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陈育宁

双月刊

1001-5744

machb@nxu.edu.cn

0951-2061793;2061735

750021

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两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质——基于供求适配的范式脉络

    樊欣孙浩进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的思想精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内在逻辑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核心维度.供给、需求都是经济学供求平衡中的基本范畴,二者相互作用、交织影响,既对立,又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阐释供给与需求的辩证统一性,把供求方式、供求结构作为内生范畴来考察,将供求波动、供求矛盾、供求均衡深入生产关系层面来分析讨论,以此形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思想基石.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生维度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具有内生于生产关系供求适配中的人民性,体现出"坚持人民至上"的方法论要义;具有内生于供求适配范式超越中的创新性,体现出"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论要义.在外延维度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延伸出供求适配须构建有机体系的践行路径,体现出"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要义;延伸出供求适配须破解深层矛盾的践行路径,体现出"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要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供求适配

    基于文旅大数据的宁夏景区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

    冯蛟王文萱周蓉蓉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取宁夏代表性景区在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和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构建宁夏景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模型.基于游客感知理论,本研究发现,宁夏景区目的地形象可区分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旅游吸引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和休闲氛围感知是宁夏景区认知形象的基本维度,其负面情绪感知主要来自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维度.游客对认知形象维度和景区情绪感知维度以积极情绪为主,对宁夏景区目的地形象中"塞上江南"和"神奇宁夏"的整体感知相对深刻,与官方投射的宁夏全域旅游形象相互印证.本研究克服了以往非结构化研究方法的主观性和内生性问题,扩展了游客感知理论和结构化方法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应用范畴,从而为宁夏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和基于感知形象差异的旅游景区精准营销提供分析工具和决策参考.

    宁夏景区文旅大数据目的地形象认知形象情感形象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学理逻辑与落实机制探讨

    刘长海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包含教育目标确立、教育内容选择、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效果评价四个有机融合的连续过程,构成学校科学家精神教育的完整链条."进校园"意味着学校在教育目标层面牢固树立培养科学家精神的使命自觉."进课堂"提出学校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的系统框架,要求统筹规划各类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解放学生身心,探索学科融合."进头脑"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学校科学家精神教育效果的期望,要求明确评价重点,制定进阶标准,实施认知、情感、行为并重的表现性评价,弱化标准化考试对学校教育的束缚.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逻辑落实

    统一的课堂教学信息量何以精准满足不同个体学习需要

    王安全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信息量是教师组织起来,作用于课堂教学对象具体的自然、社会经验、反应与图式.课堂教学信息量精准满足不同个体学习需要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标,也是课堂教学信息量合理性的重要标志.不同个体的知识需求量不同,受大班额教学组织形式、单向度的主体性教学方式,以及人的惰性心理等因素影响,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信息量普遍处于非精准化状态.消除课堂教学信息量非精准化状态的可能方式是缩小班级规模,实行主体间的民主化教学方式,根除人的惰性心理.

    课堂教学信息量学习需要

    民事强制执行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阮崇翔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保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公正与效率,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权力滥用和违法行为,民事强制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在《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初具雏形.其内部机制主要指法院内部的制约与监督、当事人执行异议权的维护等,外部机制主要体现在民事强制执行的检察监督.目前,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立法供给不足、检察监督刚性不足、机制衔接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明确上级法院监督职责、强化检察监督的法律效力、建设信息共享机制等措施进行完善,提升该监督制约机制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效能.

    民事强制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内部监督检察监督立法供给

    个人信息整体意识立法表达的反思与塑造

    邹开亮曾文琴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治理功能凸显.个人信息的社会属性要求个人信息立法应当运用利益共同体理念和整体思维,对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使用设置最优化的规则,以协调多方主体的利益冲突.目前我国个人信息立法理念和相关规范虽然紧跟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但仍存在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利益失衡、个人信息保护请求权条款缺乏明确性、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不清等问题.为此,个人信息立法需要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差别化授予信息主体同意的权限,进一步明晰个人信息保护请求权条款内容,以合理使用认定标准判断个人信息商业化处理的"合理性".在利益共同体理念下塑造个人信息整体意识,有助于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关系,让积极保障个人信息权益成为社会共识,促进个人信息合理使用成为数字经济转型的务实选择.

    整体思维利益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合理使用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