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学报
情报学报

武夷山

月刊

1000-0135

qbxb@istic.ac.cn

010-68598273

100038

北京市复兴路15号

情报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Technical Information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情报学报》 是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情报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综述评论。重点关注信息、知识、情报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过滤、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服务,知识获取与构建、知识组织与标引、知识利用与服务,情报收集与监测、情报分析与转化、情报传递与服务等。特别欢迎有数据基础、方法或技术上有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论文。本刊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权威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

    余博文刘向
    25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破式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研发合作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技术创新的自然延伸,对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突破式与持续式创新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推动发明人合作关系的合理构建与研发团队的培育.首先,本文定义了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度量方法;其次,使用专利引用数据构建发明人合作网络;最后,基于网络零模型的方法分析和验证了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发明人合作网络表现出度相关性与同配性,突破式创新发明人倾向于和突破式创新发明人合作,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突破式创新发明人与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越来越显著.

    专利分析突破式创新持续式创新合作网络合作倾向

    基于文本匹配-组态优化的两阶段技术供需匹配方法研究

    余辉夏文蕾黄炜吴昀璟...
    26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供需匹配作为技术转移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针对技术供需匹配过程中匹配结果过多和影响因素复杂两大挑战,本文基于前期技术文本内容匹配方法和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对技术供需匹配过程进行详细解析,提出了基于文本匹配-组态优化的两阶段技术供需匹配模型;采用近年发布的技术需求信息进行实验,在真实技术市场对模型进行验证.向技术需求方进行技术成果推荐后,收集这些技术需求方的反馈.反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供需匹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以在实践中为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依据.

    技术转移技术供需匹配文本匹配组态分析

    时间效应下的健康信息说服机制研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实证

    柯青丁梦雅曹雅宁李嘉雯...
    274-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健康信息传播和教育说服公众形成健康行为意愿是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为理论基础,将说服路径分为中心路径和外围路径,同时引入短期的时间纵向数据追踪.本文实施了10天左右持续使用健康信息的日记报告实验,基于30名大学生提交的377条健康信息日记数据,建立个体层面与信息线索、时间层面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探究健康信息对个体健康行为意愿的说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行为意愿的说服过程主要是信息质量和来源可信度的混合式说服路径;在7天周期内,健康信息说服效果逐渐增强,其中信息质量的说服效果更为稳定,来源可信度的说服效果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抵消;健康信息说服路径随个体特征和接触时机而变;健康意识调节来源可信度和信息热度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且具有时间效应;卷入度调节信息质量和来源可信度对信息说服效果的影响,但不存在时间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健康信息对健康行为意愿改变的说服机制,为建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健康信息传播和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了参考.

    时间效应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健康信息说服多层线性模型日记法

    基于密度聚类算法改进的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陈亮余池尚玮姣许海云...
    28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在改进传统主路径分析法中主路径内容单一、主题一致性较差等不足的同时,留下了两个缺陷,即所选主路径在语义空间的位置可能偏离主题聚簇中心、不同主路径的主题区分度并不明显.本文在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逐步优化的主路径选择方法,即将主题聚簇密度和路径遍历权重进行叠加形成复合密度,通过调节复合密度中两个要素的比重来优化主题聚簇中心的定位,当聚簇中心的位置变化收敛后,将位于不同主题聚簇中心的路径作为结果输出.将本文方法分别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专利引文网络和材料科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引文网络,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所产生的多条主路径不仅在主题聚簇中的布局更加合理,而且选取不当主路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语义主路径分析主题一致性主题聚类材料科学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

    基于异类数据和语义建构的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研究

    韩盟陈悦王玉奇王康...
    30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创新和产品的迭代周期不断加快,识别未来新兴技术的早期弱信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异类数据和语义建构的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新方法.首先,以文献数据作为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的分析对象,探索使用文档离群性和文本相异性指标筛选异类数据,并构建合适的量化评估方法;其次,通过改进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法和组合图法,抽取弱信号关键词表征术语;最后,基于意义建构理论抽取术语上下文语境,挖掘并解析弱信号含义,以实现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本文以量子信息领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识别出当前量子信息领域新兴技术弱信号包括量子点吸附、量子保密协议、量子点医学和量子博弈等.研究结论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决策者和技术研发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弱信号识别新兴技术异类数据语义建构量子信息技术

    基于引文共现层次采样的学术文献表示学习

    丁恒张静陈佳卓曹高辉...
    313-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进行学术文献特征表示,不仅可以提高学术文献的检索、分类和排序效率,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有效的文献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受图书情报学领域引文邻近分析研究启发,本文基于自监督对比学习框架,提出了基于引文共现的层次采样算法,从结构化全文数据中挖掘文献间的潜在关联,构造自监督前置训练任务用于训练文献层级的学术文本表示模型,即CCHT(citation co-occurrence hierarchical transformer).使用S2ORC数据集和SPEC-TER训练集从句子共现、段落共现和章节共现层次来构造三元组集合,训练对应的模型,并用于论文分类、用户行为预测、引文预测和论文推荐四大SciDocs基准测试集任务.对于不同任务,本文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指标.在论文分类任务中,使用F1值进行评估;在用户行为预测和引文预测任务中,使用nDCG(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和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进行评估;在论文推荐任务中,使用P@1和(nDCG)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CCHT模型在SciDocs基准测试集中的性能优于其他基线模型,并且当固定正样本采样层次为句子共现时性能最佳;②基于引文层次共现进行困难负样本采样,易受噪声数据影响,导致模型性能出现逐步降低的趋势.

    表示学习对比学习采样策略排序学习

    基于数据增强和ViT的印章识别方法研究

    张志剑夏苏迪刘政昊王文慧...
    327-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章识别因采集标注困难和印章图像退化等导致识别难度较大.数据增强可以缓解数据缺乏的困境,结合ViT(vision transformer)模型提取印章的全局特征,可以提高复杂情境下的印章识别能力.首先根据印章所处的情境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制定数据增强策略,进而扩充训练集;然后将印章图像输入ViT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和印章识别.本文采集并标注《兰亭序》等16幅书法字画上包含的1259枚印章,经过11个数据增强模块处理后,训练集包含127159枚印章图像.与基线模型ResNet50相比,ViT模型的F1值提高了12.17个百分点,去除数据增强所得扩展数据后,所有模型均无法收敛.在标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增强和ViT模型可以对印章图像进行准确识别.本文方法尚缺少语义推理能力,无法识别训练集中未出现的印章.

    印章识别深度学习数据增强数字人文

    双系统理论视角下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研究

    贾明霞赵宇翔朱庆华吴大伟...
    339-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获取和无法丢弃无价值或价值有限的数字信息的严重囤积行为会干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对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对21个访谈文本和3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爬取的有关数字囤积现象的3568条有效评论的混合数据进行扎根理论分析,以厘清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环境下个体的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与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与演化路径呈非线性,主要是个体在数字积累过程中"寻求不确定性掌控感"的驱动与"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抑制之间逐渐失衡的对峙导致的结果.同时,研究识别了寻求不确定性掌控感的3种表现类型与过程,确定了影响数字囤积行为的情境因素,考察了在非理性信息行为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普遍存在的反思性过程,即自我调节与控制,以深入挖掘应对措施下个体仍旧发生或沉迷数字囤积的原因.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建构了一个解释数字囤积行为形成与演化的实质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不仅能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数字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新洞见,也对个体、数字企业和组织乃至数字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非理性信息行为数字囤积行为不确定性掌控感自我调节与控制对峙失衡

    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的情报体系框架研究

    李品
    357-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情报体系作为科技战略咨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其应有作用.构建支持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的情报体系,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本文主要探索情报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从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内涵入手,探索情报体系的理论框架,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理论框架中的保障系统、治理系统和运行系统三个要素.

    科技发展科技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情报任务情报体系

    复杂信息环境下的科技情报教育赋能研究

    苏鹏张泽玉林子婕吴振峰...
    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情报教育是情报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信息环境给科技情报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了解国内外科技情报教育的意识、手段、知识和伦理等赋能教育内容的组织、呈现和实施规范,明确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教育存在的"创新之变"与"守正之不变".第一,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内容愈加丰富,在新的知识储备、信息手段和伦理观念中,打造科技情报学新版图;第二,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方式愈加灵活,在终身学习、深入实践和塑成意识中,形成应对复杂科技情报任务场景的能力;第三,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目标愈加明确,在发展学科、输送人才和传递价值中,营造良性循环的情报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复杂信息环境下中国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内容、方式及目标,有助于探求适合中国的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模式.

    科技情报教育赋能复杂信息环境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