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毛俊雄 李春岩

双月刊

1006-351X

nysjjbzz@vip.163.com

0311-66002451

050000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胶质细胞通过STAT3调控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祖细胞增殖

    劳泽辉周治来谢欢张辉...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SCI)后小胶质细胞(Mg)对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SCI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建立Mg与OPCs共培养体系,用内毒素脂多糖(LPS)活化Mg,采用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对OPCs增殖的影响及与增殖密切相关的STAT3分子的表达情况;构建小鼠SCI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第1、3、7、14天)检测STAT3表达变化;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抑制剂PLX3397清除小鼠Mg,检测其对OPCs增殖及与STAT3分子表达的关系.结果 LPS刺激后,Mg胞体显著增大(P<0.05),细胞群数量显著增加(P<0.05);活化的Mg可通过激活STAT3促进OPCs的增殖(P<0.05),该功能可被STAT3抑制剂STA21阻断(P<0.05);SCI后,脊髓中STAT3分子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在损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清除Mg可降低脊髓中STAT3的表达及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增殖.结论 Mg可能通过激活STAT3促进SCI后OPCs增殖.

    脊髓损伤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STAT3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美芬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sFas、Ang-1水平的影响

    范修锋武林鹏郭东凯王晨...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美芬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86例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纳美芬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会(MMSE)评分、治疗前后血清sFas、Ang-1水平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升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有所降低,相对而言,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更多(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MMSE评分有所升高,相对而言,研究组MMSE评分升高更多(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Fas、Ang-1水平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Fas、Ang-1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sFas、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美芬治疗TBI效果显著,且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调节血清sFas、Ang-1水平,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醒脑静注射液纳美芬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素1

    IKKβ抑制剂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保护性作用

    刘亚坤温迪祁晓明于利双...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KKβ抑制剂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运动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首先在ALS模型小鼠腰髓的运动神经元中鉴定IKK β的表达情况;然后利用稳定表达SOD1G93A的NSC34细胞系,给予IKKβ抑制剂(TPCA-1)后,观察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影响,包括蛋白印迹方法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ALS模型小鼠腰髓运动神经元中IKKβ的表达较同窝对照小鼠明显增多;给予IKKβ抑制剂后,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指标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凋亡蛋白活化的Caspase-3明显减少;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IKKβ、PP65明显减少;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有所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KKβ抑制剂(TPCA-1)促进NSC34-SOD1G93A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及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对神经元有保护性作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IκB激酶β神经元细胞增殖炎症因子

    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与血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刘英娣潘玉君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WSI)者入院后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探讨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不同类型WSI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WSI患者,将WSI患者根据新发梗死部位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分为部分型和融合型.分析比较不同梗死类型之间是否存在颈内动脉及其他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结果 WSI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3组间同侧ICA颅内段有无重度狭窄近闭塞(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后型3组间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皮质下型两组间同侧ICA颅内段、颅外段及MCA狭窄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P=0.010).结论 分水岭各亚型间血管狭窄程度与部位存在差异,融合型皮质下WSI更易存在颈内动脉严重病变.

    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颈内动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稿约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