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崔士民

双月刊

1672-9161

pyxb123@163.com

0393-4676818

457000

濮阳市黄河路西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8年1月,时为内刊,1999年获准公开出版。本刊栏目兼顾基础理论研究与成人教育特色,尤欢迎质量上乘的中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龙行龘龘:《玉篇》龙文化意识管窥

    黄交军李国英
    1-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乃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文化标志和民族图腾,而《玉篇》含龙诸字蕴涵着内容充实、独具特色的龙文化意识,故以《玉篇》涉龙字词为考察目标,从生命精神、审美意识与民俗信仰三大层面系统解读中华龙文化意识,证实中华龙文化始终洋溢着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奋进锐气,受到全体国民的普遍喜爱,成为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装饰图案、审美对象;尤为重要的是,龙以灵虫瑞兽的身份构建了民俗信仰的认知基础,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勇登龙门、化龙成龙。一段《玉篇》龙文化艰辛历程可谓一部炎黄子孙龙马精神、龙行龘龘的崇龙叙事诗、民族奋斗史、家国欣荣路,千载而下依旧魅力无穷。

    《玉篇》生命精神审美意识民俗信仰

    认知视角下中国龙的文化隐喻解读

    朱珺高琼
    7-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经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中国龙由原始的自然物逐渐升华为人文物,其文化隐喻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衍生。龙的隐喻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原始思维和模糊认知,而隐喻的认知特征,即捕捉相似性甚至创造相似性是龙的隐喻不断丰富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认知现象的龙的隐喻,它体现于人们认知活动的产物中,反映出中国人对龙的认识、崇拜和审美。因此,从认知的视角探讨龙的文化隐喻有助于解读蕴藏在其背后的中华文化的概念系统。

    中国龙隐喻认知视角文化

    龙文化的立法保护研究——以"龙乡"濮阳为例

    马天翔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文化"是兼有龙之文物、遗址及传统民俗与精神信仰的文化集合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化"在当代不仅具有强化民族认同、提升民族气节的作用,还蕴含着极大经济价值。目前,"龙文化"在法律层面的研究寥落,对其予以立法保护虽面临困境但已具备立法可行性要件,立法应明确"龙文化"保护范围并应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立法理念,同时注重因地制宜,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并适配监督机制。

    龙文化立法保护文化传承

    中国龙文化及发展进路探析——以"龙乡"濮阳为例

    郭侨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濮阳作为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岁月记忆。在新时代背景下,让"龙乡"濮阳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应该深入发掘龙文化的丰富内涵,坚持守正创新,讲好黄河故事,弘扬和传承以龙文化为核心的濮阳根文化。

    龙文化守正创新传承濮阳

    基于CiteSpace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热点演进和动态趋向分析

    法政李真鹏陈智军郭良如...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我国近三十年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进程,基于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厘清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热点演进及动态趋向。研究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总体历经四个阶段,萌芽探索期、增速发展期、转型发展期、新时代发展期;核心作者合作密切的研究机构以传统体育院校为主要阵地;前沿主题包括体育文化交流、武术国际化传播、民俗活动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研究表明,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优质项目的筛选、传播语境的构建及传播反馈机制的完善。

    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热点演进动态趋向CiteSpace

    新形势下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

    杨朔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质量管理成为中小型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小型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有效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小型企业应认清质量管理的新形势,结合当前形势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一些优化措施,中小型企业才可以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新形势中小企业质量管理

    交往理性与引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的创新路径

    王永东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8年以来,"双带头人"模式已发展为驱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策略;然而,在基层党建的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仍面临认知局限、方法匮乏、效果欠佳及创新不足等挑战。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视角切入,探究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的创新路径;剖析交往行为理论与"双带头人"实践间的深层关联,强调在实施该模式时应重视主体间性、语言沟通和共识达成,旨在强化党内民主氛围、提效决策过程、巩固团队的团结与执行力,并增强党支部书记的领导魅力与影响力。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创新路径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自主权下放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刘继芳
    36-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7年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力下放,评审管理主体由政府变为高校自身,高校角色和权力的变革给职称评审工作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职称评审标准难以摆脱惯性思维、改革创新流于形式、政府行政化向学校内部行政化转移、普遍存在的学缘业缘关系影响了评审的公平性、变革催生了不合理的破格晋升条件等。针对上述问题可以精准定位、科学制订校本化职称评审标准,加强学术权力在职称评审中的权威性,完善专家库管理制度,丰富评价方式,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科学设置破格晋升条件等。高校迫切需要对职称制度、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等进行改革,以对一线教师形成积极的发展导向。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评审权下放变革与挑战

    高职院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背景、意义与实施路径

    孔令玉夏万杰马建富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能够提升高职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更多技能与知识兼备的大国工匠,这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基于这一背景与现状,在高职院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形成大美常驻的校园氛围。因此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出发,达成高职院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目标。

    高职院校高职生中华美育精神立德树人

    人工智能赋能数学教育评价:变革、风险与突破之道

    黄美霞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革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人工智能的诞生使得数字技术不再只是单纯地作为教育评价技术的支撑,而是以技术赋能数学教育评价改革,颠覆现有数学教育评价,从整体评价指向学习共同体下的个体微观评价方式,强化数学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指向,助力数学教育评价标准的更新。以数学教育评价方式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人工智能赋能数学教育评价变革方向,破解人工智能给教育评价带来的制约与难题,强化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主动性与决策性,发挥规范制度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保障性与约束性,塑造人工智能底层育人逻辑,以期促进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发展。

    技术赋能人工智能数学教育评价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