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任天志

双月刊

2095-6819

caed@vip.163.com

022-23611149,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TPCD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与发展》创刊于1984年,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传播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倡导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协调发展理念,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地反映食品安全与健康、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清洁生产与农村循环经济等热点问题,直接面向农业、环保、食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人员与大众读者。同时,《农业环境与发展》将在重要版面上宣传各地农业环境保护成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农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研究进展

    郭宸耀伍靖伟陈林郑国玉...
    1241-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可有效缓解国家耕地紧缺,同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排水排盐效益的充分发挥是暗管材料、结构、外包料、工程布置形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概述了我国暗管排水排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在暗管材料与结构、明沟-暗管等组合排盐系统的布置参数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暗管系统在暗管淤堵、灌排结合和施工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盐渍农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将向节能环保、智能化、综合管理和多源互补等方向发展.本文旨在为我国暗管排水排盐技术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农田排水暗管外包滤料工程布置灌排管理

    干旱区长期不同灌溉模式及灌溉量对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盐分分布的影响

    王艳艳封心志郝金秀田长彦...
    1251-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干旱区长期不同灌溉模式及灌溉量对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盐分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4月分别对漫灌麦田、林地,滴灌棉田、苜蓿地,无灌原始荒漠、撂荒地进行了土壤剖面挖掘,用土钻法以20 cm为间隔取0~100 cm剖面土,对其土壤盐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原始荒漠及5年撂荒地土壤剖面的含盐量(15.82 g∙kg-1和2.83 g∙kg-1),长期滴灌与漫灌显著降低了土体盐分,其中漫灌林地和麦田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17 g∙kg-1和1.13 g∙kg-1,滴灌棉田和苜蓿地的含盐量分别为1.33 g∙kg-1和0.92 g∙kg-1.此外,在林地和棉田长期灌溉量一致(4 500 m3∙hm-2)的情况下,滴灌棉田的含盐量高于林地,且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在苜蓿地和麦田长期灌水量一致(6 000 m3∙hm-2)的情况下,麦田的土壤含盐量略高于苜蓿地,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在不考虑灌溉方式的情况下,土壤含盐量及分布与灌溉定额和植被类型有关,土壤含盐量顺序为苜蓿地<麦田<林地<棉田.研究表明:在地下水埋深约7m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滴灌与漫灌均加速了土壤盐分的淋洗,年平均4 500 m3∙hm-2的灌溉量即能促使0~100 cm的土体空间呈现良好的非盐渍化环境.当灌溉量相同时,灌溉模式不再是影响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因素,0~60 cm土体盐分分布主要取决于植被类型差异;当灌溉模式相同时,0~100 cm土体盐分分布不再受灌溉方式支配,更多取决于灌溉量,灌溉量高能促进土壤盐分淋洗.

    滴灌漫灌灌水定额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盐分运移

    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区土壤水热盐及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冯可为毛晓敏郭同铠
    1260-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区农田土壤水热盐迁移规律及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2年和2023年4-9月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M0)、全覆膜(M1)和条带覆膜(M2)条件下玉米生长和土壤环境对比监测试验,探究覆膜类型对土壤水热盐动态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1处理保水、抑蒸、抑盐效果好,M2处理因裸土区的存在导致水分、盐分分布不均.M0处理下,浅层土壤的贮水量和含盐量更明显受降雨和灌溉影响,降雨量较大时盐分受到淋洗,但土壤蒸发强烈,不利于保水保墒,同时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在M1、M2处理下,5、20、40、80 cm土层土壤有效积温较M0分别提高了5.7、58.4、113.7、142.5℃和19.1、83.5、108.8、155.9℃.因此,M1和M2处理下作物生育期缩短了7~10 d,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提升,并最先达到峰值.M1处理下,作物生育期总耗水量最少,M2处理次之,M0处理的耗水量最多.覆膜能够有效减少玉米生育前期的无效耗水,玉米在拔节期至灌浆期耗水量大,耗水模系数为13.18%~42.69%,苗期至拔节期以及拔节期至成熟期耗水量较少,耗水模系数为3.15%~18.79%.M1处理的产量相较于M0处理增加了2.9%~8.0%,M2与M0处理之间产量差别不大.研究表明,全覆膜和条带覆膜处理可减少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提高水分生产力,并有助于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但是长期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当残膜积累至一定量时,可能会消减覆膜优势,增加减产的潜在风险.

    地膜覆盖土壤水热盐动态玉米产量水分生产力

    盐碱土壤滴水-蒸发过程中的水盐运移特征

    阿孜古丽·塔依尔祁通徐万里黄建...
    1272-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单次灌水后土壤蒸发过程中水分、盐分及离子的变化规律,分析表层土壤蒸发返盐规律及盐分与蒸发时间的函数关系,本研究通过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对砂土、黏土、壤土分别进行覆膜和不覆膜处理,探究灌水后土壤在蒸发过程中的水盐及离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中总盐及Cl-、SO42-、Ca2+、Mg2+、K+、Na+含量上升,覆膜处理上升幅度低于不覆膜处理.其中总盐分、Na+、Cl-、SO42-含量上升较显著,且在砂土中含量最高,黏土中最低.蒸发过程中,砂土总盐日均浓度变化率最大,为0.48 g·kg-1·d-1,黏土最小,为0.11 g·kg-1·d-1.在离子方面,不同质地土壤中Na+和Cl-日均浓度变化率较大,覆膜和不覆膜处理下其向上层运移规律与总盐基本一致.不同质地土壤表层盐分浓度与土壤蒸发时间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灌溉后的土壤在蒸发过程中,覆膜可抑制水分散失,降低盐分表聚.随着时间推移,盐离子随水分蒸发在土壤表层积累,不同质地土壤中Na+、Cl-表聚量较大,Na+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增加.总盐分、Na+、Cl-在砂土表层积累最多,在黏土中最少.该结果可为南疆盐碱耕地"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及防治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指导.

    盐碱土干播湿出蒸发水盐离子返盐

    灌水量和矿化度对膜下滴灌棉花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秦小婉王振华雷雨张金珠...
    1285-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膜下滴灌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对灌水矿化度和灌水量响应机制,本研究于2023年以"新陆早48号"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 500 m3·hm-2(W1)和3 600 m3·hm-2(W2)2个灌水量和1(S1)、3 g·L-1(S2)和5 g·L-1(S3)3个灌水矿化度,分析其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下适量的微咸水灌溉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气孔限制值(Ls),降低胞间CO2浓度(Ci);而非充分灌溉或高矿化度均会增加Ci,减小LAI、SPAD值、Pn、Tr、Gs、LUE和Ls.与S2W1相比,S2W2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苗期和花铃期显著提高3.19%和14.79%;S2W1处理棉花产量(4 957 kg·hm-2)较S1W1(4 887 kg·hm-2)显著提高1.43%,S3W2处理(4 173 kg·hm-2)显著提高18.79%.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花铃期LAI、Pn及Ls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Gs通过LAI、Pn、LUE及Ls等对产量的间接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在充分灌溉(4 500 m3·hm-2)条件下当矿化度为3 g·L-1时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达到最大值,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且光能利用率保持最高,最终实现棉花增产.

    棉花膜下滴灌灌水矿化度灌水量光合特性

    有机酸对盐碱土改良及苗期棉花生长的影响

    姜兴梅丁浩唐亚莉段婧婧...
    1295-1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外源有机酸对干旱区盐碱动态变化及棉花养分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选取乙酸(AC)、草酸(OA)、柠檬酸(NM)作为试验材料,设置10个处理,以未施有机酸为对照,乙酸、草酸、柠檬酸分别设置0.01%、0.05%、0.10%3个用量.结果表明:低用量外源有机酸可提高棉花种子出苗率和干物质含量;乙酸、草酸、柠檬酸不同用量处理下棉花的出苗率及干物质含量均表现出用量0.01%>用量0.05%>用量0.10%;与未施有机酸处理相比,0.01%AC、0.01%OA、0.01%NM处理的棉花出苗率分别提高了32.47%、52.33%、58.95%.高用量有机酸可显著降低土壤的pH,土壤pH随着有机酸用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低用量有机酸显著降低土壤的全盐、Cl-、SO42-、Na+、Mg2+、K+含量,且乙酸、草酸、柠檬酸不同用量处理下都表现出用量0.01%<用量0.05%<用量0.10%的趋势.与未施有机酸处理相比,0.01%AC、0.01%OA和0.01%NM处理的全盐含量分别降低了40.18%~48.53%;Cl-含量分别降低了50.00%~57.64%;SO42-含量分别降低了25.76%~38.88%;Na+含量分别降低了47.18%~61.97%.低用量有机酸可促进棉花茎叶对N、P、K、Ca的吸收,降低棉花茎叶对Na的积累.与未施有机酸处理相比,0.01%AC、0.01%OA和0.01%NM处理的N含量分别提高了38.96%~59.49%;P含量分别提高了57.89%~105.26%;K含量分别提高了28.53%~55.58%;Ca含量分别提高了60.98%~76.52%.研究表明,施入有机酸能有效降低盐碱土的pH、含盐量,促进棉花对矿质养分N、P、K、Ca的吸收.综合比较,在三个用量中,0.01%有机酸用量对盐碱土改良及棉花苗期养分吸收效果最好.

    盐碱土有机酸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吸收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盐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蔡鑫陈虹汪灏然刘航希...
    1304-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盐碱胁迫下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4个不同盐碱(NaCl∶NaHCO3=1∶1)浓度处理组(0、50、100、150 mmol·L-1)以及4种叶面喷施组[清水、0.1 mmol·L-1水杨酸、0.1 mmol·L-1亚精胺、100 mg·L-1 5-氨基乙酰丙酸(5-ALA)],分析苗期小麦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碱胁迫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其他3种叶面喷施处理小麦幼苗株高分别提高7.69%~13.15%、12.66%~15.50%和1.01%~12.68%;根长分别提高7.44%~25.28%、2.21%~19.62%和30.38%~60.52%;茎鲜质量分别提高了3.58%~16.59%、12.50%~47.61%和20.00%~96.19%.与清水处理相比,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了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其中喷施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提升效果最佳.各盐碱胁迫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喷施水杨酸、亚精胺显著增加了小麦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3.19%~23.11%、8.99%~27.65%和3.18%~28.76%、7.50%~29.31%.0、100、150 mmol·L-1盐碱胁迫下,喷施水杨酸小麦叶片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50、100 mmol·L-1盐碱胁迫下,喷施水杨酸显著提高赤霉素含量;在50 mmol·L-1和150 mmol·L-1盐碱胁迫下,喷施水杨酸与亚精胺处理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高于5-ALA;在0 mmol·L-1和100 mmol·L-1盐碱胁迫下,喷施5-ALA显著降低叶片脱落酸含量,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研究表明,盐碱胁迫下喷施水杨酸和亚精胺对小麦苗期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5-ALA,有助于缓解盐碱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小麦的耐盐碱性.

    小麦抗氧化酶渗透调节内源激素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朱萌杨芝康健赵晓...
    1313-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作为一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在提高植物抗逆和生长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三因素裂区随机设计,设置2个盐分水平(S0:0 g·kg-1;S1:5 g·kg-1 NaCl)、2个棉花品种(耐盐品种G1:LS220;敏盐品种G2:LS231)及2个菌剂处理(B0:未添加;B1:添加),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G2品种苗期的生长,但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后,G2品种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了42.5%和33.3%,叶片含水率提升了32.3%,SPAD值恢复为对照水平;Na+/K+值降低,籽棉产量提升了10.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反射率、马克隆值、黄度和纺纱均匀指数等品质指标均有显著提升.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茎粗、叶面积等与棉花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菌剂对盐胁迫G1品种的生理缓解作用不显著,但显著提升了产量和纤维品质.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通过调节生理性状提升盐胁迫下敏盐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根际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盐胁迫棉花SPAD叶片含水率

    有机酸对盐碱土棉花铃期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伯豪刘丹阳党龙鑫李君...
    1323-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添加不同浓度有机酸对铃期棉花光合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在新疆农业大学开展盆栽控制实验,使用喀什市伽师县的两种盐碱土壤,盐度分别为12.8 g·kg-1(中度盐碱土)和19.3 g·kg-1(重度盐碱土),设置5、10 mmol·L-1两种有机酸添加浓度,分别添加草酸(C1)、乙酸(C2)、抗坏血酸(C3)和甲酸(C4)四种有机酸,以不添加有机酸(CK)作为对照组,研究在盐碱土中添加有机酸对棉花光合特征、叶片SPAD值、叶片及根系酶活性、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盐碱土中有机酸处理显著增加棉花净光合速率,其中5 mmol·L-1乙酸处理效果最优,提高了122.2%;草酸、乙酸和甲酸处理均显著增加叶片SPAD值,其中10 mmol·L-1乙酸处理SPAD值最高.在中度盐胁迫下,5 mmol·L-1的草酸、乙酸和抗坏血酸显著促进了叶片和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的活性.对于10 mmol·L-1的有机酸处理,乙酸和甲酸对根系POD和CAT的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在重度盐胁迫下,各有机酸处理对棉花抗氧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其中5 mmol·L-1的草酸、乙酸和抗坏血酸在所有酶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10 mmol·L-1抗坏血酸对根系CAT的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对于棉花根系形态,仅有5 mmol·L-1抗坏血酸处理在中度盐碱土中和10 mmol·L-1抗坏血酸处理在重度盐碱土中表现为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推荐添加5 mmol·L-1的乙酸作为盐碱土改良剂使用.

    盐碱土有机酸抗氧化酶光合作用根系形态

    不同改良措施对南疆盐碱土壤特性及玉米和油葵生长的影响

    梁永辉王振华李海强李文昊...
    1332-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南疆盐碱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5 000亩暗管排盐示范区开展试验,分别以常规施肥下玉米(MCK)和油葵(OCK)作物为对照,施加土壤改良剂(MC,OC)、微生物菌剂(MB,OB)、土壤改良剂+微生物菌剂(MCB,OCB)三种土壤添加剂,分析了土壤添加剂施加对土壤特性(容重、pH、含水率、储盐量)及玉米和油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土壤添加剂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pH、土壤储盐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和脱盐率.相比于MCK处理,OCB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3.07%、pH 2.70%、土壤储盐量20.00%,提高土壤储水量13.06%、土壤脱盐率106.45%.此外,相比于对照处理,土壤改良剂+微生物菌剂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27.97%、玉米产量27.44%,提升油葵地上部干物质量16.18%、油葵产量13.80%,最终提高两种作物的实际经济效益.综上,土壤改良剂与微生物菌剂共同施加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特性、提高作物生长和产量,进而带来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且合理种植耐盐作物可进一步缓解农田盐碱状况.本研究为干旱区盐碱地改良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土壤改良剂微生物菌剂玉米油葵土壤储水量脱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