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
农药

刘长令

月刊

1006-0413

nongyao@sinochem.com

024-85869187

110021

辽宁沈阳沈辽东路8号

农药/Journal Ag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巴西Microgeo推出新接种剂系列产品,改进土壤微生物管理策略

    370页

    吡氟酰草胺和双氟磺草胺混用的联合作用及其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效

    郭振营郭志刚李琳路飞...
    371-375,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吡氟酰草胺和双氟磺草胺混配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2者不同配比混配对猪殃殃和荠菜的活性,利用等效线法评价联合作用,明确最佳配比范围,并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评估其药效.[结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吡氟酰草胺和双氟磺草胺不同比例混配对猪殃殃和荠菜防效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取2者比例为15∶1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6%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悬浮剂72~192ga.i./hm2应用于小麦田苗后除草,对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45 d株防效可达80%以上,鲜质量防效可达90%以上.[结论]该产品除草效果显著,且对小麦安全,推荐16%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悬浮剂96~120 g a.i./hm2应用于小麦田苗后除草.

    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混用联合作用

    花生-棉花间作田蚜虫的发生及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水平评价

    薛超王爱玉张芸张建华...
    376-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明确花生-棉花间作模式下蚜虫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对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呋虫胺这4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抗性水平,指导该种植模式下蚜虫防控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目测法对山东省临清市花生-棉花间作田中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进行田间调查;通过浸叶法测定花生蚜和棉蚜田间种群及室内敏感品系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生物活性;通过喷雾法测定4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幼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棉蚜的发生较花生蚜严重,棉蚜具有苗蚜期和伏蚜期2个发生高峰期,而花生蚜只有1个发生高峰期,与棉蚜的苗蚜期相近;临清花生蚜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的抗性倍数依次为3.89、1.58、6.55、1.46,分别处于敏感、敏感、低抗及敏感水平,而临清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的抗性倍数依次为105.56、29.57、117.33、7.99,分别处于高抗、中抗、高抗和低抗水平;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龟纹瓢虫与花生蚜的选择毒力比大于1,都具有正向及以上的选择性;而吡虫啉和噻虫胺对龟纹瓢虫与棉蚜、噻虫嗪对龟纹瓢虫幼虫与棉蚜的选择毒力比小于1,都具有负向选择性,只有呋虫胺对龟纹瓢虫与棉蚜均具有正向选择性.[结论]对花生-棉花种植模式蚜虫防控,可在5月下旬适时使用呋虫胺,同时为减缓蚜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的升高,应轮换使用对天敌安全性较高的其他种类的杀虫剂.

    花生-棉花间作花生蚜棉蚜龟纹瓢虫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选择毒力比

    24%氰霜·嘧菌酯SC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

    李乾艾玉廷刘萌晓邢天赐...
    382-385,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丰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化学药剂种类.[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温室盆栽和病圃试验以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复配药剂24%氰霜·嘧菌酯SC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结果]24%氰霜·嘧菌酯SC的EC50值为0.33 mg/L,低于32.5%苯甲·嘧菌酯SC与24%噻呋酰胺SC.在3种不同药剂对病害防效试验中,相较对照药剂,制剂用量为150 mL/hm2的24%氰霜·嘧菌酯SC对马铃薯茎基部和块茎黑痣病的防效均为最佳,大田防效为71.15%,与24%噻呋酰胺SC防效相当.[结论]24%氰霜·嘧菌酯SC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剂量150~230 mL/hm2.

    马铃薯黑痣病24%氰霜·嘧菌酯SC生物活性防效

    新型杀线虫剂三氟杀线酯拓展应用及抗性风险初探

    赵恭文刘杰袁雪赵宝修...
    386-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拓展三氟杀线酯作用靶标和应用作物,初步分析三氟杀线酯的抗性风险.[方法]采用离体浸虫法、田间药效试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三氟杀线酯作用靶标和应用作物,分析三氟杀线酯的抗性风险.[结果]拓展应用方面,20mg/L三氟杀线酯对南方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小麦孢囊线虫室内杀线活性达到100%,明显优于20 mg/L噻唑膦处理;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为2250 g a.i./hm2时,三氟杀线酯对黄瓜、番茄、大姜、火龙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噻唑膦,防效均超过80%.抗性风险分析方面,三氟杀线酯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较弱,作用机理与噻唑膦不同;在噻唑膦高抗性区域,三氟杀线酯对黄瓜根结线虫依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80%;三氟杀线酯和噻唑膦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后的中毒状态明显不同.[结论]三氟杀线酯是一种应用范围广,且与噻唑膦不存在交互抗性风险的新型杀线虫剂.

    三氟杀线酯根结线虫杀线虫剂拓展应用抗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