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薇子

月刊

1002-1965

qbzz@263.net

029-85529749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南段99号

情报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情报杂志》(月刊)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我国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文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万方、CNKI、维普三大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情报杂志》立足情报学领域,兼顾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以鼓励原创和培养新作者为已任;坚持严谨求实的办刊风格,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倡导学术争鸣,抵制学术造假。主要栏目:情报研究、评价研究、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预训练模型的漏洞信息检索系统研究

    刘烨杨良斌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威胁情报中漏洞信息是指有关网络、系统、应用程序或供应链中存在的漏洞的信息.目前搜索引擎在漏洞信息检索上存在短板,利用预训练模型来构建漏洞检索系统可以提高检索效率.[研究方法]以公开的漏洞信息作为数据来源,构建了一个问答数据集,对Tiny Bert进行增量预训练.使用模型对于每个查询向量化,并把漏洞信息构建成faiss向量数据库,利用HNSW索引进行多通道和单通道召回检索.然后对模型进行对比学习微调生成双塔和单塔模型,利用双塔召回和单塔精排构建了 一个简易的知识检索系统.[研究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预训练模型可以显著地提升检索性能,对比学习微调的双塔模型在构建的漏洞信息测试集中TOP1召回率为92.17%.通过漏洞信息领域的检索实践,对构建威胁情报的检索系统提供了参考.

    威胁情报预训练模型漏洞信息多通道搜索技术信息检索系统

    深度伪造视频中的信息特征萃取及其关联计算

    刘春年陈梦秋易岚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深度伪造信息识别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精细萃取深度伪造信息特征和充分挖掘信息特征的关联机制,可以为人工智能生成信息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以217条国内外深度伪造案例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化编码萃取深度伪造视频的信息特征,运用复杂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揭示信息特征的结构关联和影响关联,并构建融合深度伪造信息特征及关联计算的动态理论模型.[研究结论]结果发现深度伪造信息具有预警特征、技术特征、内容特征和参与特征4个聚合维度、12个二阶特征和125个子特征,其中技术特征和预警特征是区别于一般虚假信息的独特特征.预警特征是结构关联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技术特征强关联;参与特征和内容特征结构关联度高;深度伪造告知和技术与深度伪造信息关注度之间存在强烈的关联性.

    深度伪造视频虚假信息信息特征特征萃取特征关联关联计算扎根理论

    反射控制:一个信息操纵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研究

    王海霞徐宗煌石进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反射控制方法可以影响决策者思维及其决策过程,研究反射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对了解信息操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文献梳理方法,梳理了反射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反射控制理论可解释利用欺骗性信息操纵对方决策的过程,揭示了该理论在当下的应用价值.[研究结论]反射控制面向的是对方思维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活动,核心是利用对方信息"过滤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制,关键是要适时地向对方传递操纵其决策的欺骗性信息.该理论率先由原苏联地区的研究人员提出,被克格勃推崇为苏联的情报战略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美苏冷战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实施原则、方法、要素、步骤与流程模型的理论体系,是信息战中的关键理论武器,对当下的信息操纵活动依然有一定的解释价值,能够为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提供指引.

    信息战决策干预信息操纵欺骗性信息反射控制

    微博用户和热点话题间的社交吸引法则研究

    安璐刘媛圆
    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微博用户和热点话题间社交吸引力的内在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交吸引力的决定因素和热门话题的流行成因.[研究方法]以2022年微博平台的7类14个热点话题为研究对象,从用户行为视角构造用户与热点话题之间的吸引力测算公式,从话题、用户、距离、环境属性出发,确定影响社交吸引力的23个指标.采用4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SHAP模型对结果最好的模型XGBoost进行解释,分析各项特征的贡献大小和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属性的重要性非常明显,环境属性对社交吸引力基本没有显著贡献.在实践中,必要的高影响媒体转发造势、更多的话题上榜时间和更具有情感倾向的话题名称能带来更大的社交吸引力,帮助塑造与推进有益的热点话题,也为政府引导网络空间话题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微博热点话题社交媒体用户社交吸引力SHAP

    基于推文传播模式与跨模态特征的网络谣言检测研究

    彭竞杰顾益军张岚泽
    124-1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减少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威胁,提出充分整合帖子的多模态信息和传播模式信息对谣言进行精准识别.[研究方法]提出融合推文传播模式信息与跨模态特征的网络谣言检测模型(PPCMRD).在推文传播特征挖掘方面,首先通过推断潜在连接补全推文传播图,接着采用双向标签图注意力模块编码推文的多个传播模式,然后通过传播模式信息融合模块捕获模式特征间的互补信息,得到帖子的传播特征;在整合多模态特征方面,该模型将帖子的文本、图像和推文传播特征集成在一起,采用跨模态共同注意力机制捕捉不同模态信息间的互补关系,得到帖子的最终嵌入表示,判断是否是谣言.[研究结论]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PPCMRD模型能够有效地检测谣言,并优于当前的基线模型.

    网络谣言谣言检测网络谣言检测模型推文传播模式信息跨模态特征融合

    基于费尔克拉夫三维框架的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涉华话语分析

    黄彩梅
    135-14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正不断推动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考察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涉华话语有利于揭示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及体现的权力关系.[研究方法]以费尔克拉夫三维框架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批判话语的角度分析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的涉华话语.[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视中国为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对手和威胁.从文本看,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在词汇层面将中俄捆绑并置、使用负面价值表达型词汇,在语法层面使用隐喻、设定及物过程的特定参与者与环境成分,以建构中国对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威胁性形象;从话语实践看,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通过话语预设植入对华负面认知,通过话语描述与文外声音形成交际链,服务自身政策建议论辩;从社会实践看,美国人工智能决策联盟的涉华话语实践受到政府政策、"中国威胁论"叙事和科技霸权思维的影响.

    美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联盟涉华话语话语分析费尔克拉夫三维框架理论

    ChatGPT技术应用的情报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

    王戈李显洪
    143-1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国内外关于ChatGPT的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有必要对ChatGPT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其技术发展规范、社会应用规划、组织变革规整、风险挑战规制进行情报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和聚类分析对ChatGPT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技术、组织、环境变革的创新扩散分析框架对其多维度研究路径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论]国内外研究呈现显著学科分布差异,构建出关于技术背景透视、社会应用图景、组织层级变革、环境风险态势四部分的研究体系框架:ChatGPT的技术逻辑呈现为结构主义、过程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取向,展现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审查路径;社会应用形成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特征的五大板块;组织变革适配于社会互动,公共主体的效能提升呈现多元化特征;环境风险态势集中在技术感知层、伦理认知层和交互行为层三个层面.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情报分析TOE框架创新扩散理论文献计量

    基于动态知识流动特征的有向技术融合预测方法

    陈稳马亚雪巴志超李纲...
    152-15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动态知识流动特征对有向的技术融合关系进行预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及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研究方法]首先,将IPC前4位代码作为技术单元,基于专利中主分类号与副分类号提取技术间的有向知识流动关系;然后,借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从重要性、强度和依赖度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关系进行筛选,将满足指标阈值的知识流动关系作为有向技术融合关系;最后,将有向技术融合关系预测转化为有监督的二分类任务,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模型基础,结合前两个时期的技术间知识流动特征及其时序变化特征,预测下一个时期内的技术间是否存在技术融合关系.[研究结论]增材制造领域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代价敏感机器学习算法为预测算法,基于前两个时期的技术间知识流动特征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可以有效预测下一阶段中的技术融合.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间的单向融合愈发频繁,并逐渐演变为技术双向融合,甚至呈现多技术融合的现象.

    技术融合专利分类号知识流技术预测增材制造机器学习知识流动特征

    结合文本聚类和多标签分类的学科交叉主题早期识别方法

    冯岭
    16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以专利为研究数据,提出一种结合文本聚类和多标签分类的学科交叉主题早期识别方法.[研究方法]以"量子计算"作为研究领域,通过基于聚类结果的筛选和基于多标签分类的筛选等两种方法将大量非学科交叉专利从专利集合中过滤,进而在学科交叉专利占比较高的小数据集上采用主题识别方法实现学科交叉主题的早期识别.随后,在德温特专利数据集上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了"量子加密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与量子计算机"等学科交叉主题.与已有方法相比,提出的识别方法可以在交叉领域尚处于萌芽期或成长期、相关文献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发现文献集合中的学科交叉主题.

    专利数据学科交叉主题早期识别多标签分类学科交叉专利文本聚类量子计算

    算法欣赏VS算法厌恶:短视频智能推荐下的用户"算法悖论"

    乐承毅王子鑫孔维伟
    17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寻用户在使用人工智能推荐服务时算法厌恶态度与持续使用行为相悖的现象,有助于企业理解用户的算法厌恶效应,优化短视频平台的人工智能推荐服务.[研究方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技术接受理论,从算法欣赏和算法厌恶的角度构建算法悖论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结果发现,短视频平台智能服务中存在用户算法厌恶态度与持续使用行为相悖的"算法悖论"现象.用户通过权衡感知利益和风险来决定持续使用行为,且感知利益可以通过算法欣赏积极影响持续使用行为,而算法厌恶对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作用微弱且不显著;平台依赖负向调节算法厌恶与持续使用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乐观偏差的调节作用不显著;fsQCA分析进一步发现,算法悖论的产生路径可以分为感知利益与风险权衡分析和理性与非理性双重因素驱动两种模式.研究结果为短视频平台中算法悖论现象产生机制提供了理论解释,为优化人工智能推荐在短视频平台的应用提供借鉴.

    短视频人工智能算法悖论算法厌恶持续使用行为