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学习考虑人员行为的空调负荷预测

    朱振乐弓建强张腾腾徐洪涛...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提高空调负荷预测精度为目的,首先通过k均值聚类,得到人员进出房间行为模式,以确定室内人数;其次基于马尔可夫移动模型描述室内各房间人员移动,以确定室内房间有无人员;然后通过LSTM预测室内参数,并采用PMV-PPD方法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以确定房间内人员开关空调行为;最后以室外参数、室内参数及空调开关状态参数为输入特征使用LSTM、GRU及BiLSTM预测空调负荷.案例验证表明:预测中引入空调开关状态参数可以更好地挖掘空调开关的特征与规律,引入室内参数可以抑制由空调负荷变化剧烈引起的预测精度差的问题,同时引入2种参数能够显著降低预测误差;相比于LSTM和GRU,BiLSTM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空调负荷预测人员行为聚类深度学习环境评价

    数据驱动的校园生活热水系统负荷预测及需求侧响应柔性潜能分析

    李前岗杨毅王锡徐宝萍...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宿舍生活热水能耗是校园供热系统能耗的主要构成之一,预测生活热水负荷并量化其柔性潜能对优化系统运行和消纳可再生能源至关重要.本文以北京市某高校为例,基于生活热水实测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统计拟合的方法建立了热水需求量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聚类统计模型的均方根误差空调季、供暖季和过渡季分别为4.48、4.42、4.52 m3,延时曲线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47%、5.00%、6.46%.在此基础上,首先,引入热水分时价格调整和学分激励措施,针对学生设计了 A、B、C、D4种需求响应策略;其次,结合调研的参与意愿数据,确定了一种基于二项分布函数的响应概率计算方法;最后,计算了热水系统柔性潜能的概率分布,并采用柔性潜能指标量化了热水系统的柔性潜能期望.结果显示:削峰量、填谷量和削峰率从策略A~D均逐渐增大,最大削峰量和削峰率分别为34 921 m3/a和62.66%;削峰填谷比在39%~53%之间,削峰率在空调季和暑假较高,在供暖季和寒假较低,过渡季介于两者之间.

    数据驱动生活热水聚类分析需求量预测柔性潜能不确定性

    地下电动汽车库的消防排烟设计探讨

    任艳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家、行业均未对电动汽车库火灾时的消防、排烟制定相关设计规范或技术措施,因而对于电动汽车库的消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国家及地方标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验数据,选取典型模型进行计算,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地下电动汽车库的消防排烟设计方法,为地下电动汽车库的消防安全设计积累经验.

    地下电动汽车库热释放速率排烟量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光伏光热联合双源热泵系统运行模式研究(2):供暖季系统仿真研究

    曲明璐白宇森闫楠楠张斌...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TRNSYS软件建立了光伏光热-双源热泵(PV/T-DSHP)系统的仿真模型.选取夏热冬冷地区某一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供暖季PV/T-DSHP系统在COPs切换模式下的运行特性和能耗.结果表明:平均光电效率为15.08%,平均光热效率为33.05%;水源热泵运行模式下供暖季平均COP为4.55,空气源热泵运行模式下供暖季平均COP为3.19,PV/T-DSHP系统的平均COPs为2.98;供暖季系统自满足率为61%.

    光伏光热双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运行模式近零能耗建筑性能系数(COP)

    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最优风量实验研究

    李霖峰刘业凤刘帅罗勇辉...
    93-9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当室内风量固定时,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排气压力与室内出风温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系统制热COP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存在一个最优值;为准确预测最优室外风量,引入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6和参数变化率δ作为最优室外风量的判断依据,当σ=0.48%,δ=1.4%时,系统处于最优室外风量,即对应系统在最大的COP下运行.经过实验验证,最优室外风量预测值误差在5%以内,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跨临界CO2循环热泵最优风量排气压力制热COP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参数变化率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VOC散发研究

    裴斐陈佳妮卫苑玮宋晨雪...
    99-10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装修建筑室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各种装饰装修材料是VOC散发的主要源头.提出了一个室内污染物预评价模型,可根据施工信息和建材信息高效拟合出室内VOC浓度曲线.设计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环境舱法研究了温湿度对不同装饰装修材料的散发影响,并结合实测案例对建筑室内甲醛浓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干湿材料的污染物散发,且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拟合曲线趋势与实测数据贴合良好,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30%以内,对于预测新装修室内VOC浓度具有一定意义.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甲醛环境舱法预评价模型模拟实验

    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均匀性调节技术研究

    陈宇鹏孙辉孙刚田凤...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度均匀性是保证高低温试验箱实验结果有效性和可信性的重要指标.现有关于高低温试验箱出风口气流组织形式对温度均匀性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并且都忽略了试验箱风道在宽度方向的不均对试验箱整体温度均匀性的影响.通过对设备温度均匀性、调节复杂度、能耗情况等进行比较,在内箱容积均为1 000 L的高低温试验箱中,实验了 3种不同的温度均匀性调节技术,即可调百叶、热气除霜、双边进蒸发器等.结果发现双边进蒸发器技术更加有益于设备风道内部换热,可有效排除因试验箱风道温度不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且在同一试验箱中分别实验了 3种出风口形状(正方形、圆形、菱形)及不同风速下试验箱的温度均匀性.结果表明:风速对环境试验箱的影响很大,风速越高,试验箱温度均匀性越好.当风速相同时,在高温工况下,出风口形状对试验箱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很大,方形出风口温度均匀性最好;在常温及低温工况下,出风口形状对试验箱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很小.

    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均匀性调节技术出风口形状风速复叠制冷

    地铁车站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以西安地铁车站为例

    王智增赵蕾
    112-11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别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依据最小相对熵原理得到了主客观综合最优权重,并将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提出了地铁车站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以西安地铁5号线的某车站为调研实例,乘客和工作人员对站内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均为较好.

    地铁车站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综合最优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

    地下车站供冷季用能特征分析与基于需求响应的调峰潜力评估

    朱大缓关博文常晓敏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地铁车站小时尺度用能特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典型屏蔽门地下车站为例,分析了车站逐时能耗构成及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风空调能耗为地铁车站动力照明能耗的最大占比项,占比可达83%,室外空气参数、客流量与发车密度均与通风空调能耗呈现显著相关关系.面向需求响应,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评估蓄能参与下的地铁车站调峰潜力.模拟结果表明,蓄能装置参与下,车站全年累计高峰时段用电量可大幅削减,48.2%的高峰时段用电量可转移至平时段和低谷时段.

    地下车站用能特征需求响应蓄能调峰潜力动力照明能耗通风空调

    地铁列车运行产热量计算探讨

    杨博文张济辞倪龙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列车产热量的详细计算有利于地铁环控系统的设备选型和节能运行,更有利于隧道热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本文引述了地铁列车运行产热量的相关计算方法,纠正了部分谬误,并增补了小时行车数、空调和电加热设备同时使用系数等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化了列车运行产热量的计算方法.案例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启动阻力产热量占比最小,仅为列车总产热量的0.1%;夏季空调产热量占比可达总热量的16.9%~32.5%.

    地铁列车运行产热量计算方法阻力产热辅助设备产热空调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