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

施由明

双月刊

1006-2335

agarsym@126.com

0791-88592077,88595816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农业考古/Journal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管理探析——兼谈清代崖州"奉官示禁"碑

    韩飞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槟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我国的"四大南药"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奉官示禁"碑,记述了崖州、感恩两地禁止盗窃窝赃、提早开割槟榔、纠众抢夺槟榔家财的史实,是研究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经营、管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海南岛气候炎热、降水充沛,自汉代以来就是槟榔种植的重要区域.槟榔在海南岛种植经营历经两千余年,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还推动了岛上产业结构变化,对海南岛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之形成的独特槟榔文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海南岛乃至南方地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至今仍在海南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南槟榔清代示禁碑

    从二十四节气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郭彩霞李乐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文明连续性最典型的文化现象之一.二十四节气与现代生活的应然耦合,主要体现在"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农事理念的传承、"顺应时气""食哉惟时"文化理念的延续以及"以时禁发""垂法而治"生态理念的承继.深入研究二十四节气,既有利于全面认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拓展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凝聚各民族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认同感.

    二十四节气中华文明连续性传统文化

    民命所系:青苗神信仰的文化特性及其现实关怀

    张松梅王洪兵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农为本的传统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来自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挑战.为应对由天灾引发的生产危机和秩序危机,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民间,形成了一整套以青苗神为代表的农神信仰体系.传统青苗神信仰具有多元性、区域性、民族性、实用性等特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乡村社会在组织青苗神信仰仪式的同时,建立青苗会组织看护庄稼,由此沟通信仰与世俗、乡村治理与国家治理.青苗神信仰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的一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信仰模式,既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中华农耕文明共性,有助于从文化信仰的角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农耕文明青苗神青苗会农神信仰乡村治理

    宋代花卉谱录研究综述

    宋三平靳喆安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花卉谱录是宋代士人关于花卉知识的汇集,反映出当时的花卉种植、世人生活和文人趣味,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学界针对宋代花卉谱录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偏重于农学、园艺学的范畴,且较少对宋代花谱进行专门研究.2000年以后至今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2010年,在文献考证方面取得的成果最为显著;2011-2017年,随着花卉审美文化研究兴起,聚焦于对宋代花谱的审美与文化研究,宋代花谱文献的整理出版出现一个高峰;2018年至今,研究视野与方法的多样化使研究成果走向细化和深入,在美学研究、文化学研究、史学研究、哲学研究等领域出现了视野开阔、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有些方面仍处于薄弱状态或史实不明的情况,因此未来宋代花卉谱录的深化与拓展既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努力,又需要加强对相关史料的研究.

    宋代花卉谱录文献综述

    简讯

    《农业考古》编辑部
    208页

    中原忠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实验室成立仪式暨"忠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峰论坛剪影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