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科学
情报科学

靖继鹏

月刊

1007-7634

infosci@jlu.edu.cn

0431-85095200

130022

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情报科学/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情报科学研究的发展,开展情报教育,普及情报知识。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现代信息业发展、多媒体技术、情报人员结构等方面。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综述、研究生园地、书评、简介及专题论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题层面的期刊影响力标准化指标研究

    杨思洛陈志灵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目前期刊影响力标准化主要基于学科层面,未考虑学科内不同主题的差异性、每篇期刊文献的多主题性,以及期刊文献类型的多样性。基于此,本文构建主题层面的期刊影响力标准化指标——NI(Journal Normalized Indicator,期刊标准化指数),为期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结合主题模型、标准化、引文分析等方法构建指标,选择JCR中"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163本期刊2019-2021年数据计算JNI,将其与多个期刊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期间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JNI微观地分解了期刊全文献被引的主题来源,具有主题层面标准化的效果,且受期刊自引率影响较小。JNI与对比指标有较强正相关关系,具有实践有效性。但JNI区分度、均衡性更好,即因主题剖析、全文献计算和标准化等,突显了期刊在分区、排位中的差异。[创新/局限]本文主要以主题模型细化影响力来源、标准化消除期刊内部多方面差异等方法,构建了一个新的期刊标准化影响力指标JNI,该指标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期刊在主题和整体的影响力情况,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主题模型期刊影响力期刊评价标准化影响力指标

    在线健康社区重大慢病患者负面评论倾向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王辉王晓玉李卫东宋律...
    12-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基于在线健康社区中患者生成文本进行情报分析,挖掘出影响重大慢病患者评论负面倾向的关键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高重大慢病患者的满意度、改善重大慢病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患矛盾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好大夫在线健康社区中重大慢病患者评论数据,构建基础词典并采用SOPMI算法扩充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通过BER Topic方法对重大慢病患者负面评论进行主题特征分析。[结果/结论]影响重大慢病患者评论负面倾向的关键维度为:医疗服务的治疗效果、医患交流质量、医生专业技能、医生品德和个人特质以及医患交互的常态化关系维护等,并结合关键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创新/局限]将文本挖掘技术引入到在线医疗领域,基于重大慢病患者评论分类后的负面评论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模型挖掘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重大慢病患者评论负面倾向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提供了数据科学的研究范式。

    重大慢病管理负面评论文本分析智慧医疗关键维度

    基于政策特征的我国科学数据汇交一致性评价分析

    胡吉明陈恬杨云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分析评价科学数据汇交政策,有助于规范我国科学数据汇交流程、提高汇交工作效率,推动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方法/过程]融合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领域三个维度,评价我国科学数据汇交政策在政策目标上的协同程度、政策工具的组配情况与政策领域间的协作情况,以及政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结果/结论]我国科学数据汇交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多政策目标协同和多政策领域协调,且政策内部一致性水平良好,但存在对数据归档重视程度不足、过度依赖环境型政策工具等问题,应从规范数据归档流程与创新数据服务模式等方面助推科研诚信建设和完善数据增值机制。[创新/局限]探索了融合政策多维特征的科学数据汇交政策内外部一致性评价策略,应进一步挖掘政策内容特征、评价变量及其关系。

    科学数据汇交政策内容特征一致性评价PMC指数模型

    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杨宏宇宋长平
    29-3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力的评价,为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指明方向,为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智库信息的管理提供科学、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高校智库产品的传播力,提升高校智库的舆论影响力。[方法/过程]首先根据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特点,利用文献综述法和德尔菲法建立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最终对所选取的8个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开展传播力的评价。[结果/结论]根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剖析,分别从智库主体、智库产品和智库产品传播媒介三个方面为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基于信息传播模型并依据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的特点,开展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研究可将智库样本扩展到全国范围,以确保评价结果更具准确性和有效性。

    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传播力评价灰色综合评价法智库主体智库产品

    数智赋能智库服务范式的转变、使能创新与协同服务策略

    李瑞孙庆峰高岩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现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混合智能劳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在重塑智库服务范式创新和价值共创的过程和方式。[方法/过程]本文从数智赋能智库服务范式转变和创新角度,凝练和阐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发的智库服务范式重要转变和使能作用,构建了智库专家与智能支持系统的协同服务理论模型,提出了促进智库协同服务的策略。[结果/结论]智库传统服务范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环境下遇到了深刻挑战,使得信息情境、协同主体、资源要素、服务流程等服务要素呈现出显著变化,催生了智库数智化服务新范式。基于数智技术的新服务范式,数智技术使能进一步激发了大数据行为洞察、群体混合智能劳动、协同服务价值共创和数智化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局限]本文梳理了数智赋能智库服务范式的转变,智库应用数智融合技术推动的使能创新,为智库数智化协同服务提供理论参考;然而,本文构建的智库专家与智能支持系统的协同服务理论模型尚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智库服务范式使能创新协同服务数智赋能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知识地图模型研究

    宋雪雁邢阁张伟民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针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设计知识地图模型,实现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知识导航,建立用户与知识间的连接,服务于档案文献遗产的研究与开发,并为知识挖掘与发现创造条件。[方法/过程]以地图学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利用需求,设计《名录》知识地图模型,并阐述其功能与价值。[结果/结论]本研究设计的知识地图模型既能够为《名录》中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思路,又能够为《名录》中档案文献遗产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本研究结合了地图学理论和档案文献遗产资源特点,设计了知识地图模型,提供了档案文献遗产内容导航和多样化的知识传输方式,并建立了用户与知识源之间的连接。但该模型目前仅是在理论层面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知识地图《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档案文献遗产知识导航知识构建

    学术文献推荐的事后可解释性研究——基于实体关系联合抽取的知识图谱

    李鹏程
    54-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针对当前学术文献推荐可解释研究多聚焦于模型可解释,不仅解释力度有限且涉及一定的性能牺牲,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事后可解释方法。[方法/过程]基于深度学习、多任务学习及注意力机制等技术方法,构建混合深度学习的医学文献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式揭示推荐文献与查询主题的内在语义关联,实现推荐结果的事后可解释化。[结果/结论]在人工标注的高质量实体关系测试数据集上F1值达 72。4%,较基准模型 BioBERT-BiLSTM-CRF、BioBERT-LSTM-CRF、LSTM-CRF 以及 Joint-BiLSTM-RNN分别提高4。3%、5。2%、7。7%和1。3%。对得到的知识图谱从透明性、可信度、有用性、有效性、说服性、可审查性以及满意度七个指标进行可解释性测度,分别获得4。3、3。6、4。1、3。8、3。7、1。0、2。7的评分(评分区间0-5)。[创新/局限]采用远距离监督的方法实现大规模训练语料自动构建,虽能免去繁冗的人工数据标注环节,但关系标签中的噪音降低了模型在关系抽取上的表现。基于知识图谱的事后可解释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推荐结果产生原因以及协助用户进行正确决策,但在可审查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学术文献推荐事后可解释知识图谱联合学习关系抽取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国际合作团队的机构构成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胡子乐赵毅章成志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本研究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为例,探讨该领域内国际合作团队的机构构成对学术影响力的影响,旨在为研究人员选择国际合作伙伴提供指导,从而协助其提升学术影响力。[方法/过程]本研究选取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三大顶级会议论文数据作为数据源,系统地探讨了国际合作团队的机构构成对学术影响力的影响。并比较发文量最高的美、中、英三个国家国际合作团队中机构构成与学术影响力的差异。[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国际合作中,由大型企业与大型企业构成的团队以及大型企业、非大型企业、高水平研究所与一般研究所构成的团队往往能够产生更高的学术影响力。与其他国家相比,高水平高校能够给英国国际合作论文带来更高的学术影响力,大型企业能够给美国国际论文带来更高的学术影响力。[创新/局限]文章通过对机构类型进行细分,来考察机构构成与学术影响力间的关系。后续研究可以对机构类型进一步细分,并结合新颖性等指标来更全面地评估学术影响力。

    国际科研合作学术影响力科研团队机构构成自然语言处理

    共生理论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反转形成路径研究——基于fsQCA定性比较分析

    张柳易思雨王慧相甍甍...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反转现象的频繁发生,为相关舆情管理部门进行舆情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掌握网络舆情反转的形成路径可有效提高舆情反转的可预见性,有利于及时实施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反转形成路径分析框架,以30个热点突发事件舆情案例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提取媒体报道、网民表现、群体压力、政府介入、内容敏感度、信息传播形式、认知偏差7个条件变量,探究网络舆情反转的组合逻辑和形成路径。[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网络舆情反转的形成更倾向于多元组态影响,依据共生单元,将网络舆情反转路径归纳为网民表现矛盾型、媒体报道偏差型和共同作用型三种组合路径,多因素间彼此作用,共同促成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创新/局限]揭示网络舆情反转形成路径中各条件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作用关系,有效拓宽了共生理论的研究维度,后续可增加案例选取容量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突发事件舆情反转共生理论形成路径fsQCA

    融合机器翻译与BERT-Whitening的同义句识别研究

    胡献君杜莹林鑫
    83-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构建机器翻译与BERT-Whitening结合的句子同义识别模型,可以提升同义句识别效果,为下游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应用提供支撑。[方法/过程]首先对同义句的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融合机器翻译与BERT-Whitening的同义句识别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其中,识别模型由句子预处理、候选同义句识别、嵌入式文本表示与基于相似度融合的同义判断等四个部分构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机器翻译与BERT-Whitening结合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别达到了 0。840、0。859和0。849,明显高于对照组。[创新/局限]未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文本验证,普适性验证不足,且准确率、召回率提升空间较大。

    机器翻译BERT-Whitening同义句识别同义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