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
农药

刘长令

月刊

1006-0413

nongyao@sinochem.com

024-85869187

110021

辽宁沈阳沈辽东路8号

农药/Journal Ag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氟吡菌酰胺发展概况及趋势

    贾忠清杨益军张波吴江...
    625-63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吡菌酰胺系拜耳2002年发现、2012年推广上市的新型农药,产品属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杀线虫剂,亦作种子处理剂、农产品仓储保鲜剂等.2014-2022年,全球氟吡菌酰胺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7.37%.市场快速增长及增速远高于其他类杀菌剂.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一批企业在布局和开发中.基于氟吡菌酰胺优秀的性质和良好的成长性,值得科学应用和推广.

    农药氟吡菌酰胺杀菌剂市场分析

    Pyrifluquinazon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

    王刚梁爽宋玉泉英君伍...
    63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寻找具有较高杀蚜虫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以pyrifluquinazon为先导化合物,以3-(三氟甲基)-1H-1,2,4-三氮唑、4-氯-3-甲基-1H-吡唑和对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 12个pyrifluquinazon类似物,并通过1H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结果]初步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100mg/L剂量下,部分化合物对蚕豆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3-5对蚕豆蚜的活性为97.2%,优于pyrifluquinazon(91.9%),化合物13-2对蚕豆蚜的活性大于80%.

    喹唑啉酮杀虫活性合成

    重要声明

    《农药》编辑部
    638页

    Epyrifenacil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王冠鑫毕庆杰叶家麟裴鸿艳...
    639-642,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新型脲嘧啶类除草剂epyrifenacil在农业除草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2,3-二羟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通过8步反应制备得到epyrifenacil,并使用1H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确认.[结果]Epyrifenacil的除草效果优异,在37.5、9.38 g a.i./hm2时,对阔叶杂草百日草Zinnia elegans、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及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的除草活性均达到100%;在测试剂量为2.34 g a.i./hm2时对百日草、苘麻、稗草、金色狗尾草的除草活性分别为100%、100%、80%、70%,均远优于对照药剂氟磺胺草醚和莠去津.以上结果都表明,epyrifenacil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除草剂品种.

    epyrifenacil脲嘧啶类合成除草活性

    除草剂氟吡草酮关键中间体的改进合成

    刘长春周鑫鑫窦佳沪
    64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进除草剂氟吡草酮关键中间体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6-(三氟甲基)吡啶-3-甲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从多个廉价易得的原料出发,通过醚化、多组分串联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6-(三氟甲基)吡啶-3-甲酸,优化醚化和串联反应条件.[结果]氯乙腈和乙二醇单甲醚发生醚化反应得到2-(2-甲氧基乙氧基)乙腈,收率91%;接着与2-溴乙酸乙酯、多聚甲醛、1,1,1-三氟丙酮发生多组分串联反应"一锅"合成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卜6-(三氟甲基)吡啶-3-甲酸乙酯,收率82%;然后水解得到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6-(三氟甲基)吡啶-3-甲酸,收率93%;产物结构用1H NMR和13C NMR确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后处理简便、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氟吡草酮除草剂串联反应醚化中间体

    百年AFEPASA达成新合作,在全球市场登记销售IPL生物制剂

    647页

    20%乙唑螨腈·螺虫乙酯悬浮剂干燥挥发性及杀螨活性

    遇璐田大军潘强胡伟...
    648-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不同配方20%乙唑螨腈·螺虫乙酯悬浮剂,研究药液的喷雾干燥挥发性能及杀螨活性.[方法]采用高通量农化配方制备和筛选系统,制备不同配方样品并测其粒径,表征其干燥过程挥发度,开展制剂样品对朱砂叶螨室内杀螨活性试验,考察不同配方干燥挥发性能的变化及对应杀螨活性.[结果]20%乙唑螨腈·螺虫乙酯悬浮剂L1-11配方D50为230 nm,干燥挥发性表征mDE t90约9 min,其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优,LC50为0.7270 mg/L.[结论]制备不同配方体系,通过对药液粒径、干燥挥发性及喷雾粒径性能的对比研究,初步探寻了 20%乙唑螨腈·螺虫乙酯悬浮剂药液喷雾干燥挥发性与杀螨活性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得了杀螨活性明显优异于原药混配的制剂配方.

    乙唑螨腈·螺虫乙酯悬浮剂挥发性杀螨活性

    5%氯噻啉·二嗪磷颗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陈芸芸袁媛刘谜
    653-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液相色谱对5%氯噻啉·二嗪磷颗粒剂样品进行分析,探讨同一色谱条件下2种有效成分同柱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ZORBAXXDB-C18柱为分离柱,采用紫外检测器,在254 nm波长下对5%氯噻啉·二嗪磷颗粒剂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氯噻啉和二嗪磷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8,变异系数分别为0.28%和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和99.66%.[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试样中2种有效成分,且操作简单.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较高,线性关系良好.

    二嗪磷氯噻啉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孟繁磊谭莉范宏张慧...
    656-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2种代谢物的分析测试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经二氯甲烷超声波提取,氨基化的多壁碳纳米材料净化,溶剂转化后经C18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ESI+)电离扫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8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2种代谢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1~0.1 μg/kg,定量限为0.03~0.3 μg/kg,在高、中、低3个空白样品添加水平下,8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2种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1.81%~11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46%~10.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土壤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

    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土壤环己烯酮除草剂

    HPLC法和UPLC-MS/MS法检测马铃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

    刘秀席涵唐兴曾利红...
    662-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建立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并探究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方法]HPLC法测定马铃薯样品中调环酸钙残留,首先使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振荡提取,经C18柱净化后采用带DAD检测器的HPLC进行检测.UPLC-MS/MS法测定马铃薯样品中调环酸钙残留,首先使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振荡提取,经C18柱净化后进行UPLC-MS/MS检测.进一步探究了在不同施药时间下马铃薯中调环酸钙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结果]HPLC法测定马铃薯中添加0.05~5.0 mg/kg调环酸钙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5%~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0%,定量限(LOQ)为0.05 mg/kg;UPLC-MS/MS测定马铃薯中添加0.01~1.0 mg/kg调环酸钙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90%,RSD为3.0%~12.0%,LOQ为0.01 mg/kg.试验采用的HPLC法和UPLC-MS/MS法能够检测调环酸钙,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进一步研究表明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有最终残留量积累,检出的最大值为0.1131 mg/kg,低于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2 mg/kg.[结论]建立了马铃薯中调环酸钙的HPLC和UPLC-MS/MS检测方法,且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马铃薯中调环酸钙的最终残留量低于韩国最大残留限量,为我国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上的使用及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调环酸钙HPLCUPLC-MS/MS残留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