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罗五金

月刊

1674-344X

xb6292@126.com

027-87943525/62854856

430205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129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面向基础教育,服务于中学师资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学教学研究。开展高等师范各学科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教育管理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桂汉良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上,是一个科学、严谨、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包含着坚定的文化自信、准确的文化内涵、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的学习目的、辩证的文化关系等丰富内涵."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准定位、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展现强大伟力,在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中彰显真理力量.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坚持文化自新、建设文化强国,以"七个着力"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全面提升.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意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

    王向志刘雅妮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针对粮食安全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从生成逻辑维度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粮食安全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精华、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的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实践要求维度看,关键在于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民;从价值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习近平粮食安全国家安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民

    平等就近入学权司法保障研究

    汪文静何静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公平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就近入学被认为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其内涵也经历了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的发展.平等就近入学权关涉受教育权和平等权双重基本权利,但其司法保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中对于学区划分行为是否受理、原告资格认定和法院审查强度等存有争议.因此,在确认学区划分行为可诉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仅适龄儿童作为利害关系人而具有原告资格;针对就近入学诉讼中的事实、程序和法律问题分别采取最低、中等和严格审查强度,以此平衡公民权利救济和行政自由裁量权;同时,积极推进就近入学的教育行政公益诉讼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就近入学平等权教育公平司法保障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思考与路径探索

    王小琴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全新要求,各教育主体应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要在横向视角下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又要在纵向视角下构筑全过程育人链条.这不仅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关系到"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建构和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的推进.大中小学教育主体应在筑牢理论、队伍及组织基础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革新资源供给方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立德树人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引领课程创新与实践——以中国出版史为例

    江锦年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论,将课程思政作为厘清课程改革的思想标杆,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去探索教学创新路径.针对中国出版史课程内容不够鲜活,知识理解缺乏整体认知,探究式教学略显不足,教学情景和教学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等教学"痛点",将课程思政以探究性教学方式渗透到中国出版史课程教学中,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模式,加上课外研学为有效补充,极大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高中国出版史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新文科探究性教学中国出版史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李艳周政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师范类专业认证赋予了课程思政新时代新师范的特殊价值意蕴.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究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意蕴,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教师、怎样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从顶层设计、课程建构、师资队伍、协同育人四个维度提出了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师范类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

    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建设数字特区的路径浅析

    孔建忠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各领域融合全面展开,数字化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形成以数字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制度优势成为驱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探索建设数字特区,以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进行试验探索,围绕数字经济开展一揽子政策创新,从国际、湾区、产业和人才四个维度,率先推进大湾区跨境数据管理规则相衔接、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实施金融科技创新战略、建设智慧示范城市、打造数字人才集聚区,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湾区方案.

    数字特区数字经济规则衔接湾区方案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字劳动分配正义

    简勇马怿硕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劳动本质上依然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生产性劳动.在平台形成一定垄断地位之前,数字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雇佣关系下的数字劳动者.在平台对信息资源形成一定垄断之后,数字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雇佣关系下的数字劳动者,还来源于需要支付酬金给平台的劳动提供者、生产有价值信息的信息提供者以及部分实体经济中的劳动者.相对平等的分配正义才是真正的分配正义,保障数字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众访问信息的自由,提高社会劳动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保障信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才能实现数字劳动下剩余价值的分配正义.

    数字劳动数字劳动关系剩余价值分配正义

    渐近自然扬真性——胡直感怀诗探析

    吴昌林蔡逍遥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直作为明中晚期江右王学的代表人物,诗文亦名噪一时,其感怀诗更是直接抒发性情,颇能体现其个人特色.胡直的感怀诗主要有三类:一类感怀身世遭遇;一类由景或事而生,怀念友人;另一类则专注抒发对时事灾祸的感慨.从内容上看,胡直感怀诗较为贴近他的生活,故也能藉此真实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在艺术特色上,胡直感怀诗突出地展现了自然和真挚的特征,同时精于用典和构造意境,极具美感和价值.

    胡直感怀诗内容艺术特色

    论扬雄儒者身份认同下的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

    李丹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赋作方面,在儒家经世思想影响下,扬雄辞赋创作体现出以赋入仕、以赋纳谏的目的;同时继承儒家美刺传统,采用修饰文辞、婉转达意的创作方法;将儒家明哲保身、重视民生的观念纳入创作内容;晚年又因赋不能"用"而"悔赋".赋论方面,在儒家重文观、中庸观、诗怨观的影响下,扬雄最早认识到了赋文体"丽"的审美本质,率先将"则"作为辞赋的分类标准,创新建构了赋文体"讽谏"的实际功能,在中国赋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扬雄儒者身份辞赋书写赋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