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洋问题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洋问题研究
南洋问题研究

庄国土

季刊

1003-9856

xianan@xmu.edu.cn

0592-2186414

361005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南洋问题研究/Journal Southeast Asian Affair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CSSCI期刊,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东南亚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教育、文学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的塑造与挑战

    余南平廖盟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美国通过地缘政治手段介入亚洲区域价值链重构,试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依托日韩盟友与链接东盟国家的战略价值链,其本质上延续了里卡多式增长模式.在美国战略价值链塑造中,东盟将是美国战略布局中取代中国的关键角色.而在大国博弈争夺价值链主导权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的塑造将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下中国的区域中心地位,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共同塑造亚洲发展与繁荣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突破传统增长模式壁垒,未来迈向熊彼得式增长的关键一步.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与东盟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中国与东盟在亚洲区域价值链的发展中链接日趋紧密,推动了亚洲区域价值链的地位提升与影响力扩大.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价值链重构、美国战略价值链构建、中国在"双向挤压"下转型升级等系列挑战,也将影响未来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的塑造.由此,中国与东盟必须通过紧密合作,寻找符合新一代区域价值链的发展推进路径,通过产业链链接和关键技术领域合作实现突破,进而塑造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合作的熊彼得式增长,以应对共同的地缘政治挑战.

    中国东盟美国区域价值链地缘政治

    新国家主义视角下东南亚国家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比较研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为例

    石有为
    2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可观的市场潜力,东南亚的数字经济产业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东南亚国家数字经济的研究无法解释各国产业政策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是否遵循比较优势"两个维度可以对东南亚国家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进行较为妥当的分类.这一分类方式可结合产业相对成熟度的概念和新国家主义理论对特定产业政策选择背后的动因进行分析.案例比较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战略选择上的差异源于产业相对成熟度和国家自主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根植于各国内部迥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较高的产业相对成熟度和国家自主性使得新加坡得以做出探索技术前沿的选择;较高的国家自主性使得马来西亚在较低产业相对成熟度的约束下,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政策支持.较低产业相对成熟度和国家自主性限制了菲律宾的选择,无法超越现有的比较优势,难以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大的产业政策支持.

    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新国家主义"数字丝绸之路"

    东盟一体化背景下日本对湄公河国家援助:动因、路径与评估

    白如纯湛焜雅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论是出于助力东南亚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性区域合作构想,还是基于与一体化水平更高的东盟合作实现经济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自身需求,日本对湄公河国家的援助都与东盟一体化进程呈现某种程度的相关趋向.这种相关性随着地区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度调整,从而使援助的规模和形式呈现因时因势的起伏.总体看,东盟共同体背景下对湄公河地区的援助对于弥合地区发展差距、促进经济一体化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日本也得到了经济回报和政治外交收益.但援助与"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外交理念相捆绑,并成为"印太"战略推进工具,将对东亚地区合作带来消极影响.

    经济外交东盟共同体日本湄公河流域印太构想

    后冷战时代日本的湄公河次区域政策演进及总体特征

    孙传玲
    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湄公河次区域是后冷战时代日本在东南亚地缘战略布局的新着力地带.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积极主导和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先后倡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印度支那综合开发论坛"(FCDI)、"印度支那产业合作工作组"、"日本—印支三国"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首脑会议等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在次区域的各项合作,一度成为次区域最大的援助国和投资国,获得了较大的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湄合作本质上是日本实施其地区政策构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试图确立其政治大国身份的战略手段.在后冷战时代日本的地区秩序构想中,无论是"扩大的东亚"(小泉内阁)还是"东亚共同体"(鸠山内阁)抑或是"印太构想"(安倍内阁),都有着重视湄公河次区域的政策连贯性.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日本根据国际及地区形势变化、日美同盟状态及美国对外战略、中日间实力对比程度等进行阶段性调整,以保证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湄公河次区域日湄合作区域合作与竞争地区秩序

    东南亚恐怖主义网络发动的特征及运行机制研究

    李灿松胡平平王涛葛旭瑞...
    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呈现出超民族、超国家及超地域的新特点,也出现了跨境犯罪、武装贩毒、人口走私、网络宣传与策划的新动向.在国际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等媒介实施网络发动的新趋势下,东南亚地区更是成为恐怖主义网络发动的主战场之一.恐怖主义网络发动是指恐怖分子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宣传、招募、组织培训和策动恐怖袭击等活动,可划分为互联网 1.0 时代的网络破坏、互联网 2.0 时代的社交媒体利用以及互联网 3.0 时代的新技术应用.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网络发动具有模仿国际恐怖组织模式、直接进入手机端与高度伪装性等特征.文章深入分析东南亚恐怖主义网络发动的环境、参与主体、驱动力和机制,构建恐怖主义网络发动的过程框架,指出东南亚恐怖主义网络发动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解构典型案例和寻找规律、开发获取和处理关键反恐技术、构建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以及建立数据应用平台等.

    网络恐怖主义网络发动大数据技术东南亚地区

    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变化解析

    王传剑李鹏飞
    8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小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发生了一些非常明显的变化,包括不断在南海挑起事端,试图固化对仁爱礁的长期占有并重返黄岩岛,强化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积极开展同美西方在南海地区的安全合作,加大"舆论加法律"攻势,通过炒作南海问题来博取国际社会支持等.这些变化的出现,既是菲律宾国家安全重心调整和转向的结果,也是家族政治与权力斗争激发和助推的结果,更是美国在对华竞争背景下鼓动和支持菲律宾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地区安全环境,影响了中国的维权效能,也为美国推进其对华战略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将对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不过,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菲律宾的南海政策不会就此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中菲南海争端也不可能由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中国应当采取一些更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予以理性应对.

    菲律宾南海小马科斯政府中菲关系美菲关系中美关系

    越南建构的南海历史地名叙事及其存在的逻辑问题

    邬志野
    10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越之间关于南海的争议中,越南方面找到诸多历史资料来支撑其主张.这些史料中的地名繁杂而混乱,但却被罗织成相互关联的地名关系.这种历史叙述看似系统而完整,但其各个节点却缺乏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逻辑.以越南发行的白皮书为线索,可以找到越南建构南海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详细考察这些越南和西方文献中相关地名之间的关系,即可进一步发现越南南海主张中的历史地名叙事逻辑及其问题所在.

    南海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越争端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