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油气田储层原始温度的预测方法

    顾玉洋夏竹君罗鹏王勇...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温度至关重要.精确获取储层温度,对于测井工具优选、钻井液选型、采油工具选择等关系重要.近年来,南海东部勘探逐渐走向深层,储层埋深大、温度高,对现场作业的安全顺利完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准确获取储层温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电缆测井作业中马笼头记录的、至少3趟的温度数据,再结合与温度数据相对应的垂直深度和泥浆静止时长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精确获取储层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在南海东部油田探井中多次应用,效果良好.

    储层温度地温梯度地层温度线性回归

    随钻微取心技术在南海东部浅部地层中的应用

    胡建民闫占良夏竹君曹鹏飞...
    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广泛的PDC钻头在石油钻井行业中提高钻井效率的同时,也给现场录井和后续地质资料的研究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扰.而随钻微取心技术的核心是在不牺牲钻井时效的前提下,可以取得更高质量的地质实物资料.该技术在A1井的试用,是南海东部在浅部地层提高地质资料录取质量方面的大胆尝试.A1井累计微取心进尺370 m,在泥岩及灰质砂岩段所取岩心质量较高,疏松砂岩段未能收获岩心.

    南海东部海上油田随钻微取心钻井技术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井下煤层自主识别技术研究

    邢亚辉
    23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井下复杂煤层传统识别方式存在探测手段少、煤层探测精确度低、煤层识别效率低、无法准确预测煤层推进方向等问题,对井下煤层传统识别方法与探测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井下煤层自主识别方案.在山西某煤矿现场应用后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对煤矿井下煤层自主识别,识别精度高达99.6%,识别响应时间仅为22.87 s,取得了非常满意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为后期实现煤层的智能识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煤层地理信息系统自主识别

    基于秦皇岛刘家河地区的重力异常聚焦反演研究

    陈玲玉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异常聚焦反演是一种重要的线性重力异常物性反演方法.由于该方法与其他非线性重力物性反演方法相比,计算量不大、运算速度较快,因此在重力异常定量解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反演过程中,如何克服趋肤效应,是获取可靠结果的关键.本文以秦皇岛刘家河地区为例,建立较为典型的重力异常模型,将深度加权方法应用到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反演中.结果表明,深度加权方法在重力异常聚焦反演中可有效克服趋肤效应,防止异常源在表层的过度聚合,能够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成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重力异常物性反演聚焦反演深度加权

    矿用相变降温服的冷却效果研究

    刘学勇张震钮超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地温、热淋水引发的热害问题,采用相变降温服技术来提高作业人员的热舒适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相变材料的换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复合材料能够迅速感知外界温度变化,吸热阶段稳定,在2 h内仍能保持良好的吸热能力,试验人员的身体表面温度降低最大幅度在3℃左右.

    高温矿井降温服相变材料数值模拟

    矿山、地铁、地震"三位一体"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朱苏泽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由单一型矿山救援队伍转型为"矿山、地铁、地震'三位一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对队伍转型的背景、机遇、建设模式、建设实践和建设成果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是矿山救援队伍转型发展的未来趋势.

    矿山救护大队"三位一体"综合应急救援

    苏州电子信息领域创新联合体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

    李雨浓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和装备科技创新的需求和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对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和组建创新联合体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从创新联合体的内涵和形成机制剖析了苏州市电子信息领域创新联合体的组织模式,从创新联合体治理结构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培育、创新资金的支持、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和创新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创新联合体的融合发展路径,为该领域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了积极研究和探索.

    创新联合体领军企业创新效率协同

    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创新与改革探究

    宋红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是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化,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由"技术竞争"演化为"人才竞争".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企业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确保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培养和打造管理、技术、技能型三支队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改革增添新动力.本文分析了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在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上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改进措施,为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国有企业教育培训创新与改革

    《能源技术与管理》2024年总目次

    252-255,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