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陈育宁

双月刊

1001-5744

machb@nxu.edu.cn

0951-2061793;2061735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两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西方经济学看西方文明

    余斌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非常严重的缺陷,反映了西方文明的一些偏颇的特质.从西方经济学研究目标看,西方文明具有突出的资本性、突出的劫掠性、突出的愚民性、突出的"人道"性、突出的背反性、突出的无后性、突出的空想性;从西方经济学研究内容看,西方文明具有突出的功利性、突出的压迫性、突出的狭隘性、突出的吹嘘性、突出的妥协性、突出的造假性;从西方经济学流派看,西方文明具有突出的分裂性;从西方经济学方法看,西方文明具有突出的颠倒性、突出的程式性、突出的虚构性.

    西方经济学西方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资本与人的发展悖论研究

    贾磊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将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问题,指出了资本与人的发展悖论: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造成了人的发展危机.从资本发展历史来看,它为人创造了丰裕的社会,实现了人与人普遍交往的"类生活",为人创造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推动人的发展形态进入对"物"的依赖阶段.然而,人越来越遭受资本异己的控制与奴役:人在利己环境下盲目追求经济价值的实现,造成了道德价值的遮蔽与失落;抽象劳动剥离了具体劳动的特殊性和社会性,构建了一种普遍的异化统治;由资本主导的技术变革引起了社会加速,剥夺了人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资本的全球扩张导致劳动者和其他民族国家遭受金融剥削,人的贫困被不断生产.只有将资本逻辑置于人的逻辑统摄之下,才有可能将人从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人的发展资本中国式现代化

    正统与交融——辽、宋、金正统史观的创立与元修三史中的民族交融

    曹流田野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史立传是中华文明延续性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重新建立,元朝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跳出了前朝"夷夏大防"史观的窠臼,确立了辽、宋、金三史的正统地位,获得了世人支持,最终促成了元修三史的问世.此三史是元朝史家通力合作的结果,打破了原先"尊华排夷"的狭隘民族观,记录了大量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证.明清时期,以元修三史为代表的"三史正统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并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了"大一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正统观元修三史民族交融

    明中后期统治阶层的赌博行为及社会影响

    崔健健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中后期统治阶层的赌博行为,具有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表征:君主公开以赌博对抗"名教"的管束和压抑,庞大的宗藩群体普遍狎弄赌博,军中赌博之风远盛往昔,士大夫的赌博行为近乎恣肆,其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也更为深远,长期是民间赌博行业的"风向标"、社会赌博风气的"催化剂",不仅扰乱了政府禁治赌博的法律规定,弱化了政府对赌博行为的惩戒力度,对禁赌政策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助长了明代以前民间已然盛行的赌博之风,促成了赌博"公行"、赌风"炽烈"的社会局面的出现.

    明中后期统治阶层赌博行为社会影响

    四川九寨沟方言同音字汇

    邢向东莫昱鼎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九寨沟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了系统描写.声母方面,九寨沟方言有26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其声母特点包括古全浊声母清化,部分仄声字送气,古端组蟹摄开口三四等字与精组止摄开口三等字合流,读作"ts、tsʰ",以及古泥来母字今逢洪音时读作"l",逢细音时部分读作"ȵ".九寨沟方言的韵母系统包括34个韵母,其韵母特点包括:古果摄开口一等晓匣母字、果摄合口一等见晓组字今读作"uɤ";古蟹摄开口二等部分字读作"ɛe";古止摄开口三等知系字读作"ɿ";臻摄合口端系字大部分读作开口呼韵母"əŋ".在声调方面,九寨沟方言的单字调有四个,分别是阴平(31)、阳平(13)、上声(55)和去声(24).其调类特点包括古清入、次浊入归阴平,古全浊入归阳平.

    四川九寨沟方言中原官话音系音韵特点同音字汇

    法显《佛国记》中音译词的梵汉对音研究(声母部分)

    郭禹彤
    44-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显的《佛国记》记录了不少专有名词的译音,这是研究东晋时期汉语语音的珍贵材料.本文利用《佛国记》中的音译词来作梵汉对音研究,归纳东晋汉语声母系统.专书式的研究因材料的封闭性和系统性而能使对音规律更为集中,便于考察东晋通语的声母系统.为找准对音形式,本文参考前人研究及梵文知识对音译词进行考证,在此基础上制作对音字表.《佛国记》译音流露出的汉语声母特点有:重轻唇音不分;舌头舌上音出现分化趋势,在全浊声母下的分化尤其明显;禅母是浊塞擦音;云母归匣母,以母独立;等等.

    法显《佛国记》东晋声母系统梵汉对音

    "抓紧"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王战领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抓紧"本是黏合式述补短语,常作谓语动词以支配名词宾语,近年来又发展成为主要修饰谓语,充任副词功能.此变化是由于"抓紧"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词汇化使其性质从短语演变成动词;语法化又让它扩展出副词的相关功能,其中动因是重新分析和类推,机制是概念隐喻和转喻,结果则表现为功能分化和语义拓展.

    "抓紧"句法功能词汇化语法化

    孔子的行道之意——《论语》"守死善道"章新解

    黄锋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儒关于《论语·泰伯》篇"守死善道"章的解读以"守节至死"为主,可能是受到传统社会"节义观"的影响,此章末"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一句,也是受此风影响而添益,时间应在魏何晏《论语集解》以后,至迟在东晋江熙《集解论语》之时.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守"字主要以动宾结构形式出现,即守护某一事物,保持其不丧失,因此,《论语》"守死"一词,或可以解释为呵护生命、重视死亡.本章重心落脚在"善道"上,即妥善地践行道义,这个解释与下一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更为贴合.从《论语》诠释史来看,朱熹的解读比较妥帖,然而近代以来注译《论语》者,对该章的解释仍欠清楚,由此带来的是对孔子孜孜以求行道形象的遮蔽.

    《论语》孔子"守死善道"守节行道

    诗以地著:微观视域下桐城诗派的传承与发展——以咸同年间《敬孚日记》为中心

    申俊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意识的凸显,是清代诗学发展的显著特征.萧穆是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学家,其咸丰十年到同治五年的日记,展示出桐城地域诗派在一个时期的发展面貌,即:桐城在浓厚的诗学氛围下,孕育出了以家传和"私承"为传承途径,以桐城派经典诗歌文本、选本为思想载体,以批点、临写为学习手段的综合性诗学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使桐城一邑文士保持文风、固守家法,在面对翻涌跌宕的咸同诗坛之时,呈现出与曾国藩变革桐城诗学相异的发展路径.

    敬孚日记诗学氛围传承方式变革与坚守

    戏剧 仪式 奇观及权力场域下"看"的三重维度——重读莫言小说《檀香刑》

    杨文军张继红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檀香刑》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戏剧.从人物形象和叙事动作到语言唱词和声音刻画,都体现出剧烈的迷狂痛感和痴癫鲜活的戏剧性,而戏剧性又将真实历史事件进行了虚拟的舞台化解构,建立了一种荒诞虚无的行事逻辑和仪式化、巫术化的视觉奇观.身体成为道具和权力展演与传播的媒介,权力又在各阶层之间和同一阶层内部不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再生产".

    《檀香刑》仪式化视觉奇观权力场域迷狂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