气道,中滚流比气道及挤气方案缸内流场的变强,燃烧特性变好,油耗分别降低 0。5%、2。13%;在 6000rpm 1。5MPa工况下,中滚流气道流场及燃烧变差,功率降低2。2%,而挤气方案流场降低幅度相对较小,且流场分布相对较好,爆震倾向变好,燃烧相位提前,功率提高 4。17%。

    进气道燃烧室滚流比CFD分析燃烧特性

    基于智能算法的重型车辆NOx排放量预测方法

    钟未倪昌斌尹腾沈向前...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型车辆Nox排放量的传统预测方法中,由于没有利用误差反馈来修正预测算法,导致预测出的Nox排放量数据与真实数据相差较大。为此提出基于智能算法的重型车辆 Nox排放量预测方法。收集大量的重型车辆真实的Nox排放数据,计算出重型车辆Nox综合排放因子,基于智能算法构建 BP 人工神经网络,设置隐含模式的工作层,输入收集到的真实数据对智能算法进行训练,利用BP神经网络误差反传的功能对每个数据对进行训练,通过误差反馈修正算法的预测误差。设计道路预测实验,将基于智能算法得出的重型车辆 Nox排放量数据与真实排放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两者数据结果高度一致的结论,表明该方法的预测数据误差较小,能够进行有效的重型车辆Nox排放量预测。

    智能算法重型车辆NOx氮氧化物NOx排放量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