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学报
情报学报

武夷山

月刊

1000-0135

qbxb@istic.ac.cn

010-68598273

100038

北京市复兴路15号

情报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Technical Information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情报学报》 是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情报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综述评论。重点关注信息、知识、情报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过滤、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服务,知识获取与构建、知识组织与标引、知识利用与服务,情报收集与监测、情报分析与转化、情报传递与服务等。特别欢迎有数据基础、方法或技术上有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论文。本刊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权威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跨学科性、跨时域性及其影响力研究

    杨杰王左戎邓三鸿王昊...
    1003-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跨学科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时域性的测度框架,并将其量化为时域丰富性、时域非均衡性、时域差异性和时域深度4个维度.本文对微软学术数据库中1950-2020年38879575篇论文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的时间趋势、分布特征以及科学家的生涯演化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跨学科性、跨时域性与科学影响力的关系.研究发现:①论文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呈现一致的增长趋势和不一致的领域分布;②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指标具有无标度分布等异质性分布特征,且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的相关性并不强;③科学家生涯中后期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明显增强,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其引用行为的变化;④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对科学影响力有着相反的作用效应,即跨学科性显著促进科学影响力,跨时域性显著抑制科学影响力,较强的跨学科性和较弱的跨时域性组合成为颠覆性热点论文的概率最高.本文提出的跨时域性测度框架丰富了知识融合和跨学科理论,并为科技政策和学术评价提供了启示.

    跨学科性跨时域性引文网络科学家生涯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王晰巍毕樱瑛李玛莉
    1015-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元宇宙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分析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探究用户在元宇宙平台进行的价值共创行为,挖掘元宇宙平台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及解决路径,推动元宇宙技术与各产业的有机结合.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国内代表性元宇宙平台网易瑶台为实验对象,在定性研究阶段,对24名网易瑶台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后,通过质性编码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初步探究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定量研究阶段,结合价值共创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等相关文献,构建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人交互及人机交互对社会支持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对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元宇宙平台能力中开放自由度、虚拟形象及沉浸质量对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隐私安全风险对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元宇宙平台用户价值共创意愿对用户价值共创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元宇宙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

    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及机理研究

    张妍赵宇翔刘炜朱庆华...
    103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共享数据是构建数据生态体系的重要途径.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能够促进文化数字化成果转化与全民共享.本研究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获取四届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案例数据,分析竞赛行动者间价值共创的过程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产生的新兴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经验价值、社交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过程模型包含价值共识、价值共生、价值共融和价值共传.通过隐性价值主张与显性产品价值的循环转化,构成连续、动态的价值共创螺旋.竞赛的价值产出随生态系统不断扩展,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本研究补充了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对价值共创过程及机理的现象学研究,并为数字人文开放创新信息实践提供了建议.

    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数字人文新兴价值过程模型共创机理

    网络媒体态势感知:基于系统性综述的理论框架构建

    黄梅银王芳刘清民
    1046-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网络媒体态势感知受到实务与学术界的重视,但相关研究较为分散.系统性文献综述有助于形成对网络媒体态势感知研究的系统性、全景式理解,增进不同具体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SSCI/SCI/CSSCI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基于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收集、锚定文献样本框,通过"自下而上"的编码方式对网络媒体态势感知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细化了网络媒体态势感知的"察觉、理解和预测"三层次框架.其中,察觉层包括内容察觉、时空察觉和情感察觉,理解层包括目标事件理解和热点事件理解,预测层包括内容突发预测、时空异常预测和情绪异常预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媒体态势感知"数据、察觉、理解和预测"四层次理论框架,并揭示了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态势感知网络媒体系统性文献综述PRISMA

    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挖掘的技术研发路径识别与颠覆性创新信号探测研究

    逯万辉
    1059-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创新作为积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环节,是打造科技强国、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厘清技术竞争主体、技术演化路径、技术竞争阶段特征与演进趋势,是寻求技术赶超与创新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技术研发的路径依赖理论与颠覆性创新的技术不连续理论出发,基于专利引文网络分层视角,通过对高持续性知识贡献专利的挖掘,实现技术演化主路径的识别和颠覆性创新信号的探测,并以半导体材料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演化路径的挖掘和颠覆性创新信号的探测,发现了"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化合物半导体衬底制备""氮化镓基射频器件""氮气反应溅射锌靶薄膜半导体材料""无机半导体材料量子点"等具有较强颠覆性创新信号的半导体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同时发现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正带来全球新一代电力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的颠覆性变革,在此基础上,对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路径和研发趋势进行了探讨.从实证研究及其应用效果来看,本文构建的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挖掘的技术研发路径识别与颠覆性创新信号探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领域拓展性,可以为科技界及产业界了解技术领域发展脉络和进行研发战略布局提供有效的情报支撑.

    技术研发路径依赖路径演化技术不连续颠覆性创新

    基于开源情报的科技前沿探测系统构建研究

    曾文王海燕刘晓琳肖已晴...
    1070-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前沿探测是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目的是运用技术手段研判和预测科技前沿,服务于科技管理.一方面,新的信息环境为情报生产带来变化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开源信息提供更加完备的情报服务日益受到情报研究学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科技情报分析及刻画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科技前沿探测系统构建研究为例,阐述了基于开源情报的科技前沿探测系统研发的基础要素和关键技术,探索科技前沿分析及刻画的情报工程化建设的可行性,为科技情报研究工作走向智能化提供参考.

    开源情报科技前沿系统构建情报刻画

    中文学术论文的微信提及数据特征分析研究

    余厚强李龙飞杨思洛
    1080-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文替代计量数据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仍旧较少,本研究面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中文学术论文的微信提及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不同层次的数据特征分布,为中文替代计量指标的开发及研究提供基础.基于2020年1月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中文学术论文的微信提及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揭示微信提及指标在表现形式、及时性、论文层次、来源层次、学科层次的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微信提及的表现形式以非参考文献为主,占比高达60.80%;②微信提及的及时性为56.56%,微信提及中文学术论文早于出版日期的原因主要是学者在会议、讲座中分享阶段性成果;③提及中文学术论文的微信公众号账户主体多元且分布较为离散,核心期刊论文更容易受到微信文章的提及,期刊微信账户对本刊发表论文有较为明显的自提及行为;④提及学术论文使得微信文章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对微信文章的传播效应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微信文章的提及也有助于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分享,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替代计量学微信公众号替代计量指标微信提及分布特征

    基于多维特征分析的戏曲类方志文献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翟姗姗余华娟陈健瑶夏立新...
    1094-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施知识挖掘,对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与关键环节,对方志知识组织与发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方志命名实体识别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缺乏适应方志文本特征与领域资源特征的系统化技术方案.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合多维特征与Bi-LSTM-CRF的戏曲类方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首先,结合句法特征与符号、尾词、构词、上下文和负例等文本特征,对方志文献中的戏曲类实体特质进行解析;其次,利用在长文本结构中表现优异的Bi-LSTM-CRF模型,借助已解析的戏曲类实体特征,提升实体识别效率;最后,以《楚剧志》为具体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命名实体识别效果上优于基准模型,F1值达到0.869.

    方志文献戏曲类方志命名实体识别Bi-LSTM-CRF多维特征分析

    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的短视频流行度预测研究

    朱恒民徐凝魏静沈超...
    1105-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测短视频的流行度不仅有助于短视频平台高效地管理信息,还可以对社会舆情进行监控.针对已有工作仅考虑短视频多模态内容特征构建流行度预测模型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基于网络表示学习,提出融合短视频内容和网络结构特征的流行度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爬取的抖音数据构建包含短视频、发布者和评论者节点,以及发布和评论关系的异质信息网络,将其映射为短视频和发布者两个同质网络,选择node2vec算法表征网络结构,作为网络模态;其次,提取短视频的多模态内容特征,采用低秩多视图子空间学习方法融合短视频内容和结构特征,作为流行度预测模型的输入;最后,构建短视频流行度预测的多层感知机回归模型,并进行对比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网络结构能够降低短视频流行度预测的误差,各模态对短视频流行度预测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文本、网络、社交、音频和视觉模态.本文融合了短视频内容和网络结构特征,为基于特征工程的短视频流行度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短视频网络表示学习流行度预测多层感知机

    图情领域二模网络研究:概念、脉络及应用

    吴江林平黄晓贺超城...
    1116-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模网络能够全面深入细致地挖掘众多复杂网络场景中的丰富信息.图情领域中的众多研究对象组成的网络具有天然的二分属性,二模网络在该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梳理了图情领域二模网络的研究现状.首先,对二模网络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隶属网络、二分网络等.其次,厘清了二模网络的研究脉络,包括二模网络的研究方法、基本流程和应用场景.再其次,总结了二模网络在知识管理与知识发现、科研合作与学术评价、信息传播与网络舆情、用户需求与信息服务等图情领域的应用逻辑.最后,探讨了二模网络在图情领域的研究前景,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构建贡献了基础方法.

    图书情报二模网络隶属网络概念界定研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