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革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革科学与工程
中国皮革协会 四川大学
皮革科学与工程

中国皮革协会 四川大学

廖隆理

双月刊

1004-7964

chenling00@263.net

028-85460597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

皮革科学与工程/Journal 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与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注重学术期刊的理论性、学术性和权威性。《皮革科学与工程》以发展皮革科学、振兴皮革产业为宗旨,登载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制革、毛皮、鞣料、皮革化学品、皮革机械及皮革制品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实验研究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对我国皮革科学及工程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专题论述(包括政策性)和有参考价值的译文;实用制革工艺技术、皮革化工材料生产技术及工程问题等方面;对皮革及相关行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会议信息、新产品、新技术研制开发信息、有关经济信息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硅源硅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检测Cr(Ⅵ)应用

    胡婷李雪李阳陈子越...
    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Cr(Ⅵ)在水中溶解性很强,超过0.1 mg/L的Cr(Ⅵ)会对环境和生命健康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开发灵敏度高的六价铬离子的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三甲基硅基咪唑作为双硅源前驱体,柠檬酸钠为还原剂,通过水热法可制备水分散性良好的球形双硅源硅量子点(D-SiQDs).研究结果表明,D-SiQDs为球结构且表面含有大量氨基与咪唑基团.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D-SiQDs最佳激发波长为359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51 nm,有着较好的光稳定性.D-SiQDs的荧光可被Cr(Ⅵ)选择性猝灭,且荧光猝灭程度与Cr(Ⅵ)浓度在0.5~100 μ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6 μmol/L;对自来水样中检测Cr(Ⅵ)回收率在100.37%~105.8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6%.研究为开发高灵敏度Cr(Ⅵ)检测的D-SiQDs荧光探针提供了思路.

    硅量子点六价铬荧光探针荧光猝灭

    有机配体对铝-锆配合物鞣制性能及环境效益的影响

    薛鹏博李奇军余跃汪徽...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氧化木质素磺酸钠(OSL)、酒石酸(TA)和氧化淀粉(OST)与铝锆盐(AZ)进行配位鞣制,并与传统铬(Cr)鞣进行对比,评估了 4种鞣制技术的鞣革性能、坯革性能和环境效益.OSL-AZ与皮胶原以配位键结合为主,辅以OSL的磺酸基、羧基、酚羟基和苯环与皮胶原间的离子键、氢键和疏水键作用,促使OSL-AZ在皮胶原间形成大分子刚性交联网络,鞣革的收缩温度高达88.4℃,等电点达到7.54,对染整化学品吸收率超过84%,最终获得的坯革物理性能优良,仅次于Cr鞣坯革.TA和OST无磺酸基、酚羟基和刚性苯环,与皮胶原的相互作用弱,故其铝-锆配合物的鞣制性能不及OSL-AZ.OSL-AZ鞣革和废水的生物降解性明显优于传统Cr鞣革和废水.综上,OSL-AZ鞣制技术是一种实用环保的制革技术.

    无铬鞣氧化木质素磺酸钠铝鞣剂锆鞣剂配体配合物

    废皮屑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作为蒙囿剂的应用初探

    石鑫申佳露何珍辜海彬...
    19-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量子点(CQDs)作为一种新型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且易于改性.近年来,以天然生物质原料为合成前体来制备CQDs的研究广受关注.文章以脱灰牛皮废弃物(废皮屑)为原料,通过分别加入柠檬酸、海藻酸钠和衣康酸实现功能改性,采用一锅水热法合成了 4种废皮屑基CQDs,并初步探索了 CQDs在鞣制工段中作为蒙囿剂的应用.结果表明,合成的CQDs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可发射蓝色荧光,微观形貌呈类球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稳定性,且在无铬金属鞣制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蒙囿效果.

    生物质皮革固体废弃物废皮屑CQDs鞣制蒙囿剂

    木质素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李鸽马煜骄谭诗源赵培坤...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四氢呋喃、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为主要原料,热水解木质素为改性剂,2,2-二羟基甲基丙酸为亲水扩链剂,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一系列的木质素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LCWPU).考察了 LCWPU胶膜的结构特征、热性能、疏水性以及光泽度.探讨了木质素的含量及nNCO/nOH对LCWPU胶膜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以及nNCO/nOH的增加,LCWPU胶膜的吸水率降低,拉伸强度显著提高;当木质素含量为3%,且nNCO/nOH为4.5时,LCWPU胶膜的耐水性及拉伸强度最高,接触角可达95.7°,吸水率为14.3%,拉伸强度为62.9 MPa,断裂伸长率为297.5%.所设计的木质素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在皮革涂饰剂、哑光木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木质素蓖麻油水性聚氨酯胶膜皮革涂饰

    含铬皮屑全过程监管平台软件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孙骎周中平许维星万祥祥...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铬皮屑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制革工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含铬皮屑产生、运输和处置过程都需要按照规范来进行.含铬皮屑全过程监管平台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含铬皮屑的规范化处置.文章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包含有用户管理模块、企业信息上报模块、企业信息上报查询模块、企业含铬皮屑预警模块、含铬皮屑运输管理模块5大功能模块的监管平台软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引入本平台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制革含铬皮屑全程监管平台软件的优化建议.

    含铬皮屑全程监管平台软件开发平台应用

    生物质基无铬鞣剂在可持续皮革制造中的研究进展

    李瑞龙任龙芳刘华庆余思杰...
    4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鞣制是使生皮变成革的关键工序.目前,铬鞣剂因其优良的性能仍占据鞣剂市场的90%.但是Cr3+存在转化为具有致癌性Cr6+的潜在危害,铬鞣废水的排放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无铬鞣剂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生物质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可再生和生物可降解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文章对多糖类、蛋白类等生物质材料进行了介绍,并对多糖、蛋白质的功能改性及其在皮革鞣制和复鞣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同时,对生物质基鞣剂的发展前景及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生物质基材料无铬鞣剂多糖蛋白质功能改性

    基于油酸咪唑啉组分的阳离子加脂剂制备

    万祥祥陈春秀曹珊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酸咪唑啉作为阳离子加脂剂的活性成分,其由油酸和羟乙基乙二胺进行合成;研究将油酸咪唑啉与中性油复合后,通过相转化法制备获得乳液型阳离子皮革加脂剂(GC).对油酸咪唑啉组分及GC进行分析,并与市售阳离子加脂剂F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C具有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其乳液平均粒径为2.21 μm,小于FC(3.21 μm);在黄牛皮沙发革的加脂应用中,采用GC加脂的坯革相较于FC具有更好的油润感、手感持久度、耐光性及物理力学性能.实验表明,GC是一种良好的阳离子加脂剂.

    油酸咪唑啉阳离子加脂剂乳液皮革天然油脂

    HSPET/PA6中空橘瓣型纺粘针刺超纤合成革基布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韩丽娜许秋歌朵永超郭寻...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纺粘长丝针刺非织造布为基布,含浸水性聚氨酯(WPU)制备HSPET/PA6中空橘瓣型纺粘针刺超纤革基布(以下简称HSPET/PA6针刺革基布).对比分析前开纤法及后开纤法两种工艺,以及聚乙烯醇(PVA)和WPU含浸量对HSPET/PA6针刺革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VA、WPU含浸量下,前开纤法的力学性能优于后开纤法,但柔软度及透气透湿性能与后开纤法相比较差;两种工艺下制备的HSPET/PA6针刺革基布力学性能均随着PVA含浸量的增加先提升后下降,随着WPU含浸量的增加逐渐提升;柔软度和透气透湿性能随着PVA含浸量的增加先提升后下降,随着WPU含浸量的增加逐渐下降.

    中空橘瓣型纤维针刺超纤合成革基布双组份纺粘工艺超细纤维

    一种植物质可持续服饰品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于博涵吴紫涵曾琦
    66-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石油基合成纤维材料的应用在促进时尚服饰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为追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环保服饰材料探索与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素食植物魔芋中葡甘聚糖的胶粘特性进行服饰材料试制以及应用实验,尝试将这种易于生物降解的植物质环保复合材料应用于服饰品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魔芋植物质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性、耐水性和强度;同时,该材料具有独特的外观纹理、较好的染色表现以及良好的可塑性,符合时尚服饰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有成为较理想的可持续服饰材料的可能性.

    服饰品可持续材料植物质材料魔芋应用探索

    不同类型防护靴对青年男性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

    王修行任慧梁高勇梁佩瑶...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防护靴对青年男性足底压力特征的影响,为防护靴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招募了12名定期接受体能训练的青年男性,分别穿着四款防护靴进行齐步、正步和跑步动作训练,通过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峰值压强、压强时间积分和接触面积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其他三种防护靴相比,F1防护靴在前掌和后跟的峰值压强和压强时间积分更大,可能增加足部疲劳和疼痛的风险;F4防护靴内置足弓支撑鞋垫,能够有效地重新分布足底压力,降低前掌和后跟处的压力,从而减少足部过用性损伤的风险;F2和F3防护靴均在鞋底使用了 EVA发泡材料,能够提供较好的缓冲和回弹性能,使其在前掌、中足、后跟的峰值压强和压强时间积分较小.研究提示,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和硬度较低的中底材料可能是减轻足部所受冲击伤害的有效途径.

    防护靴足弓支撑足底压力鞋垫中底材料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