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毛俊雄 李春岩

双月刊

1006-351X

nysjjbzz@vip.163.com

0311-66002451

050000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DSCs通过PI3K/Akt和NF-κB途径调控神经元存活及炎症反应

    李伟宽周治来谢欢张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并鉴定原代ADSCs,并建立谷氨酸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系损伤模型.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损伤模型中HT22细胞分支数目及分支长度的变化.构建ADSCs与HT22共培养,检测ADSCs对HT22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采用ELISA研究ADSCs对HT22损伤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1 β、IL-6、IL-10)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及NF-κ B的磷酸化变化,探讨ADSC对损伤HT22的机制.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验证酶解法培养的ADSCs高表达CD44.相较于对照组,细胞毒性试验表明随着谷氨酸增高,HT22细胞存活率下降,且20 mM为半数抑制浓度,该浓度下HT22支数目及分支长度显著减少.相较于谷氨酸组,ADSCs共培养有效降低了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系突起的分细胞凋亡,减少了 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ELISA结果显示ADSCs共培养显著降低损伤HT22细胞中促炎因子的表达,同时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ADSCs通过促进PI3K/Akt的磷酸化和抑制NF-κ B的磷酸化,调节神经元存活及炎症反应.结论 ADSCs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调节关键信号途径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复.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希望.

    脊髓损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T22谷氨酸

    耐药型癫痫患者EEG功率谱变化与认知损伤分级的相关性

    陈悦王轶男吴阳王恒...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耐药性癫痫(DRE)患者脑电图(EEG)功率谱变化与认知损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DRE患者79例(DRE组,n=79)和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82例(健康组,n=82)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EEG功率谱的差异进行认知测试.根据认知损伤程度将DRE患者分为轻度认知损伤组(n=21)、中度认知损伤组(n=27)、重度认知损伤组(n=34).采用相关性分析对EEG指标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EEG功率谱对认知损害程度的影响.结果 DRE组患者前额区(θ)、前额区(β 2)、额区(α 1)、颞区(8)、枕区(β 2)及枕区(δ)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中央-顶区(α 2)和颞区(β1)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记忆商、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像再认、言语流畅性测试、顺背及倒背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重度认知损伤组患者前额区RP(β2)、中央-顶区AP(α2)及枕区RP(8)显著低于轻度认知损伤组和中度认知损伤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与额区AP(α1)和枕区RP(δ)呈正相关,记忆商与颞区AP(δ)呈正相关,图像自由回忆与额区AP(α1)、颞区RP(β 1)及枕区RP(δ)呈负相关,无意义图像再认与前额区RP(β2)、枕区AP(β2)呈正相关,言语流畅性测试与颞区AP(δ)和颞区AP(δ)呈负相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额区RP(β2)、中央-顶区AP(α2)、枕区RP(δ)是认知损害程度的保护因素.结论 DRE患者EEG功率谱变化与认知损伤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随着认知损伤程度的加重,EEG的异常程度也会增加.

    耐药性癫痫脑电图变化认知损伤分级相关性

    杂志社版权页声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社
    14页

    烟雾病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人卒中患者一例

    贾彩霞宋秀娟易菲刘晓伟...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1例烟雾病(MMD)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青年人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青年人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索.方法 通过1例MMD合并PFO的青年人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MMD和PFO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发病机制以及青年人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PFO及MMD均为青年人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烟雾病及PFO均为青年人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同时发生在同1例患者少见,明确病因有助于治疗青年人卒中并获得更理想的预后.

    烟雾病卵圆孔未闭青年人卒中

    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分析

    张根堂匡荣岩陈焕磊刘文涛...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20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法评估生存曲线,评估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出血次数、手术时期、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吸烟史、Fisher分级.结果 术后CVS并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手术时期、高血压、Fisher分级、年龄、出血次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其中20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有55例并发CVS,发生率为27.5%;不同Fisher分级与吸烟史患者的术后CVS并发率差异有在统计学意义(x2=38.358,P<0.001),(x2=19.238,P<0.001).不同饮酒史患者的术后CVS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9,P=0.517>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手术时间>4 h、Fisher分级3或4级、吸烟史、出血次数≥2次、中期手术及高血压是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CVS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患者的手术时期、高血压、Fisher分级、年龄、出血次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将会影响术后CVS并发的概率,进而也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护理造成影响.

    回归分析脑动脉瘤栓塞脑血管痉挛术后

    伴RBD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高危因素及预测模型

    朱梦琪王宁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高危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1月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36例伴RBD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国际PD和运动障碍协会统一 PD评定量表第2部分、第3部分(MDS-UPDRS Ⅱ、MDS-UPDRS Ⅲ)、Hoehn Yahr(H-Y)分级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评定.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伴RBD的PD患者认知障碍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236例伴RBD的PD 患者 MoCA 评分为(20.49±4.06)分,其中<26 分者 175 例(74.15%),≥ 26 分者 61 例(25.8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农药接触史、病程、H-Y分级、MDS-UPDRS Ⅱ评分、MDS-UPDRSⅢ评分、HAMD-17评分、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可能为伴RBD的P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药接触史、MDS-UPDRS Ⅱ评分、MDS-UPDRS Ⅲ评分、HAMD-17评分、FT4、hs-CRP均是其风险因素(P<0.05);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可知,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伴RBD的PD患者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95%CI为0.945~0.987,P<0.001,敏感度90.86%,特异度为93.44%.结论 农药接触史、MDS-UPDRS Ⅱ评分、MDS-UPDRS Ⅲ评分、HAMD-17评分、FT4、hs-CRP均是影响伴RBD的P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且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认知障碍高危因素预测模型

    脑卒中患者继发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及验证

    杭代刘才荣吴正超蔡志敏...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继发血管认知功能损害(VCI)的风险预警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全科医学科37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2例患者进行模型构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构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V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拟合度;再通过11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 脑卒中患者继发VCI发生率为48.7%,脑卒中患者继发VCI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狭窄、卒中次数,Hosmer-Lemeshow检验P=0.683,AVC为0.86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47,最佳临界值为0.460,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760.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患者继发VCI的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继发VCI的筛查.

    脑卒中血管认知功能损害预警模型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异常与MRI皮质下结构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颜婷周洁时雯吴新华...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异常与磁共振成像(MRI)皮质下结构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淮安市肿瘤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认知功能异常分为正常组(n=57)和异常组(n=5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糖波动水平、MRI皮质下结构体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波动水平与MRI皮质下结构体积的关系.Pearson偏相关分析MRI皮质下结构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MMSE评分与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OD)、变异系数(CV)显著增加(P<0.05);左侧海马、右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杏仁核、右侧杏仁核、左侧伏隔核、右侧伏隔核、左侧苍白球、右侧苍白球、脑干、皮质下灰质总体积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SDBG、CV、左侧海马、右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杏仁核、右侧杏仁核与T2DM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独立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SDBG、CV是左侧海马、右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杏仁核、右侧杏仁核体积减小的独立危险因素(β<0,P<0.05).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海马、丘脑、杏仁核与MMSE评分与MoCA评分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增大,引起MRI皮质下结构海马、丘脑和杏仁核体积减小,从而导致其认知功能异常.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异常磁共振成像皮质下结构体积相关性

    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雪玲王一峰王黎明赵芃...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IAO)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7例症状性非急性IA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械取栓组、球囊扩张组和支架置入组;根据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影像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IAO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5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128例,成功率为81.53%.与成功组相比,失败组患者预估血管闭塞时间更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低、闭塞血管长度更长、无残端/圆钝形残端及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算闭塞时间、ASPECTS评分、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残端及侧支循环分级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症状性非急性IAO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率相对较高,但ASPECTS评分、血管闭塞时间和闭塞血管长度、血栓残端形态及侧支循环状况均会影响血管内治疗效果.

    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影响因素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疗效和机制

    杨蕊李伟李敬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MP)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SCMP患者21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90例和观察组1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UTI注射液30万单位+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8·h-1,连续14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d、14 d,检测内皮素-1(ET-1)、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透明质酸(HA)、血栓调节蛋白(TM)、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9,P=0.033).观察组昏迷时间短于常规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D-1、HA、TM、ET-1、S100β、NSE、NIHSS评分升高,BIS、MoCA评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SCD-1、HA、TM、ET-1、S100β、NSE、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S评分、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SCD-1、HA、TM、ET-1、S100β、NSE、NIHSS评分低于治疗后5 d,BIS评分、MoCA评分高于治疗后5 d,观察组各检测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SCD-1、HA升高、BIS降低的ASCMP患者发生持续性神经精神后遗症(PNS)的危险因素升高.结论 UTI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内皮糖萼脱落来降低血-脑脊液屏障(BCFB)通透性,降低S100β、NSE,提高BIS,促进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降低PNS的发生.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乌司他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