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

施由明

双月刊

1006-2335

agarsym@126.com

0791-88592077,88595816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农业考古/Journal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经·豳风·东山》虫名考释

    嵇保中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豳风·东山》中的虫名解释存在不同的观点.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昆虫学知识,本文提出了新解释."娟蜎者蠋"中的"蠋"应为"人工放养的家蚕","伊威在室"中的"伊威"属于鼠妇,如光滑鼠妇、多霜腊鼠妇以及卷甲虫科的普通卷甲虫,而"熠耀宵行"中的"宵行"属于萤火虫."鹳鸣于垤",应为"鹤鸣于垤",其中的"垤"应为白蚁冢.

    《诗经·豳风·东山》伊威宵行鹳鸣于垤

    关于拟开设"稻作文化研究"专栏的启事

    178页

    知天与顺天:古代农谚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王奋刘铭孙金荣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生态文明,需要借鉴中华农耕文明中的生态智慧.古代农谚是传统农业生产实践的直观反映,亦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它是古人知天畏命与顺天而为思想的有机融合,表现了古人在知晓、尊重客观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生态智慧.研究中国古代农谚中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助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关系,对缓解当下的生态危机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古代农谚天人合一生态哲学知天顺天

    禁渔后时代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传承保护和发展建构研究——以鄱阳县古渔村管驿前为例

    程宇昌
    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渔业生产习俗是古代渔业先民生产劳动和生活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禁渔后时代,鄱阳县古渔村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传承保护和发展建构,应当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型集体经济为基础、以渔俗特色谋发展,通过打造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的集体记忆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村、全域旅游、节庆活动和数字化传播平台,实现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传承保护和乡村发展的互融共存、互促互进、同频共振,形成时空文化连续体和习俗文化发展共同体,不断助推乡村社会发展和百姓共同富裕.

    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建构古渔村管驿前

    乡规民约与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耦合互动研究

    周欢于语和
    19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规民约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权威性源自于广大村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软法,乡规民约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根基,而且与农村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通过柔性治理等合作方式,乡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工具,体现了国家治理中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乡规民约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要吸收现代民主法治的精髓.在传统乡规民约中融入现代治理理念等现代化逻辑,进而形成的现代化乡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依托利益激励、道德评价和互助工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理模式,既尊重了传统,又体现了现代治理理念.这种治理模式为农村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规民约农村治理现代化耦合互动法治

    农旅融合背景下江西乡村空间适应性营建策略研究

    李枝秀张志鹏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江西省不少乡村借助当地特色农业,结合旅游文化资源,以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然而,在此背景下,许多 乡村空间出现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缺乏总体调控,生产用地粗放化,邻里交往空间被破坏,村落风貌原真性丧失等问题.对此,本文就江西省乡村空间营建提出以下策略:整合土地资源要素,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优化乡村空间类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明确主体职责分工,强化乡村空间长效管护,以此促进江西省乡村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乡村空间适应性营建

    渼陂古村

    王建平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