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基于热舒适与热健康的室内运行温度分析

    范时光徐新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人体热舒适和热健康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基于热舒适和热健康的评价方法和温度评价参数进行了简要介绍.温度评价参数包括热中性温度、可接受温度和耐受温度.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统计了夏热冬冷地区的热中性温度和可接受温度,其中城市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4.3~28.3℃,可接受温度的范围为24.2~31.6 ℃;城市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5.4~26.5 ℃,可接受温度的范围为10.0~29.7 ℃;农村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5.6~29.8 ℃,可接受温度的范围为21.8~31.6 ℃;农村冬季热中性温度为9.8~15.5 ℃,可接受温度的范围为4.95~26.00 ℃.本文同时总结了关于耐受温度的研究,主要针对18~65岁的健康无疾病的普通人群,该群体的室内热耐受温度为28~32 ℃,室内冷耐受温度为10~14 ℃.老年人的冷耐受温度高一些,为14~18 ℃.通过对室内温度参数的调研分析,为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热舒适和热健康温度设计提供参考.

    热舒适热健康居住建筑热中性温度可接受温度耐受温度夏热冬冷地区

    电网友好型建筑运行评价方法研究与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邸亮董杰闫馨月甄成...
    10-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通过与电网稳定交互及响应电网需求,能够有效缓解电网供需平衡压力.然而,目前仍缺少适用于分时电价场景下的建筑运行友好性评价方法,对影响建筑友好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尚不明晰.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分时电价场景的运行评价方法,包括友好型电量指标、友好型功率指标与友好型综合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电网友好型建筑调度优化框架,用于支撑识别系统友好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典型案例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主动式储能设备、被动式建筑虚拟储能对建筑运行友好性的贡献.案例结果表明:综合利用3种柔性资源能够降低12.61%的运行成本;此外,建筑侧柔性资源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运行友好性,并且主动式储能设备对建筑友好运行的贡献最为突出.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和分析结果可为电网友好型建筑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电网友好型建筑评价指标调度优化影响因素需求响应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

    双风机变风量空调系统

    陈向阳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只配备1台风机(送风机),而随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配备了 1对风机,即送风机+回风机或送风机+排风机.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配备回风机或排风机的双风机系统设计比只配备1台送风机的单风机系统设计节能,并分析了双风机设计的优缺点,论述了如何设计和控制双风机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单风机系统双风机系统送风机回风机排风机室内静压控制节能

    覆油颗粒过滤用玻璃纤维滤材的改性优化

    杨洋李思康曹庆峰王怡...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覆油颗粒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常见的污染物,主要采用过滤法进行去除.覆油颗粒的高黏特性使其在滤材表面形成大面积的液膜且容易板结,导致滤材阻力增长迅速,使用寿命短.本文对玻璃纤维滤材过滤覆油颗粒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浸渍法制备超亲油滤材,分析了原始滤材和超亲油滤材的运行压降、过滤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发现:超亲油改性可以显著降低滤材过滤过程中压降的增长速率,其使用寿命比原始滤材提高了 60.76%;同时,超亲油滤材对粒径段在0.3~0.5μm的小颗粒的过滤效率有约3%的小幅提高.通过观察滤材表面的形貌特征,阻力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原因在于超亲油滤材对油具有很好的亲和力,油相快速输运到滤材的内部,在纤维上扩散并被吸收,抑制在滤材表面及内部形成液膜.本研究可降低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中因过滤产生的能耗及减少因滤材频繁更换产生的人工成本.

    覆油颗粒玻璃纤维超亲油表面改性降阻增效

    热泵空调高效舒适技术分析与验证

    夏光辉林金煌何振健王晓倩...
    31-3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热泵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宽温工况条件下运行能力及能效衰减严重、供热送风"头热脚冷"、除霜期间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导致不舒适、不节能,制约了热泵空调稳定、高效和舒适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压缩技术、送风技术、除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并与传统热泵空调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技术的热泵空调可实现-40~65 ℃宽温工况下高效运行;供热送风竖直空气温差减小至0.11 ℃,人体活动区热量利用效率提高7.4%~15.7%;除霜期间室内温度波动减小至0.93 ℃,除霜效率提升23%~36%.

    热泵空调宽温工况竖直空气温差热量利用效率温度波动除霜效率

    空调冷水管道绝热层经济厚度及冷水温升探讨

    韩靖钟世民谷付清李会芳...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有公式,建立了空调冷水管道绝热层经济厚度与冷水温升耦合计算式.以DN50空调冷水管道为例,在实际绝热层外表面传热系数下,计算出空调冷水管道绝热层经济厚度、管道内空调冷水温升,分析了主要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管径空调冷水管道绝热层经济厚度及100 m长钢管内空调冷水温升.

    空调冷水管道钢管绝热层经济厚度温升传热系数

    土建风道应用于防排烟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孙政陈卫乐
    42-4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土建风道应用于防排烟系统的可行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分析了土建风道的阻力及漏风量.结果表明,防排烟系统采用土建风道时阻力并非一定比采用内衬金属风管大,而严密性合格的土建风道漏风量是可控的,其实际漏风量不大于最大允许漏风量.保证阻力及漏风量可控的关键在于土建风道的施工质量,而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各参与方加强对土建风道施工质量的监督,并严格落实现行规范体系的相关要求.

    土建风道金属风管防排烟系统阻力漏风量严密性可行性施工质量

    中国大陆地区深度1 000 m以内地温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袁小晴肖益民连九勇李刚...
    46-5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已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共1 451个地温测点实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地温测点信息数据库,可输入任意地理坐标,查询该坐标点指定范围内的测点信息.在ArcGIS平台利用已有测点数据,应用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在整个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空间插值,得到100 m空间分辨率的大地热流预测值与深度1 000 m以内的地温梯度预测值,并将预测值补充到数据库中,形成了完整的地温基础数据库,可用于查询任意地点的热流值与深度1 000 m以内的地温梯度值.探讨了影响地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修正地温基础数据提供参考.该数据库可为地热利用系统及地下工程热湿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地温基础数据库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值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地下工程地热利用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某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及节能分析

    胡先芳周敏锐雷建平陈焰华...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某超高层建筑中的设计及应用,该系统由冷却塔、空气源热泵、水冷式精密空调主机和水源多联机主机通过管网复合而成.基于整个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冷热分配、热量平衡及新风系统设置,对该系统及新风系统热回收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运行策略.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超高层建筑水冷式精密空调水源多联机空气源热泵运行策略热回收

    基于峰谷电价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调控策略适宜性研究

    段琼陈耀文刘艳峰张志浩...
    56-6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气源热泵应用于北方地区供暖时受天气条件、自身性能的制约,存在制热能力弱、耗电量大的问题.而结合峰谷电价进行研究时,多数学者未考虑峰谷电价在地区间的特征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电费与高COP结合的运行策略,采用TRNSYS搭建了空气源热泵蓄热供暖系统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策略的经济性、节能性,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推荐了适宜的地区运行策略.结果显示:在西安、拉萨、银川、乌鲁木齐、酒泉、都兰地区,谷电+环境温度时段的蓄热策略相比传统谷电蓄热策略,供暖期耗电量分别可减少14.2%、2.0%、15.8%、9.7%、4.6%、5.8%;相比全天启停控制蓄热策略,运行电费分别减少50.6%、6.7%、55.7%、55.2%、7.0%、30.5%.空气源热泵蓄热供暖系统结合低电费与高COP的运行策略在多数地区表现出明显优势.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峰谷电价经济性性能系数调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