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工程
浙江省能源研究所 浙江省能源研究会
能源工程

浙江省能源研究所 浙江省能源研究会

赵敏

双月刊

1004-3950

ee_editor@hotmail.com

0571-88081910

310012

杭州市文二路218号

能源工程/Journal Energy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能源类技术性科技期刊,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浙江省能源研究所,浙江省能源研究会主办,是《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3950,国内统一刊号CN33-1113/TK,双月刊。侧重报道能源,环保,节能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主要栏目有:新能源及工艺,能源与环境,实用节能技术,主编石观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电机组运行监测分析中的适用性探索

    金阳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MATLAB中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系统异常监测模型,利用某水电站厂级信息系统中的历史数据,针对一台水电机组的常规运行状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限定工况和测点的条件下,主成分分析法对于水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监测分析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在参数适当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一定的预警功能。为水电站在不增加监测硬件的条件下提高软件分析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路。

    水电站状态监测主成分分析

    基于低压配电物联网的分布式光伏接入研究

    樊国旗刘海南李鹏何毅帆...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压电网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感知能力弱导致分布式光伏信息不能实时上传至配网运行系统的问题,通过分析分布式光伏接入导致电压抬升的原因,提出了构建低压配电物联网平台,建立了云-管-边-端的系统框架,实现了低压电网拓扑自动识别功能,建立了低压电网电压调节策略。基于低压配电物联网基础上建立台区源网荷储协调运行平台,有利于提升台区运行能力和对高弹性电网支撑能力。

    低压配电物联网电压控制协调运行

    智慧光伏储能充电桩能源管理策略

    何国栋方昌勇洪凌邬荣敏...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描述了一种智慧光伏储能充电桩系统的架构,并提出了一种易于通过单片机实现的实时能源管理策略。不同于常见光储充方案采取交流母线的形式,该充电桩采用了直流母线电气架构。储能系统直接挂载在直流母线上,支撑母线电压,同时可通过功率变换器实现与电网、光伏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能量交换。通过分析该电气架构中的电能流经途径、寻找最高传输效率路径,并通过储能充分利用峰谷差价,制定规划了光储充多能互补平台下的能源管理策略。经分析计算,该策略能充分发挥光伏、储能的作用,实现储能日内低倍率充放,降低充电桩使用成本。以晴天非通勤车辆三次快速充电为例,通过该策略增加收入达28%。

    光伏储能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管理

    基于暂态数据戴维南等值参数辨识的时变广义短路比计算方法

    孙锐鹏王奕鑫王玉昊吴浩...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义短路比能有效反映多馈入直流系统受端交流电网的强度,其计算通常基于直流馈入节点处受端交流电网的戴维南等值导纳矩阵,忽略了交流电网各元件动态对电网强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数据戴维南等值参数辨识的时变广义短路比计算方法,将隐含系统元件动态特性的端口节点电压与注入端口节点功率作为辨识数据,基于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模型与最小二乘法辨识受端交流电网时变导纳矩阵,进而计算出时变广义短路比,准确地反映了系统动态对受端交流电网强度的影响。最后,以单馈入直流系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以某省级电网算例验证了其实用性,分析了负荷动态特性对时变广义短路比的影响。

    广义短路比多馈入直流系统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时变参数辨识暂态数据

    计及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源荷匹配评价

    杨磊赵平钟浩李振兴...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捷有效评估光伏并网后设备利用率变化情况,丰富现有源荷匹配评估指标体系,本文建立了一套考虑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源荷匹配评估方法。首先对分布式光伏与负荷特征、设备利用率指标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波动匹配度、电量匹配度、消纳匹配度与负荷偏移度的源荷匹配评估模型,借助拉开档次法进行指标赋权并得出源荷匹配综合得分,依据综合结果直接判断分布式光伏并网对设备利用率的影响程度。最后,依据江苏某工业园区电力用户源荷数据进行指标计算并进行设备利用率变化评估,对照设备利用率指标验证了评估指标体系合理性与有效性。

    分布式光伏设备利用率源荷匹配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感应电动机群分组及聚合算法的比较分析

    张思阳陈宇杰杨浩伯吴浩...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感应电动机群中各电动机的负荷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感应电动机群分组及聚合所依据的原则难以确定,很难选择最为合适的感应电动机群分组及聚合算法。因此,本文采用将典型的三种分组算法及三种聚合算法交叉组合的方式将IEEE推荐的 7 种典型感应电动机等值,并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比较分析各等值方法的等值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分组算法和三种聚合算法交叉组合后不同等值方法的等值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基于电动机负载率和临界滑差修正的加权聚合法的等值效果较好。

    负荷等值建模感应电动机群等值分组算法聚合算法交叉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