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病与性病
皮肤病与性病

双月刊

1002-1310

0871-63536231

650011

昆明市环城南路双龙新村243号

皮肤病与性病/Jour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推广、宣传、交流有关常见性、多发性皮肤病及麻风病、性病、爱滋病等的防治知识、经验、科研动态,尤其是性病的防治理论基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医务人员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苏兴芳夏淼张小斌刘春桃...
    257-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医务人员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评估丙肝宣传教育工作效果,为落实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云南省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802份,丙肝防治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95.12%,专业知识知晓率为15.65%;其中"丙肝病原体"知晓率最高为95.17%,"临床诊断病例依据"完全知晓率最低为6.83%.女性、省级医院和感染疾病科是医务人员对丙肝专业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OROR(95%CI)分别为 1.560(1.188~2.048)、4.735(2.894~7.748)和 13.710(7.891~23.817).结论 云南省医务人员丙肝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专业知识完全知晓率较低,对丙肝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应加强医务人员丙肝防治专业知识培训,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助力于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

    丙型病毒性肝炎医务人员知晓率影响因素

    基于ARIMA模型对云南省麻风病的预测

    殷荣荣刘志涛王晨蕾赵江...
    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为云南省麻风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1990~2022年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以建立最优预测模型,并对2023年和2024年的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结果 经过多次反复分析对照,最终建立ARIMA(1,1,0)模型为最优模型,R2=0.895,该模型的残差是一个白噪声的序列(Ljung-Box Q=20.307,P=0.259),拟合值曲线较为靠近真实值,说明模型拟合能力较好.2023年和2024年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分别为42例、27例,通过将2023年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误差绝对百分比为49.40%(41/83),说明用ARIMA模型来预测云南省新发病例数准确性有待提高.结论 可使用ARIMA(1,1,0)模型进行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变化趋势预测探索,但需进一步优化.

    麻风病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成人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温婷纪超
    268-270,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有效性及不良事件.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2例,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2周.收集评估量表:结节性痒疹皮损面积评估(BSA)、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研究者整体评价法(IGA)、5-D瘙痒评分、瘙痒及睡眠的数字评分量表(NR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第12周时有8/16(50.00%)的患者达到了 IGA 0或1,6/16(37.50%)的患者达到了 IGA2.IGA评分与基线相比平均下降60.42%.DLQI评分12周下降了 77.00%.在第12周时,瘙痒NRS和睡眠障碍-NRS值分别从9.14±0.71下降到4.06±1.18,从 8.32±0.57 下降到 2.94±0.58(P<0.05),5-D 瘙痒评分下降了 43.96%(P<0.05).4.55%(1/22)患者出现了口腔疱疹,4.55%(1/22)患者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能有效减轻瘙痒和改善皮损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度普利尤单抗结节性痒疹真实世界研究

    51例儿童Spitz痣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杨昕宇陈钱杨雪琪钱华...
    27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儿童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2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51例Spitz痣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51例患儿中,男性26例(50.98%),女性25例(49.02%);年龄1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4.63±0.34岁;皮疹表现为单发的绿豆至蚕豆大小的圆顶状丘疹或结节,呈红色、黑褐色、肤色,其中黑褐色25例(49.02%),红色18例(35.29%),肤色8例(15.69%);受累部位依次为面颈部20例(39.22%),下肢13例(25.49%),上肢6例(11.76%),手/腕部5例(9.80%),躯干4例(7.84%),足趾2例(3.92%),腹股沟1例(1.96%);临床上,Spitz痣被误诊为色素痣13例(25.49%),化脓性肉芽肿5例(9.80%),囊肿2例(3.92%);皮肤镜下,Spitz痣由单形血管组成,分布在粉红色的背景上或呈浅褐色负性色素网样结构;在组织病理学上,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或梭形细胞排列成巢,在表皮、真皮或真表皮交界处分布,其中上皮样细胞型Spitz痣7例(13.73%),梭形细胞型Spitz痣23例(45.10%),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型Spitz痣21例(41.18%);根据组织病理分型,交界型Spitz痣9例(17.65%),皮内型Spitz痣13例(25.49%),混合型Spitz痣29例(56.86%),有18例(35.29%)可见核分裂象,42例(82.35%)可见痣细胞成熟现象,9例(17.65%)见核内假包涵体,27例(52.94%)可见痣细胞巢周围裂隙.结论 Spitz痣好发于儿童,头颈部是好发部位,多为单发皮疹,临床上难以与色素痣、化脓性肉芽肿等鉴别,诊断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

    Spitz痣儿童临床特征皮肤镜组织病理

    复方氯霉素搽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某岛礁官兵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分析

    王闻毕新岭陶苏江
    274-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氯霉素搽剂治疗南海岛礁官兵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23年8月~12月于南沙某岛礁医院门诊确诊的133例轻中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单独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氯霉素搽剂治疗.分别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85.29%(58/68),对照组为63.07%(41/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其他系统不良事件,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氯霉素搽剂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整体疗效提高,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安全性相似.

    复方氯霉素搽剂过氧苯甲酰凝胶轻中度痤疮岛礁官兵疗效

    芳香疗法对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中的疼痛的影响

    胡章一李娜黄波
    27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疼痛通常发生于照光后5~10min,由于疼痛常常导致患者对治疗的抗拒、恐惧和不耐受或难以坚持完成治疗疗程,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在治疗中使用芳香疗法,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疗的舒适度和配合度.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患者50名,随机将患者分为芳香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前30min敷于患处.观察组使用镇痛、镇静芳香精油在治疗前5min开始涂擦,在治疗过程中持续涂擦直至结束.在照光开始时、治疗中每5min对各组进行一次疼痛评分及监测血压、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压、心率和呼吸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精油芳香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治疗中的疼痛感,可以在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中推广使用.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芳香疗法

    误诊为足部皮肤感染的无色素黑色素瘤1例

    周朋朋曹灿
    280-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色素瘤是一类多发生于皮肤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在皮肤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无色素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瘤的少见类型,因其缺乏黑色素,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所以更加大了诊断的难度,常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疾病或肿瘤,本案例报道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在足趾部被误诊为皮肤感染的无色素黑色素瘤,通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后确诊.

    无色素黑色素瘤足部皮肤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Sweet综合征、玫瑰痤疮1例

    田金兰蒋亚辉鲁青莲赵秘密...
    28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43岁,因"面部反复红斑、丘疹,伴腹痛、腹泻"4年,复发1月,加重4d,于2021年4月第3次入我院.4年前患者因腹痛、腹泻伴面部红斑丘疹于我院住院,诊断"炎性肠病、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1月前患者面部皮损、腹泻加重再次入院,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玫瑰痤疮".两次住院均使用激素、羟氯喹等治疗,好转后出院,但停药后病情反复.本次因面颈部、双上肢出现红色疼痛性斑块入院.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诊断sweet综合征,予以甲泼尼龙40mg,皮损逐渐消退.

    Sweet综合征玫瑰痤疮溃疡性结肠炎

    高龄老年夫妻同患尖锐湿疣

    孙东生龙兴震杨茂陈春林...
    285-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85岁.肛周赘生物1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鳞状上皮呈疣状增生,表皮层可见挖空细胞.诊断:尖锐湿疣.患者女,81岁.肛周及外阴赘生物2年多.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鳞状上皮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层可见挖空细胞.诊断:尖锐湿疣.

    老年夫妻同患尖锐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